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促创建 以改革惠民生
2018-05-14迟宝旭
迟宝旭
伊春市委、市政府始终秉承以人为本、创建为民的理念,以百姓期盼为信号,以改革创新为引领,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推进社会进步、增强百姓福祉的不懈追求,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创新促创建、以改革惠民生,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取得了较好的创建成效。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城市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城市载体功能不断升级,城市管理能力逐年增强,群众幸福指数日益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2017年,以优异的成绩成功摘取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桂冠,有力推动了伊春市经济社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一、突出主线,创新顶层设计,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努力画好“三张图”:一是画好目标图。伊春作为全国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后,面对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经济转型现实压力大、社会发展利益诉求广的重重压力,市委市政府确立了经济发展、文明为首的战略构想,提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美丽伊春”的奋斗目标,坚持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一根指挥棒”统领全局,形成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牵动城市整体跨越发展的目标规划。二是画好路线图。提出了“一届打基础、两届大提升、三届进入全国文明城市”的路线设计,确定了规划启动、集中攻坚、全面决战的“三步走”战略。2011年,成为黑龙江省地市级唯一一个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2014年,位列地市級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前列;2017年,以全国第十的成绩跻身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三是画好施工图。结合伊春实际,创造性地拟定三年工作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阶段性工作安排,明确各个阶段工作重点。量身制定了《伊春市实地考核标准一览表》,涵盖了27个职能部门41个方面城市环境管理内容,共确定了381条整改标准,使全市创建工作有章可循。
二、攻坚克难,创新惠民路径,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的创造力。创建文明城市,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幸福。立足民生改善,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民生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达到75%。启动实施了林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工程,惠及林区百姓75万人,人均居住面积由13.4平方米提高到27.2平方米。完成老旧小区改造89个、既有建筑节能改造709万平方米,让林区群众住上了好房子、暖屋子。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持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补齐了城市功能短板。二是全面整治公共秩序。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街一巷抓起,从一行一业管起,持续开展城市环境九大综合整治行动,实施城区“大环卫”模式,清运垃圾21万余车、43万余吨,清理小广告9.7万余处,拆除违法建筑8700余处、9.2万平方米,公共环境更加整洁卫生,公共秩序更加井然有序,“城市牛皮癣”“散养犬只”“环境十乱”等城市顽疾得到有效治理,市容市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2016年,我们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检,再次荣膺“国家卫生城市”称号。三是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行政务公开,持续开展以“优环境、促发展、惠民生”为主题的“百企万民评服务”评议活动、“向人民报告、请人民监督”述职活动和“人民满意文明窗口”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健康伊春”建设深入推进,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两次入选“全国十大幸福城市”。持续深化“平安伊春”建设,今年再次捧回全国平安建设最高奖项“长安杯”、荣获“国家平安城市”殊荣。
三、丰富内涵,创新活动载体,增强塑造社会风尚的感召力。城市的文明,归根结底是人的文明。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创文”全过程。实施“五大工程”:一是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深入开展“礼诚孝善”“德礼满林都”系列主题活动,举办道德讲堂1万余场次。以“争做文明有礼伊春人”为统领,持续开展了“公共文明四大引导行动”和“社区文明五项礼仪提升行动”。培育选树“最美伊春人”、身边好人、林都孝子、道德模范等系列典型,192人荣登“龙江好人榜”、10人荣登“中国好人榜”,31人荣获全省道德模范称号。二是实施社会风尚引领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通过不断加大新闻宣传、社会宣传和主题宣传工作力度,打造“街头正能量”、倡导“伊春好声音”。以过好“我们的节日”、推进乡风文明为主要内容,创造性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楼道文化”建设和“新婚新风尚”主题实践活动,此做法得到了中宣部的充分肯定,并在《人民日报》内参刊登。三是实施志愿服务创新工程。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伊春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招募志愿者达13万人,占建成区人口比例的24.7%,超出国家标准14个百分点。以“三关爱”志愿服务为牵动,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129项2.3万余次,人均志愿服务时间达20小时以上,全市共涌现出星级志愿者23259人。四是实施未成年人培育工程。制定出台了《伊春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施意见》,不断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工作体系。以“弘扬四自五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为统领,坚持开展“我的中国梦”“争当美德少年”“争做文明小使者”“中华经典诵读”“童谣传唱”等19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五是实施文明细胞规范工程。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文明单位479家、文明村镇131个、文明社区98个、文明家庭200户,省级以上文明群体达到273个,形成了社会文明细胞群。
四、立足长远,创新制度机制,形成保持常态长效的凝聚力。创新制度机制,落实五项机制。一是建立完善了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由分管副市级领导任组长的8个专项工作组,建立了市级领导、区处级干部、社区主任三级联动包保责任区,完善了市、县、乡、村四级创建工作机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牵头抓总、各部门各负其责、全民共同参与”的创建格局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区域、全覆盖的工作网络。二是建立完善了责任落实机制。紧密结合各战线、各部门本职工作内容和分工,将中央100项测评标准,细化分解为871条目标任务,落实到77个责任部门,并逐级逐项明确责任部门、具体责任人,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责任网格,做到事事有人管、项项有人抓、层层抓落实。三是建立完善了监督检查机制。采取月总结,季度测评,年中年末述职,重点部位市委主要领导现场办公,重要问题常委会例会解决等有效方式,对创建整体推进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督办落实。仅2017年召开工作例会19次,专项工作会议11次,各类工作推进协调会议23次,研究部署具体创建指标落实75项。四是建立完善了考核激励机制。把创建工作作为年终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把结果与干部的奖惩、评先选优、职级晋升等直接挂钩,同时对创建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保证创建工作的有效落实。五是建立完善了资金保障机制。设立创建工作专项资金,特别是在公共设施建设、基层文明创建、市民教育、志愿服务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保障了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作者系中共伊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胡蕊hurui@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