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 加快推动农业强省建设步伐
2018-05-14杜金莹
杜金莹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两次重要讲话,为黑龙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振兴目标指明了正确方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黑龙江发展的总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指示要求,是推进我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的有力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黑龙江省具有优质富集的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但这些优势还没有充分释放转化为经济优势。近日,围绕一个时期以来,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两次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黑龙江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奋斗全媒体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金会。
奋斗:近两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保持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态势。全省粮食产量连续七年保持全国首位,实现“十四连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请您谈谈,我省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两次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黑龙江现代农业发展上还有哪些亮点和举措?
王金会:一个时期以来,全省农业战线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两次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做好农村工作最严肃的政治任务和最紧要的行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稳定粮食生产为抓手、以构建三个体系为抓手、以精准扶贫为抓手、以推动绿色发展为抓手”的重要指示,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抓好“四项能力”提升。一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巩固提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毫不动摇抓好粮食生产,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保障粮食供给安全的基础上,重点在解决农产品结构性矛盾上发力,围绕市场导向、政策取向、良技良种调结构,两年来共调减玉米面积3400万亩,在大面积调减玉米的基础上,通过高产稳产技术推广,仍实现粮食生产“十四连丰”,连续五年保持在1200亿斤以上,“互联网+”高标准示范基地实现1316个,渔业经济、外向型农业持续快速发展,走出一条优质化、绿色化、特色化农业发展道路。二是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提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示精神谋划发展路径,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抓好法制保障,颁布实施了《黑龙江耕地保护条例》《食品安全条例》,用法治力量为黑土耕地、非转基因农产品撑起“保护伞”;搞好机制推动,全国率先开展减化肥、农药、除草剂“三减”行动,在10个县(市、区)开展黑土地保护试点,79个县(市、区、单位)开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項目,49个县(市、区)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以点带面,将绿色生产方式和保障措施在全省推广开来;做好科技引领,2017年全省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6.5%,探索了秸秆综合利用“五化”途径,复制推广了鸭稻、蟹稻等一批循环农业、绿色农业典型模式。三是多元产业融合能力快速提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统筹抓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农业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2017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比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速高出两个百分点。积极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拓宽营销渠道,实现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建成以大米网为核心的全省农产品电商集群,大米网运营第一年交易额达22.8亿元。积极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和营销设施,示范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超过7亿元。四是农民持续增收能力显著提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的要求,千方百计支持引导农民创新创业,增智增收。我们重点把握了“改、合、创、调”四条路径。“改”是指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改革,壮大集体经济,农民分享集体资产股份,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目前,国家级整县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达到5个,落实省级改革试点村115个,方正经验在全国推广;“合”是指大力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通过规模生产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2017年全省农民合作社发展到9.7万个,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发展到10.9万个,带动全省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1.3亿亩;“创”是指大力扶持农民创新创业,在省政府连续3次召开农民创业大会,举办创业巡回宣讲,开办电视专栏,通过典型示范、定向培训等形式,实现全省农民创业参与人数150万人,创业纯收入320亿元;“调”是指通过结构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发展蔬菜、鲜食玉米等高质高效农作物,2017年全省特色作物发展到近1700万亩,尤其是蔬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拉动全省农民人均增收172元。
奋斗:围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在结构调整上,黑龙江省下一步有哪些做法?
王金会:要走质量兴农之路,既要产得出,也要产得优,要聚焦在生产结构调整上,引导农民主动调整农作物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品类结构,推进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一是向优质化要质量。要积极顺应消费者升级的变化,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巩固绿色食品第一大省地位,推动粮食大省向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转变。2017年我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发展到7600万亩,实物总量达到4100万吨,2018年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要发展到8000万亩。巩固提升“互联网+”高标准基地建设水平,力争基地总规模达到1400个,实现300个基地与物联网对接。二是向特色化要质量。要继续调减四、五积温带非优势区玉米,调减低温冷凉、井水灌、米质口感相对较差、主要依靠粮库收购地区的水稻,大力发展果蔬、鲜食玉米、北药、汉麻等面向市场的优质高效作物生产。继续运用好蔬菜产业发展政策,支持温室、大棚、冷藏等设施建设,全省蔬菜、鲜食玉米等特色作物面积要发展到2000万亩,比上年增加300万亩。三是向专用化要质量。要因物制宜、因势利导,针对农产品食用、加工、转化不同用途对生物特性、成份含量的不同要求,引导农民种植精准对接不同用途的专用品种。按照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部署,深入实施农业良种工程,针对黑龙江农业生产特点,支持优质玉米、优质水稻、高产专用大豆、专用马铃薯及蔬菜等新品种选育,加快推进农作物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在第三积温带重点推广品质优、适口性好的水稻品种,大力增加高淀粉高赖氨酸的加工型专用玉米、高油高蛋白食用大豆种植面积。
奋斗:《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请您谈谈,黑龙江省应如何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王金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促进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兴农战略,向绿色生产方式、发展机制、应用模式要质量、要效益、要增收,推动黑龙江由大粮仓变成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当前,要打好“三大战役”。一是要打响黑土地保护战。要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涵养好农业生态系统。2017年,我省落实有机肥提质增效试点示范点221个,耕地轮作试点面积500万亩。2018年还要继续扩大轮作试点,积极探索井灌区水稻休耕试点,轮作面积要扩大到1000万亩以上。围绕提质增效试点示范,全省有机肥施用量要达到1600万吨。二是要扛住农业“三减”持久战。要着力推进农业“三减”,全省农业“三减”高标准示范面积要达到3500万亩。完善病虫害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开展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示范,绿色防控措施覆盖率达到40%以上。实施农药精准配置、包装物清洗回收和残液无害化处理示范。2018年,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升级,已实现物联网VR可视化实时自动采集,初步实现了农业投入品智慧监管。三是要打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攻坚战。要变绿色为产能、为效益。积极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和“一翻两免”耕作模式,扩大秸秆還田规模。继续落实秸秆压块燃料化试点,生产压块燃料50万吨。在东宁等6个县开展农膜和食用菌菌糠回收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养殖废弃物无害化治理,打造种养结合、绿色循环的乡村田园生态系统。
奋斗:十九大报告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其中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我省对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有哪些新的抓手和举措?
王金会:激发农业农村经济活力,必须把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作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产业链整合、价值链共享,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农民增收空间。今后一个时期,要立足“三链”联动、综合施策。一要着力打通产业链。要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把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打造为全省第一支柱产业,强化产业细分,搞好综合利用,实现“吃干榨净”。要立足“三区”“三园”建设,引导加工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产业园区集中,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打造一批食品加工产业集群。要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进一步提高其辐射带动力,以加促产,以加助销,倒逼生产端调整适应市场需求。年内规上龙头企业争取发展到2050家,销售收入达到3300亿元。要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较强影响力、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形成品牌担保品质、优价激励优质的正向激励机制。二要加快拓展功能链。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部署和扎实推动下,我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较快发展,2017年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总数5703个,营业收入82.4亿元。现阶段要深挖农业多功能发展潜力,加快推进农业与文化、生态、旅游、康养、体育等产业融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要突出农村电商培育,完善农产品电商平台,大力推广众筹、私人订制、网上拍卖等现代营销方式,扩大农产品线上交易范围和规模,推动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三要积极培育人才链。人才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变量。我们要创造条件,采取措施,筑巢引凤,拴心留人,促进人才向农村流动。2017年,我省新型经营主体总数已达到20.6万个,这支新兴队伍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下一步,还要精心培育和发展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开展大规模培训,搭建更多营销平台,提高农民“闯市场”能力。要大力推进农民创业,打造创业园区,鼓励支持农民成立创业协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推动农民抱团发展。2018年,农民创业人数力争达到160万人,实现创业收入360亿元。
奋斗: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上,我省未来要在哪些方面发力,有哪些具体打算?
王金会:农业供给侧结构的问题,从根本上看,是要素结构优化和配置的问题。我省农业产业体量大,但长期以来一直大而不强、发展质量不高,推进黑龙江农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但要解决好人、财、地等传统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还要着眼于科技、良种、农机等现代农业驱动力的精准支撑,从夯实生产基础、强化要素支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上破题。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硬支撑”。我省是全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省份,2017年,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6.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多个百分点。在未来,要着力推动良种、良机、良法、良田深度融合,提高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标准化水平,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水平。要加快装备先进适用农机具,推动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扩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集中连片开展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土壤改良,大力提高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二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软实力”。目前,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66.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到47%,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已经发展到8个,这对于保障农业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还需要在产学研联合上下功夫,在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上做文章,继续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园、科技示范带,大力推广农作物高效栽培、秸秆综合利用等先进技术,开展耕地保护等技术的试验示范,进一步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三是补齐农业社会化服务“短板”。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现代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作用,通过代耕代收、托管服务等措施,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鼓励发展种植、农技、植保、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组织,提高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覆盖面。探索推广克山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项目试点经验,解决好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一家一户难以实现的公共服务问题。要强化农业信息资源服务,解决农民与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让普通农户不出村就可享受到便捷、经济、高效的信息服务。
责任编辑/隋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