APP下载

努力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2018-05-14张志坤

奋斗 2018年23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育人

张志坤

作为一所以林科为优势的高等学校,东北林业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为广大青年实现人生出彩开辟“东林路径”,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注入“东林基因”。

一、加强党的领导,坚决打好为党育人“协同牌”

——坚决把意识形态强起来。一是强化领导。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定期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确保守土尽责。二是强化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成立校内宣讲團巡回宣讲,截至目前已在校内宣讲52场,受众7000余人。开展中层干部、二级党组织书记、师生党支部书记十九大精神培训。党委书记带头、校领导班子带头作意识形态专题报告、讲党课,提高干部师生理论素养。三是强化研判。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开展师生思想状况问卷调查,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全面排查各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风险点,为学校党委提供决策参考。四是强化阵地。严肃教学纪律,确保课堂正确的政治和舆论导向。坚持人文社科类论坛讲座审批把关制,绝不给错误思想和言论在校内发声的机会。五是强化网络。成立学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活动,加强官方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建设。

——坚决把基层党建强起来。提高基层党组织与时俱进的能力。适应组织成员观念、思维、行为的变化,先后开展党员扶贫、校企党组织共建、“支部书记培训+”等活动,把支部建在班级上、学科上、专业上。严格党员身份管理,开展党员组织关系、发展党员质量等专项检查,做好发展师生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提高基层党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建立了基层党组织书记述党建、工作例会、党员干部讲党课等制度。落实《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积极探索按学科、按专业、按学术团队建立师生联合党支部。

——坚决把教师队伍强起来。一是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建强辅导员队伍,选优配强党务工作者,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二是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实践。立足“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师育人要求是一致的”,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制定《教职工师德“一票否决制”实施办法》《师德考核办法》。三是统筹建设两支队伍。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与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协同育人实施办法》,思政课教师兼任辅导员,辅导员讲授思政课,实现了两支队伍身份互通、业绩互认、工作互补。

——坚决把制度建设强起来。构建长效机制。实现党委中心组学习严格化、校领导上讲台制度化、领导干部学习规范化、教职工理论学习经常化。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专门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每学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少于1次,分管校领导每学期听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少于2次,其他校领导每学期听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少于1次。扎紧制度笼子。修订和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办法》《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等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校、院两级领导听课制度和教学督导制度。

二、建好课程思政,精心设计三全育人“示范牌”

——“课程思政”建设在坚持中深化。成立校院两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设立专项经费,建立专题培训机制,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加强教师能力提升,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强化教学质量评估,着力形成“课程思政”的经验做法。所有课程启动“课程思政”建设,梳理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把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已立项140门课程作为示范课重点建设,确保各门课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改进中加强。分师生两个层面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栋研习社”,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三进两见”活动,引导青年学生更好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努力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上下功夫。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派思政课教师到国内名校进修、参加哲社骨干培训。设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文化与教育研究中心,依托研究平台,凝练研究方向,紧跟学术前沿,进行创新性研究。采用课题导引、专题深化、问题交流的“三题教学法”,补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理解不深的思政课教学短板,增强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让课堂不仅是课堂,让课程不止于课程。

——人才培养质量在巩固中提升。开展以“回归、改革、创新”为主题的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聚焦如何更好地学习宣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如何落实以本为本和“四个回归”的精神实质等内容,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理念,梳理问题、加强整改,总结经验、促进发展,深化改革、明确目标,找回、找到、找准东林自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全球与我国安全形势”“教育自信支撑文化自信”等主题,学校领导带头讲授党课,带头宣讲形势政策,为“千堂党课进支部”建模打样,引导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树立强烈的民族观念和家国情怀。邀请鹦哥岭、李保国、黄大年先进事迹报告团来校宣讲,震撼心灵引发共鸣,学校1个团队入选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学团队”。深入开展“四进四信”专题教育活动,创办“东林师说”“成栋讲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启动德育“树人”工程,实施德育学分制。深入开展党建带团建工作,推进共青团改革。

三、围绕振兴发展,主动谋划龙江育人“服务牌”

——主动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将校情和省情紧密融合,认真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研究阐释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通过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在大学生中宣讲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把“个人梦”与“龙江梦”“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实现人生价值。组织开展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课题研究,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开展“双创”教育,鼓励创新创业,加强实践育人,形成“从理论计划到实践实体”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链条。建成大学生创业园,学校成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执行黑龙江省“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激励人才创新创业政策,不断增强科研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学校学生、教师、科研人员自主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正式建立并运营东北林业大学科技园,学校被认定为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主动参与生态龙江建设。准确把握龙江进入“五个新时期”的特征,紧盯和瞄准“七大战略”“六个强省”“六大攻坚战”“五个新龙江”目标任务,在筑牢国家森林生态屏障,推进林区经济转型;发挥森林和湿地资源优势,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等领域,贡献“东林智慧”。集合生态学、林学、林业工程、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开展森林碳汇和增汇减排技术研究,推进龙江碳汇林业产业化。牵头组建并获批黑龙江省“林下经济协同创新中心”,实施“互联网+林下经济”行动计划,依托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东北林区优良林木新品种,为林业和林区发展解决实际问题。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育人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