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建设北疆绿色的“小草”

2018-05-14戚克祥

奋斗 2018年24期
关键词:林区管护职工群众

“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我瞭望远方,山下是茫茫的林海,它是我亲爱的家乡。”我深情地眷恋着这片大森林,热爱着这里的父老乡亲,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十八驿站犹如一颗璀灿的绿宝石镶嵌在八万里兴安,我为自己生长在这片土地而骄傲和自豪。

勇担林区振兴的历史重任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当时我只有10岁,生活在林区,父亲是老林业工人,我经常随父亲到山上生产作业点玩耍,回想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父亲总是激情澎湃。

当时的父亲只有35岁,由伊春市伊东林场调入大兴安岭地区十八站林业局工作,由加格达奇乘解放牌汽车行驶在两步一拐、三步一颠的搓板路上(搓板路是铁道兵用镰刀、斧头、铁石刀、小杆修的简易路),直到第二天的早上才到十八站林业局。

进入十八站林业局,眼前的情景让父亲感到震撼,稀稀落落的几栋板夹平房,在大雪的笼罩下,显得格外孤单,4月份的大兴安岭天气很冷,依然是冰天雪地,人们站在冰雪中嗦嗦发抖。

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生产任务,父亲带二十几个人在山里没裆深的雪地上架起帐篷过夜,并长期住下去。没有板方,工人就用原木和小杆搭床,小杆上面铺上小叶樟当炕席。帐篷地中间用装豆油的铁桶当炉子。前半夜烧炉工把炉子烧的很热,帐篷里到处是水,后半夜水结成冰,床底下脸盆里的水也结成冰,鞋冻在地上。深夜里,人被冻醒是经常的事。在那段艰苦日子里,工作上还好说,最让人难以想象的还是在吃住上,因为没有路,物资运不上来。职工住的是小布房,睡的波浪床(小杆铺),吃的红米饭、喝的三省汤(无油、无盐、无菜),冬天吃水用麻袋(背冰化水),五方六月吃干菜。吃饭时工人们只能在工地,有的工人形容在露天吃饭最怕“头口热、二口凉、三口就筛糠”。

戚克祥和服务队队员们

1985年,林区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生产条件大幅度改善,林区生产工人住上暖帐篷,马拉肩扛的生产流程改成了机械运输,18岁的我接过父亲的班,在十八站林场参加工作,成为了一名集材司机助手。生长在林区的人都知道,主伐生产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生产任务大多都在冬季完成,大兴安岭的冬天滴水成冰,为了完成任务,我每天早晨3点多就发动J-50拖拉机,天不亮便出发。凛冽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手冻红了,我放在嘴上哈一哈;脚冻得像猫咬似的,我跺一跺,跑一跑;渴了,吃把雪;困了,便在J-50里眯一觉;晚上直到看不见集材了再收工。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十八站林业局40年来累计为国家生产商品材880万立方米。

可以说改革开放初期,林业建设大军以“热血溶化千年冰,智慧征服万重难”的英雄气概,挺进古驿站,闯过道道险阻,战胜重重困难,终于在这人迹罕至的“高寒禁区”站住了脚,开始了艰难开发和艰苦创业的伟大壮举。

新起点上戮力前行

2014年,大小兴安岭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林场也改成了管护区,面对林区全面停伐和职工增收的双重压力,我所在的十八站管护区进行大胆改革,带领职工群众同念创业经,共谱致富曲。成立了“林驿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社员达72人,合作社菌孢厂年制菌能力达到200万袋的规模。引进黑龙江天锦食用菌公司,解决销售难题,每斤木耳售价在40元以上,如今的管护区,合作社拥有木耳养殖大棚32栋,养殖木耳60万袋,每年实现利润60余万元。

停伐初期,管护区职工出现了工资收入低,夏冬两季转产无活干,面对这种形势,我从稳定队伍,增加职工收入入手,一再强调,改革开放政策这么好,我们不能原地打转,要冲破思想束缚,放眼长远,迅速壮大企业规模,于是我组织12名扑火队员,在“65管护外站”成立了“65”生猪养殖场。通过几年滚雪球式的发展,养殖规模达到生猪养殖年出栏2000头,存栏猪1000头,年实现产值190万元,利润30余万元,管护区涌现出了一大批致富典型,“65”管护站形成了集生猪养殖、冷水鱼养殖、木耳种植、白酒生产、蔬菜种植为一体的综合种养殖基地。

要让职工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是我一直堅持的工作理念。为了使职工创业之路更广阔,我与管护区协商,出台多项帮扶政策,即:“职工转产后从事增收项目的,其福利待遇不变;对困难职工在部分物资上免费供应;闲置厂房无偿给创业者使用”。近年来,解决了管护外站吃水难、用电难等关系职工创业实际问题,在管护外站建立“流动书箱”,提供种养殖科技书籍,积极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目前,“17”干线管护外站养殖家禽100只;“65”管护外站养冷水鱼15万尾,“56”“73”两个管护外站养殖蜜蜂90箱;“56”支线管护外站养羊300只。“走过一站又一站,家家户户把钱赚”,成为管护区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管护经济“一站一品”,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管护区147名职工中,有113人分别从事致富项目,管护区产业转型发展和职工创业增收取得初步成效。

戚克祥在“65”综合养殖基地抢险救灾

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40年的改革开放让古老的驿站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经过全局职工群众的共同努力砥砺奋进,现在职工群众居住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屋全部采用西瓦屋面,塑钢门窗,上下水齐全,集中供暖,小区内超市、休闲广场等生活服务设施齐全,室外巷道纵横交错,绿树成荫,环境优美。便利的交通、通讯连接着祖国各地,广播电视、医疗卫生、文教科技、金融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真可谓是“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居在绿中,人在景中”,实现了“处处皆环境,街街草色青”的美丽景色。两万勤劳智慧的驿站人,经过40年的开发建设,把63.4万公顷的绿色林海装扮成千里林海荡碧波,人勤山青遍地金的繁荣景象。

浓墨重彩写华章,扬鞭跃马跨新程。历经改革开放四十载,如今走进十八站,一条条马路宽阔整洁,一幢幢楼房整齐划一,一排排绿树青翠欲滴,一座座优雅的小区住宅楼和谐安宁,一个个休闲场所活力四射……放眼望去,如诗如画。

当我们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的时候,当我们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怀念那些为十八站的开发建设贡献青春年华甚至宝贵生命的“老会战、老劳模”,不能不向塑造和树立大兴安岭精神做出突出贡献的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骄傲,我自豪:在万里兴安绿海中,我是其中的一株小草。

(整理:张清林)

责任编辑/赵嘉宾zhaojiabin@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林区管护职工群众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谈如何做好海伦市天然商品林管护工作
在推进工会改革中切实增强职工群众获得感
浅谈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天保工程森林管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方法
张学勤: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
浅议党员干部如何用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内蒙古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