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实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

2018-05-14孙登林

奋斗 2018年11期
关键词:龙江一流办学

孙登林

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青年成长成才提出了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东北农业大学党委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根本任务”“两个标准”“三项基础性工作”“四点希望”的要求,始终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固本铸魂,强师兴教,铸基育才,精思勤践,全力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以实际行动为奋力走出龙江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做贡献。

一、固本铸魂,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把牢办学正确政治方向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提出了“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等重要思想。今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再次重申强调:“高校要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

传承红色基因,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东北农业大学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农业学府。学校成立之初即确立了“政治上要创办社会主义农业大学”的办学理念。建校70年来,独特的红色基因和光荣的办学传统激励着学校始终与党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学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科学理论指引,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学校党委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抓在经常,教育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世界,让学生感悟马克思真理的力量。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引导全校师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内化到学校建设管理的各领域。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进四信”专题教学,坚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深入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落实完善“十育人”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强师兴教,坚持师德为先“不松劲”,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关键,更是办好“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保障。

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教师队伍的师德修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教育和成长,学校党委对师德师风建设常抓不懈,注重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引导全体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认真贯彻落实“四个相统一”要求,以模范言行举止切实承担起“四个引路人”的职责。学校坚持把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来抓,引导青年教师传承优秀师德师风。近年来涌现出以“番茄大王”李景富及全国高校首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蔬菜学教师团队为代表的师德先进典型。

着力造就一流师资队伍。一流的师资队伍是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也是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核心任务。学校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稳步增加师资队伍规模,不断优化结构,提升整体质量。坚持全力打造“领军人才高地”,通过实施“东农学者计划”“东农聚才计划”,多措并举引进培养造就一批站在国内外学术前沿的领军人才和一大批富有潜力的中青年优秀人才。通过建立健全校领导联系领军人才制度,打造精细、周到的服务保障体系,营造 “人人尊重人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三、筑基育才,坚持追求一流“不停步”,构建高水平特色人才培养体系

一流的人才培养,需要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做支撑。学校围绕“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对标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助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着力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学校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重点产业,大力推进以北方寒地现代化大农业学科集群为“主体”,以畜产品生产与加工学科群、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学科群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学科发展战略,重点扶持畜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兽医学、农业工程等“高峰学科”冲击世界一流。充分运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涉农学科,加快新兴与交叉学科建设,形成“农工理经管”共生互动、相互支撑的学科发展态势,提升学科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全面贯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深化按类招生及本硕博贯通培养工作,实施专业集群建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强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强化课堂教学质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构建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坚持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学校坚持立足龙江、服务龙江创新驱动发展,把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与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始终对标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特别是应用研究,深化“三农”关键性技术研究,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健全完善创新创业激励和保障机制,提高市场化运作能力,为我省做好“三篇大文章”和“六大强省”建设助力添彩。

四、精思勤践,坚定使命初心“不忘本”,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勇担时代大任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对广大青年提出了要有“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的“四点要求”。时隔四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北京大学,向广大青年提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四点希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行动指南。

切实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学校党委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学生头脑,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育人全过程,引导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不断传承和发展“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东农精神,并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起来,与弘扬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龙江优秀精神结合起来,与弘扬“教民稼穑,鞠躬尽瘁”的后稷精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大力开展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精心组织好“三下乡”“西部计划”等实践育人项目,让青年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树立“学在东农、创在龙江”的理念,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龙江大地就业创业,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实现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作者系中共东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徐朝

猜你喜欢

龙江一流办学
龙江少年爱冰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上海开放大学:用一流开放教育服务一流城市建设
“双一流”建设不应“降维”
后浪与前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龙江青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图读龙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