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农发职能作用提升财政支农效益
2018-05-14黑龙江省农业开发办公室
黑龙江省农业开发办公室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和国家粮食主产区,始终把财政支持解决“三农”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十二五”期间,黑龙江全省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74.3亿元,年均增长26.3%。2014年以来,整合土地治理、产业化等项目资金,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全产业链打造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区27个。这些项目区呈现出“投资主体新、产业链条长、带动效应好、竞争能力强”的特点,迅速由点向面拓展,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和载体。
一、形成能力解决问题,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
集中投入提产能,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来,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保持全国第一,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我省农业综合开发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己任,集中70%以上财政资金投向高标准农田建设,“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66.5亿元,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728.3万亩。牢牢把握水利、农机、科技、生态四条主线,实施松嫩平原“节水灌溉”和三江平原“旱改水”,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有效提高了项目区抵御旱涝灾害能力;扶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20个,引导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450多万亩,其中组建农机合作社132个,项目区农业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和规模作业;支持生态治理、水土保持、草场改良,实施化肥、农药、除草剂“三减”行动计划,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发挥了农业综合开发生态保护和科技引领作用。
遵循政策补短板,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省农发系统立足部门职能优势,遵循政策导向,破解瓶颈制约,为推动我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二五”期间,针对农产品“量大链短、种强销弱”突出问题,累计投入56.7亿元,支持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建设以产地集配中心、冷链物流、仓储检测、农业物联网平台为主的农贸市场项目,完善了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推动现代畜牧产业扩量升级,累计投入25.3亿元,扶持“两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158处,建设优质饲草饲料基地83.8万亩。2016年,依托全省林产品供给优势和农业开发“综合”优势,设立5亿元林业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大力扶持林菌、林果、林药等林下经济,加速了林区产业转型升级。
推進改革强管理,围绕财政支农惠农发挥了重要作用。管好用好财政支农资金,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黑龙江省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管理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资金使用上,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开发,集中资金、连续投入”的原则,将土地治理、产业化等项目资金统筹整合,重点实施粮食增产潜力大、农民增收效益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建设了一批国内先进、省内一流的精品工程。在资金管理上,实行管钱、管事分开,农发部门重点负责项目建设和管理,财政部门重点负责资金按计划支出,有效解决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问题。在资金监督上,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严格执行资金县级报账、定期审计和同步监督等制度,全面启动内部审计工作,确保项目资金用在刀刃上。
二、全面比对客观分析,农业综合开发优势突出
一是“综合”优势。农业综合开发以项目为载体,进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农林水技措施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社会资金综合投入,可以发挥整体功能作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既可以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又能装备农机、仓储和烘干设施;既能建设畜牧养殖园区,又能配套建设饲草饲料基地;既能支持种植、养殖业发展,又能支持农产品加工和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可以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二是管理优势。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分级管理,省、市、县三级联动,从下至上申报项目,从上至下加强监管。采取“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办法,将世行项目管理方式引入农业投资管理,同时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构建了规范完备的项目和资金管理体系,在规划制定、投资建设、运行管护、监督考评等方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能够确保开发项目在选择、实施、应用上科学高效,有效提升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人才优势。农业综合开发已形成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和组织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建设和管理经验,造就了一支懂业务、会管理、作风过硬的人才队伍,树立了财政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受到了项目区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经过改革创新和不断完善,农业综合开发必将在全省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三、围绕重点保障投入,农业综合开发持续发力
一个目标,就是以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为主攻目标,进一步发挥先导和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调研时强调,黑龙江要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这为新时期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农业现代化伟大进程中,农业综合开发肩负着历史重任。坚持扩大农业综合开发投资规模,支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通过扶持组建农机合作社,推进渠系配套和“旱改水”,采用高新技术全面武装,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配套浸种催芽车间、育秧大棚、蔬菜棚室、粮食烘干仓储设施,全面提升项目区机械化、水利化、科技化、合作化、设施化水平。通过项目区率先实现现代化,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全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两个安全,就是努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进一步发挥中坚和促进作用。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坚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根本任务,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建设高标准农田与黑龙江省提出的建设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有机结合起来,两位一体,同步推进。通过大力建设生态高产标准农田,推动国家下达我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完成。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开展创新投融资模式试点,吸引金融和社会资金增加投入,为大规模建设生态高产标准农田提供资金保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推动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坚持节约资源,实施严格的节水措施;在治理措施方面,坚持生态良好,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在生产过程方面,坚持保护环境,实施严格的控制措施。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建设的项目区,不仅要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而且要成为生态建设样板区。大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推动黑龙江省由大粮仓变成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
四个硬仗,就是助力打好“结构调整、产业融合、农民增收、精准脱贫”攻坚战,进一步发挥助推和带动作用。一是继续推进结构调整。2016年,黑龙江省出台了《农业综合开发转方式调结构重点支持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规划到2020年建设优质高效作物生产基地2000万亩, 预计五大产业种植基地农业总产值比2015年翻两番。坚持继续狠抓推进,批量建设优质高效粮食、优质饲草饲料、优质蔬菜(食用菌)、优质坚果浆果、优质北药生产基地,巩固扩大结构调整成果, 努力提升农业比较效益和发展质量。二是加速推进产业融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区为依托,粮经饲统筹发展,产加销协同推进,突出全产业链打造,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筑具有黑龙江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开展创建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试点示范,积极探索推进三产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平台、新业态。三是深入推进农民增收。扶强扶壮龙头企业,推进精深加工,推动加工增值。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引导农民带地入社,由种田农民变为“土地股民”。支持发展农业物联网,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培育品牌产品,完善市场体系,实现“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推动项目区农民大幅增收。四是强力推进精准脱贫。努力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特色和优势,找准着力方向和总体定位,把开发和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实行项目倾斜、资金倾斜,在贫困地区支持一批带动农民增收的合作组织,扶持一批精准扶贫的富民增收产业项目。将国家级贫困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下达到县财政,由县一级选择并实施项目,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突出产业扶贫, 变“输血”为“造血”,激发贫困地区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责任编辑/李俊宇 编辑/曲直quzhi@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