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公平观的重要理论渊源
2018-05-14刘经纬
刘经纬
马克思的伟大在于他开创了一个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事业——科学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这个伟大事业的全部理论基础,并推动了这个伟大事业的实践发展。马克思以辩证唯物史观为“研究工作的指南”,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秘密,这里的秘密包括经济现象的秘密和精神现象的秘密,从而确立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平观”。这个“公平观”明确了公平的阶级性:公平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由于不同阶级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所处的地位不同,有不同利益要求的各社会集团、阶级往往都会从自我角度出发,去衡量经济关系中的一切行为,并对同一分配关系作出不同的评判。因此,能被一切阶级、一切人认可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在阶级社会中从来没有超阶级的公平,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的阶级都存在不同的公平观。马克思的公平观不是凭空而来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公平思想是其公平观的重要思想渊源,对马克思公平观的确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产生于19世纪初,他们分别是法国的昂利·圣西门、法国的沙利·傅立叶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这一时期,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和对立已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确立统治地位,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了许多设想,这些思想对启发和提高工人觉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圣西门的公平思想。圣西门设想未来社会的理想制度是一种“实业制度”,“实业制度”是公平分配的社会制度基础,在这种制度下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权力都是由实业家和学者掌握。在社会生产劳动方面,圣西门指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增加财富只有一个手段,那就是生产”。在消费品的分配方面,圣西门主张“每个人的作用和收入应与他的才能和贡献成正比”“要实现平等每个人的收入不应该取决于出身,而应该取决于才能或贡献。社会的目的应该是按社会成员的贡献,使每个成员得到最大的便利和福利。”
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法国大革命和欧洲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反映了当时尚未成熟的无产阶级对现存的社会制度的失望和抗议,以及建立使他们真正取得解放的理想社会的愿望。马克思指出:“圣西门是法国大革命的产儿。”圣西门的公平理论虽然带有重大的局限性,但其提出了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和按劳分配等一系列具有社会主义思想萌芽的主张,为马克思研究无产阶级公平要求的实现和共产主义社会不同阶段不同社会分配方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傅立叶的公平思想。傅立叶猛烈地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政府状态,无限制的金钱竞争和经济危机,尖锐地指出资产阶级民主和自由的虚伪性,描述资本主义就是一种“每个人对全体和全体对每个人的战争”的制度。他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混乱和罪恶,建立起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发明了一种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及不合理分配方式的社会制度——和谐制度。傅立叶很重视“和谐制度”下的产品分配问题,他提出在他的理想制度下社会产品将按劳动、资本、才能来分配。他认为,“和谐制度中有三个阶级的人——富有的、中产的和贫穷的。”与这三个阶级相适应,“达到在分配收入上的极度公正和充分和谐以及使每个人都能按照他的三种手段——劳动、资本和才能而获得满意的报酬。”
受其社会历史观中唯心主义的影响,傅立叶的公平思想不可避免有着历史的局限性,但傅立叶的收入公平分配思想较之十八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所提出的平均分配是一个伟大的飞跃。他明确地把劳动、才能作为未来社会公平分配产品的依据,并试图把劳动作为公平分配社会产品的原则性尺度,说明傅立叶开始把劳动作为公平分配消费品的依据之一,来设想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的分配方式,来反对剥削和不公平,为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奠定了基础。同时,傅立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分析和尖锐批判,成为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公平观的虚伪性和欺骗性的重要理论依据。而且其关于社会发展的观点中也有不少辩证法的因素和部分的唯物主义成分,也为马克思公平观提供了理论借鉴。
欧文的公平思想。欧文认为,按劳分配只是一种过渡的措施,当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社会产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时候社会将实行按需分配。他尖锐地批评了资本主义制度,指出劳动人民的贫困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产物,更进一步指出,私有制是社会上存在不平等、劳动群众受苦和犯罪的原因。他提出一种新制度来取代它,这种新制度是建立在真理和科学的基础之上的合理制度,以保证人人享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幸福为目的。欧文创办了“新和谐公社”,指出“全体公社成员是一个大家庭,任何人的活动都没有高低之分。人人都将按照年龄来区分,在供应所能做到的范围内,得到同样的食物、衣服和教育;只要可以办到,全体社员将住同样的住宅,而且在一切方面都得到同样的安排。每个社员都要按照公社通过的章程和决议,为公共福利作出可能的最大贡献。公社的首要任务,将是使全体社员在体、德、智方面经常受到最好的教育。”
欧文的公平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还停留在表面,对共產主义还只是一种单纯的向往。他没有从本质上揭示资本主义剥削怎样产生。尽管如此,欧文的思想在许多方面仍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他主张人人都有劳动的平等义务和获得产品的平等权利,认为按劳分配只是一种过渡性的分配方式,当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社会产品能足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时候,社会将实行按需分配的公平思想,为马克思公平观的实质及最终实现途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公平思想是马克思公平观的重要理论来源,但马克思公平观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真正的无产阶级解放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公平思想的批判、吸收和超越。马克思的公平观的实质和核心是实现每一个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它是对资产阶级以“平等权利”为核心的公平观的超越,并且,这一超越是建立在客观的历史进程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世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所描绘的未来社会的旗帜:“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它包含着劳动的解放、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和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在马克思看来,对于无产阶级来说,共产主义社会才是真正公平的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没有私有制,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们通过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实现了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按需分配”,成为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每一个个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平等,社会公平。
公平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社会财富越增加,公平越重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公平正义作为追求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12次提到公平,并强调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将“以人为本”理念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提出了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公平建设的更高要求,也是对马克思公平观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在批判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潮的理论探索中,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公平观虚伪性和欺骗性的本质,对公平观的内容和实质进行了深刻的阐述,第一次把公平的实现建立在了科学的基础之上。因此,对马克思公平观进行系统化的思考,不仅能够丰富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而且有助于我们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公平思想,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公平正义问题,对指导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博zhangbo@fendouza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