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浅析

2018-05-14芶欧敏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8年11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

芶欧敏

摘 要:本文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了讨论,论述了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和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希望能够对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发挥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包括财务会计报表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等内容,对行政事业单位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某一会计期间的事业成果以及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通过会计报告的形式进行反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职能发生了一定变化,其财务会计工作内容也逐渐呈现出复杂化趋势。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财政部于2012年修订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仅对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等进行明确,而且还对记账内容、记账模式以及记账方法等内容进行了阐述,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变化

1.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内容变化

新制度中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内容发生了一定变化,主要表现在对外报表上。第一,报表种类。新制度中报表种类出现了一些调整,资产负债表以及收入支出表得以保留,事业支出明细表、经营支出明细表以及专项资金收支情况表等被取消,新增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以反映财政收入支出情况;第二,报表项目。新制度调整了资产负债表中的各类项目,取消了收入和支出项目,保留资产、负债、净资产项目,旨在体现每个会计期间的结转结余情况。在收入支出表这一层面,基于流动性要求,资产和负债又进行了细分,主要分为流动资产(负债)和非流动资产(负债)两部分内容。对于资产类项目,流动资产中的现金和银行存款进行了合并,统一在货币资金项目填列。材料、产成品等项目进行了合并,统一在存货项目中填列。为了能够更好地反映固定资产处理情况,还在报表中增设了累计折旧、累计摊销以及待处理资产损溢等项目。对于负债类项目,流动负债中的应付工资、应付地方津补贴以及应付其他个人款等项目进行了合并,统一在应付职工薪酬项目中填列。为了能够更好地反映负债情况,还在报表中增设了短期借款、应缴税费以及应付账款等流动负债项目以及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非流动负债项目。对于净资产项目,基于其流动性和非流动性特点也进行了区分,其中流动性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等项目,非流动性净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净值、无形资产净值以及在建工程等项目。在收入支出表这一层面,新制度对预算外收支、拨出专款以及专款支出等项目进行了取消,并设置了财政补助收支及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收支结转结余及分配等项目。其中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又细分为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以及项目支出结余三个明细项目。在报表附注这一层面,新制度对于对外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对制度遵循情况、单位运营情况、重大事项、重要资产处置、重大投资,资产计量、以前年度结转结余调整情况进行披露和说明。

2.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模式变化

改革之前资产负债表适用于企业,并不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填列,但是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模式有所变化以适应单位实际需要。新制度基于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进行了调整,将“所有者权益”改为“净资产”,目的是实现投入的资金是否专款专用并合理使用,充分发挥资金效益。为了能够准确对资产现值进行反映,新制度对资产负债表进行细分增设了“累计折旧”和“累计推销”项目,以符合权责发生制的核算要求。对于资产负债表资产类中的待处理资产损溢、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应付账款等项目,要求单位要重点填列。同时,新制度在收入支出表上也做了一定调整,由横向三栏式改成了横向比较式,财政补助项目报表采取单独列示的方式进行,非财政补助项目报表则运用了分步式的结构。

3.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特点突出

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对外报告所遵循的是统一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在统一性方面,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种类和业务呈现出复杂化趋势,所以新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和报送报表时要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按照统一的财务报告编制程序和方法进行编制,确保报表的规范化;在特殊性方面,新制度考虑到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的特殊性,要求按照特殊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内容进行财务会计报表编制和报送,确保会计信息准确、全面、真实反映。

4.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目标明确

新制度还遵循了目标性和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对财务报告提出了要适应财务报告不同使用者需求的要求。第一,财政部门。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现已实施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公共财政建设、政府收支科目分类、收支两条线以及政府采购等措施。财政资金使用者类型很多,鉴于此,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必须与财政改革相匹配,清楚地向财政部门反映资金使用情况。第二,行政事業单位。行政事业单位正确决策的制定离不开财务数据信息的支持。新制度对财务会计报告的适应性提出了一定要求,不仅要求财务会计报告要体现资产负债管理情况,而且还明确了各种基金及各项结转结余使用原则和范围,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贯彻和执行。

二、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存在的问题

1. 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缺陷

现阶段,一些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着一定缺陷,无论是在管理原则上还是在管理方法上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导致财务会计报告质量下降。在货币资金、实物资产以及对外投资方面,一些单位由于没有明确各部门权责,导致管理工作松散,影响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同时,在预算管理和风险防控方面,部分单位所采用的方法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所得出的数据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

2. 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内容有待完善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自身经济情况的披露存在着内容缺失的情况,比如某些单位偏向于货币信息情况披露,并没有披露非货币信息。还有一些单位仅仅是对财务工作的历史数据进行披露,并没有在报告中预测未来经济交易事项,缺乏全面性。

3. 财务会计报告披露时效性有待提升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以及收支情况难免会出现一些变动。有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及时说明各类因素影响下单位财务状况所出现的变化。一些单位大量资产未能得到及时确认,更难以在报表中进行反映。还有一些单位虽然对实物资产进行及时反映,但是在诸如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上存在着一定空白,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质量。

4. 财务会计人才专业素质有待优化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存在着局限性,在财务会计报告填制过程中考虑的问题不全面。同时,单位对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也不够,不能够定期组织一些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来优化和完善员工知识结构,使其全面了解和掌握最新政策信息,为工作顺利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建议

1. 完善单位内部控制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积极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重视货币资金、实物资产以及对外投资管理,通过明确权责的方式,将责任具体到部门和个人,推动相关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的提升,为财务会计报告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保障。同时,单位还应当优化预算管理和风险防控办法,不仅仅要参考历史数据,而且还应当了解实际情况,提升预算信息的准确性,进而提升内部控制质量,为财务会计报告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2. 丰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适当增强信息披露力度,丰富相关内容。不仅要披露货币信息情况,而且还可以适当加入一些非货币信息内容,诸如经济事项所必需的信息以及使用者、决策者需要的信息等。同时,单位还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披露过程中适当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经济交易事项进行预测和诠释,明确单位未来一段会计期间内的发展方向。

3. 提升财务会计报告披露时效性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重视提升财务会计报告披露时效性,及时说明在各类因素影响下单位财务情况变化。对此,单位应当及时确认资产存量,并在报表中准确填列。同时,对于诸如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也要在相应的项目中进行准确及时反映,全面提升财务会计报告质量。

4.提升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提高对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采取工作情况与绩效相挂钩的方式,奖惩分明,促进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积极优化知识结构,主动去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同时,单位也应当定期组织一些继续教育培训活动,通过讲座的方式为财务会计人员传递最新政策信息,规范其工作程序和内容,确保單位财务会计报告相关工作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岳月菊.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改进之处探讨.中国外资,2013(11).

2.李卫平.对修订前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分析与探讨.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2).

3.聂春梅.浅谈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中国商论,2017(14).

4.杨振国.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财会学习,2017(12).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形势下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发展
浅谈加强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措施
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研究
浅析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