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财务公开条件下行政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2018-05-14周建伟
周建伟
摘 要:以前,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一般都是封闭运行,只对财政资金使用的一部分情况进行公开,这样只是流于形式的绩效管理方式,会使这项工作的工作效能大打折扣。为此,继续推进行政单位的财务预算制度工作改革,不断研究行政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这对于当今行政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關键词:行政单位;绩效管理;审计监督
一、行政单位的财务公开工作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现状
(1)财务公开内容不详细。除了涉嫌机密的预算和决算外,其余的支出功能都需要根据财政部门的相关要求来进行分类项目处理。以往许多单位和地方都存在有限公开和局部公开等公开不全面的情况:一种情况是“浅层次公开”,就是公开时只公开到支出科目的类目,并没有对资金的流向和用途进行公开细化。另一种是“选择性公开”,就是在公开时,只选一些资金总量较少,流动率小、经济业务相对单一的部门进行预算和决算的公开处理工作,对其他部门并没有实行预决算公开,尤其是建设、社保、交通等重要领域,很多下属行政单位在此项工作上尚有很多不足。经过一系列的整改和改革,虽然现在财务公开都能公开到顶级科目,但是在公开内容上还不够完善,有些部门在填报原因时表述不详细。
(2)考评结果力度不够。虽然有很多单位将绩效工作收入了单位的年度目标考核任务之中,但在实际工作之中,考核的比重较大,并且边缘化程度明显。绩效工作的考核结果却对于整个单位的考核没有明显的作用和效果。因为绩效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考核的结果也与其他的结果有明显差异,绩效评价与业务考核、社会监督考核结果存在不匹配的情况时,绩效评价考核往往“避车让道”,没有真正发挥到作用。
(3)工作制度建设落后。在我国现阶段的财政工作中,没有建立起一个可以有效实施的预决算公开制度和符合实际情况的绩效管理制度。各财务部门和各业务部门在工作时往往是“各行其道”,比如说,财政部门在对年度预算的工作编制和绩效目标考核制定的时候,必须要着重考虑预算支出的规模,并且要对单位的整体目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并且要对整个单位的运行情况充分了解,明确单位绩效目标对于单位整体运行是否有影响。对于业务部门来说,在进行年底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编制时,就需要要考虑收支平衡问题,并且要对预算绩效的最大化进行情况分析和预估,不能忽视成本和收益问题。
(4)财务人员思想存在偏差。很多部门的财务人员,包括财务部门的管理人员都没有重视过预决算公开的工作内容,以及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在工作过程中要顾全大局,对整个单位的全面情况进行综合的考虑,如果没能考虑周全,就会出现超出预算或者更为严重的先支后批现象。很多员工意识淡薄,投入产出的效率意识不强,认为财政经费有用就用、能花则花。还有些员工责任意识感不强,在内心没有重视预算公开的工作和绩效考核工作,工作开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有一定程度的欠缺。
二、财务公开条件下行政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1)以更高的标准对绩效管理工作进行要求。向公众公开就意味着接受公众监督。在“阳光下”进行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这就对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包括编制预算的整个过程、执行的过程和执行结果,在这几个阶段提出更为合适的标准,并利用这种方式来对预算单位的每个层级进行责任落实,并在单位内进行考核问责机制的落实。
(2)对指标体制提出了更严的要求。预算绩效的目标不同于其他的指标体系,具有量化和约束性的特点。必须要经过持久的努力和整改才能达到目标,在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克服指标的“松弛化”,拒绝考核“走形式”倾向,在具体的指标设定时要与单位的实际职能和具体的业务相挂钩,尤其是设定时间进程、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投入和产出的各项指标,需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坚持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综合考虑,在指标制定时避免盲目和随意,要将整个绩效考核体系涵盖到整个单位的经济业务运行的全过程。
(3)对监督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财务公开工作全面推进时,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主体责任单位不再仅仅局限于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财政费用的使用还需要在纪检部门、人大代表、社会和舆论、财政审计等的全面监督之下进行公开,这也是对各个预算单位资金的整体使用情况提出了更加标准化的要求。
三、财务公开条件下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建议
(1)从思想上转变,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各个地方财政和预算单位应当全面公开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这是各个单位应尽的职责。另外,在各个单位的具体管理工作中,要进一步强化财务核算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教育,在思想层面上对有关工作人员给予帮助,让其在思想上就能树立重视支出、看清预算的理念,并且能够分清轻重缓急,让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能够在思想的根源上就转变观念,注重绩效和时效,让公开工作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在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类别的不同分别建立,可以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建设部门和统计等相关部门,包括业务相关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还有律师事务所等,甄选出一些业务和素质非常强的专业工作人员。再根据支出项目的类别,对各个类别分别建立绩效评价专家库,比如说工程、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等。
(3)进一步完善各项财政制度。首先要建立健全公开、公示的机制,无论是预算单位,还是重点项目,都需要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同时也要将绩效目标进行公开展示,并将整个整个评价结果进行公开,自动自觉地让社会各界进行监督和评价。另外还要更进一步对跟踪监督制度进行完善,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对各项资金进行审核和评价,并且提高财政资金的投入和产出的效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全面实行责任问责制度,让每个单位与纪检联合,将考评的结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4)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力度。在实际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各行政单位的审计监督力度,尤其是对一些预算之外收入比较多或者是收入过于频繁的单位,不仅要进行常规审计,还用进行专项审计,同时要对审查预算批复和执行的情况进行特别关注,对支出的效益性以及合法性都逐一进行排查,对开支的标准以及范围都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检查。
参考文献
1.李斌.财务公开条件下行政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初探.时代金融,2016(24).
2.王晓.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单位的运用初探.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6).(责任编辑: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