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控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2018-05-14潘春兰陈忠权
潘春兰 陈忠权
[摘 要] 以山东海事职业学院的数控课程为例,研究探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及应用成效。从项目化教学内容设计、任务工作导向的理实一体化的分组教学实施及师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成效明显,为同行类数控课程改革提供一些思考与借鉴。
[关 键 词] 数控;理实一体化;项目化教学内容;分组教学;实践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7-0161-01
一、引言
笔者所在的山东海事职业学院的数控教学正处于发展阶段,面临诸多问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水平亟待加强;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信息化教学应用较少;课程设计有待于与产业紧密结合。综合考虑这些问题,重点改进教学方式,设计变革现有教学内容,进行数控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数控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是理论与实践灵活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设计
为提高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我们梳理了数控岗位群,进行了岗位任务与能力分析,以岗位工作任务为驱动,紧密结合专业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相关要求,合理选取教学项目,编写教学设计内容方案。
(1)数控车床的认识分三个任务:数控车床的基本知识、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数控车床常用工具;(2)数控车床编程基础分四个任务:数控编程概述、数控车床的坐标系、数控加工程序的格式与组成、数控系统常用功能指令;(3)阶梯、锥面轴编程与加工分三个任务:圆柱面程序的编制G80、圆锥面程序的编制G80、复合固定循环编制阶梯轴与锥面;(4)成形面程序的编制与加工分四个任务:数控车床刀尖圆弧半径补偿、用复合固定循环编制成形面、数控车床刀具的几何补偿、用闭环车削复合循环编制成形面;(5)切槽/切断程序的编制与加工分三个任务:切槽切断的相关知识、用外径切槽循环切槽G75、用子程序编制切槽程序;(6)螺纹程序的编制与加工分四个任务:数控车削螺纹的相关知识、螺纹切削G32、螺纹切削G82、螺纹切削复合循环G76;(7)套类零件的编制与加工分三个任务:内轮廓程序的编制、内沟槽程序的编制、内螺纹程序的编制;(8)数控车床加工工艺与宏程序分三个任务:数控车床加工工艺路线拟定、数控车床加工工艺文件的编写技能、数控车床宏程序。
(二)项目化任务导向的理实一体化分组教学
以学院购进的武汉华中数控系统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设备为依据,以理实一体化工作任务为导向,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按需实时交替进行,邀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共同制定并实施项目化教学。
在不改变教學班级的前提下进行混合编组,将课堂搬到实训室,授课的一般步骤为:实践演示—集体讲授—实践练习—分类分层次指导—再次编程加工—总结。上课前,指导教师根据教学项目分配任务,按教学项目内容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层次教学要求。改变授课形式,保证在同一节课中既面向全体,又兼顾能力不同的学生。对接受能力强、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允许他们在熟练掌握教学项目零件模拟加工的前提下,进行实际编程加工操作。对接受能力慢、动手操作能力差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模拟练习,指导教师引导辅助,直至完成项目任务。
(三)“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评”的实践教学评价
项目任务完成后各小组展示产品,进行互评,互取所长,教学相长。指导教师对不同小组产品进行分层次讲解,根据每位学生所扮演的角色不同进行横向比较。通过小组间互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分析问题并重新进行产品的优化加工,不断进行闭环反馈调整。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成效与思考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由原来机械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状态。同时,通过混编分组教学,各成员间各抒己见、相互协作,在不同工作任务下尝试承担不同角色,相互配合,兴趣得到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操作能力增强,不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设计编写制作别具创意的产品。同时,师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教师主动参与培训学习,转变教育理念与课堂角色,应用新技术,不断创教学模式与设计,多渠道提升教学质量。实施好理实一体化教学,还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不能生搬硬套,需要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共同努力,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曹新梅,王有强.关于“一体化教学”组织与实施[J].科技视界,2014(29):136.
[2]徐建.职业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探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2(1).
[3]彭忠.《数控加工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