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剑飞:精神障碍康复,帮助患者回归社会

2018-05-14申申李彬

健康人生 2018年6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康复训练康复

申申 李彬

生病就要吃药,这是我们从小形成的观念。可精神疾病的治疗比较复杂,仅仅通过药物治疗,完全治愈的概率非常低,大多数则是带着残留的症状在生活。所以一个专业的并且富有人文关怀意识的医生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在对病人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走进患者的世界,理解患者的内心,帮助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

打开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网站精神科一栏,施剑飞的评论区里有着来自全国各地患者的好评:“倾听”“耐心”“医术高超”。一位来自贵州的患者这样写道:“与施医生第一次接触,感觉他很耐心,仔细了解了我的病情给我开了处方,治疗的过程主要是关注我生病的病因,注重治本。”高超的医术和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心源于施剑飞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也源于他从医31年里的经历与感动。

支撑我的是患者

“我能做什么?”刚进入工作岗位,施剑飞就遇到了难题。

1987年毕业后,施剑飞被分配到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从事精神卫生工作,首先去外地综合医院的内科学习2年后回到了杭州七院。当时,杭州七院设置条件很差,医院的位置也很偏远,周围荒草丛生。以前医院对于病人的管理手段只是以“管”为主,药物的品种选择余地小且副作用很大。除了药物少,场地、理论水平、医疗水准都很有限,施剑飞感到了很大的不适应和迷茫。当时医院总共只有5个病区,其中康复病区只有1个,也只是针对20~30年的病人治愈留院观察的慢性病管理病区。

除了环境设施的简陋条件之外,更让施剑飞感到有压力的是,在工作中和病人、护士的沟通交流存在障碍。施剑飞很无奈地说:“我可以在综合医院做几台很大型的手术,但回到这里就觉得很失望,连交流都成问题,更别提怎么去给病人治疗了。”当时医院的医护人员多半为中专、大专毕业生或者部队转业人员,基本属于半途出家,没有很全面的医护知识。才二十几岁的施剑飞就需要独挡一面去解决很多棘手问题,承担起挑大梁的责任。他刚来到医院就负责管理十几个病人。

有一次施剑飞忙得错过了饭点,食堂已经关门,医院周围也没有餐饮店。施剑飞有低血糖,走过休息区时,一个坐着看电视的病人看到了脑门上直冒冷汗的施剑飞,就从怀里掏出一块绿豆糕,颤抖着塞给施剑飞。“那是一块看起来似乎放了很久的绿豆糕,我打开的时候已经很碎了。”说到这里,施剑飞露出温暖、感动的神色,“我说了句谢谢,就着一杯白开水,吃了一半绿豆糕,身体的不舒服就缓解了很多。”施剑飞回忆道,“这个病人,由于长期服用药物,副反应很大,手脚颤抖,面部肌肉僵硬没有表情,也很少和任何人交流。这样一个我们认为社会功能已经退化,无法担任社会责任感的退缩性病人,原来还没有丢掉作为人最基本、最根本的情感交流。”

病期较长的慢性衰退患者往往行为退缩,情感淡漠,而这件事带给了施剑飞很大的感动。他意识到,选择精神障碍康复这个学科意味着巨大的责任和挑战。他对工作环境的失望和对未来的束手无策瞬间消散,对工作又有了信心。“每次,当我感到工作进展不大的时候,总能在领导、同事、患者中找到鼓励和肯定。如果要问是什么支撑着我,那就是来自病人与我们关系的变化和互动。”

原发性诱因的启迪

“你们对我好,我感冒,你们给我药。”很多患者已经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还是重复着一句简单的话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谢。“我认为医生应该时时刻刻寻觅自我的价值。可能一顆感冒药就能传递一份温暖,病人就会感受到我们在关心他,帮助他,这份感情的作用远远超过了给他的一颗药。”施剑飞说,“我一直在反思,病人绝不是需要几颗药,医生的工具也绝不是几颗药,能影响疾病的因素,有你,有我,有亲朋好友等,这是一个社会化因素问题。”

矛盾、危机、紧张和创伤都可能会导致精神疾病,特别是在一个容易受伤的人身上。施剑飞认为要多方面地了解患者的经历、理解他们的感受,有时候可能只是几句话就能点到病人的原发性诱因。

施剑飞工作不久就接手了一位住院已有十五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这几年来,每一位医生与他交谈,他都坚持说是别人要害他。一次,施剑飞查房时发现他正在看宫廷历史电视剧,忽然电视剧中的一个情节让施剑飞联想到了这位患者的病情。“我就这个剧情问了他一个问题。”施剑飞说,“然后他突然就愣在那里,过了一会默默地走开了。”三四天后这位患者主动找到施剑飞:“施医生,你提的问题非常好,我发现我以前好像想错了,好像真的没有人害过我。”一个小问题,就解开了他十几年的心结和疑虑。原发性妄想症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去掉原发性问题,之后的其他一系列问题就能土崩瓦解。施剑飞分析道:“每个精神分裂症病人情况都不一样,对症状诊断中,如果医生对成因、器质性改变理解不够的话,就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为什么连药物都控制不了的问题,我们找到他对成因的执念,就能改变他的社会逻辑,固化的思维随之就被破译了。”

“通过一句话将他点醒其实有超越医疗手法的运气成分在里面。”施剑飞说,“导致精神疾病的因素多种多样,精神疾病的治疗是个多元化的过程,要因人而异,同样的成功案例在另一个人身上可能就不起作用。”这给施剑飞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这也更激发了他前进的动力。

一心为患者得到的回报

精神康复是综合的、全程的,涉及到家庭、亲友、同事、医务人员;医院内、社区、全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精神康复,使精神疾病患者在心理上、社会功能和社会地位上、躯体上和经济上恢复到最好的水平。精神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有:生活技能的训练、学习技能的训练、职业技能的训练以及社会独立生活能力训练。

精神康复训练包括四大块:帮助病人认识自己,回归社会;找到适合的定位活出自我;应对别人的嘲讽和眼色;无法从事以往的工作时,换个角度去从事另一份工作。可以让病人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和家务劳动,使他们体验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充当的角色和应起的作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可以减少精神衰退。

精神康复训练的意义在于:1.康复训练是精神疾病患者治疗全过程不可或缺的阶段;2.康复训练是降低精神疾病复发率的有效措施;3.康复训练是拉近精神疾病患者与家人之间的亲情的有效手段;4.康复训练是整合社会力量、增进社会成员包容理解的实践活动;5.最大限度地发挥精神病残者或精神疾病患者剩余能力的必然途径;6.康复训练是让精神病残者或精神疾病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前置准备;7.康复训练是降低精神病残者或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

施剑飞想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精神疾病,而不是歧视、回避。同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取得突破,帮助患者找回健康。“选择康复医学,也是选择对自我的一种挑战。回到医院工作四五年后,我对病症的状况产生更清晰的思路。我院精神康复诊疗中心是国内首家开展SCIT训练的精神病专科医院。”通过多年的努力,施剑飞和团队在康复医学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和成就。“第一,我们团队在人员组成上就和其他精神医院不同,其他医院是有一定熟练程度的护士在做康复医学,而我们为了向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更全面的康复服务,成立由高学历医生、临床科室、心理治疗师参与的精神障碍康复联盟,根据精神障碍患者的实际需求,将‘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治疗模式引入日常工作中。第二,我们设立了多层次的成因康复训练:包括药物、日常交往、治疗手段的多元化(农疗、工疗、计算机辅助、VR游戏等),第三,我们设立开放性康复训练,大部分医院都是封闭性的,除了固定的训练,病人只能处于被动状态的训练。第四,开展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等评估体系,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全程个性化的康复诊疗,提供多元化的精神康复服务。”

结语

面对不如意的困境,他迎难而上,面对棘手的病症,他耐心找寻突破。施剑飞以对患者的关心为引,用专业的技术做药,治愈他人的同时,实现着自身的人生价值。疾病虽冷漠,人间却有情。每一位患者冰封的世界,都需要这样一副有温度的药方。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康复训练康复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老年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效果及临床意义分析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精神疾病康复护理注意事项
SCARED STRAL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