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媒类本科院校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

2018-05-14刘杨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5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辽宁省经济发展依照中央会议“供给侧”实施改革,而高等教育结构和经济结构存在相互制约。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科教兴省”战略实施不但承担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输出的重任,还要最终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和区域内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应用技术型大学传媒类专业群建设是辽宁省文化创意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应用技术型大学传媒类专业建设的内在动力。本文以辽宁传媒学院为例,探讨影视传媒类本科院校的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以及实施。

【关键词】传媒类;专业群建设;文化创意产业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一、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人才需求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文化创意产业的飞快发展,为高等教育特别是传媒类高校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化创意产业的飞快发展也具体表现在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方式的转型。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辽宁省经济发展依照中央会议“供给侧”实施改革,而高等教育结构和经济结构存在相互制约。

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早在2015年开始提倡“科教兴国”和实施“人才战略”,而“科教兴省”战略实施不仅承担了地方经济建设的任务,还承担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输出的重任,最终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和区域内经济发展齐头并进。高等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引擎,承担培养人才、文化创新和服务社会的功能,顺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已十分必要。

(二)发展辽宁创意文化产业急需人才的特征

不论从文化产业核心的人才需求构成的角度,或者从文化产业结构的角度上来分析,传媒类专业人才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力资源的核心之一。所以传媒类院校在传媒类人才的培养上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关注辽宁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因此,高校在傳媒类人才培养中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国内传媒类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较为统一,开设课程比较保守,很难适应当下社会快速发展的脚步。“十三五”规划提出,“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是解放生产力,在优化“供给侧”环境机制过程中,强调以高效的制度供给和开放的市场空间,激发微观主体创新、创业、创造的潜能,构建、塑造和强化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紧紧围绕“供给侧”改革,培养需求侧急需的传媒类人才,并不单单是指有着某些特殊才能的人,而是指具有文化创意的人才,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是具备创新内容能力、创立理念和创新技术的人才。因此,急需培养的传媒类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以下的特点:

1.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不论从事什么行业,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求的传媒类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

2.能够接受多元媒介

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较快,从 “互联网+”开始的媒介融合,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人们日常信息传播领域,从传统的媒介到现在的小众或者分众传媒等,需要传媒类专业人才能够迅速掌握经济发展规律,接受多元媒介和多元文化。

3.敢于创新,喜欢挑战新事物

敢于打破固有传统思维定式,敢于创新,具有创新思维的同时,有勇气去尝试和实践,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求传媒类专业人才具备一定的创新性特征,鼓励和培养“四创”人才,是应用技术型大学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个必要基础。

4.团队协作能力强,善于整合资源

新媒体运作架构一定是团队协作,各司所长,将各个专业优势发挥出来,培养整个架构中的各个职能所需的专业人才,不缺腿,不单全面复合型,还要在一个某一职能上能有所擅长。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发挥最大价值,更快更好建设辽宁文化创意产业。

5.不断学习,乐于创新,探索新知识

知识更迭,需要不断扩充自己,在探索新知识的路径上,要求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不但能够自学,还要明确自己要更新的知识内容方向,简单来说,就是知道怎么学,首要还必须知道学什么。只有不断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更好实现专业发展。

二、国内传媒类高校相关专业群开设现状

(一)专业开设

从2015年起,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传媒产业链下的专业群建设规划研究”的课题组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课题组成员以国内传媒类高校和从事媒体事业相关单位为调查对象,对传媒类专业群的建设和课程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

其中对于调查的各大高校的传媒类专业开设情况做了如下数据分析,在统计的73份调查样卷中,各传媒类高校开设专业比例最高的是新闻采编类专业,所占比例为88.46%,其次是广播电视编导类专业,占82.61%,详细的数据统计请见图1。

(二)传媒类专业群的特征

专业群的建设不能简单按照学科来划分,将学科作为专业群开设专业的依据,而是要面向行业岗位需求特征和职业群职业能力需求,以此作为依据进行专业设置。国家教育部下发的教育专业目录的分类就是按照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教育部发布的专业蓝皮书,其中艺术设计与传媒大类,涉及了三个二级专业类别:广播影视类、表演艺术类和设艺术设计类,共包含专业119个。

例如,广播影视类专业群就以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和新闻出版业两个大类的行业标准为基础,其专业群下的各专业都具有相同或者就近的职业技术领域,并且产业服务对象比较相似。因此,整个专业群在教学上就可以在一个教学体系中实现授课、实训和项目教学,甚至可以共建项目,成立项目组完成一个复合项目,各专业各司其职,同时,专业群的同类型专业在实训室的建设上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例如,辽宁传媒学院的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就可以公用录播厅实训室和演播厅实训室,可以共用的设备有摄像机、采集器、非线性剪辑电脑工作站;播音与主持艺术、录音艺术等专业可以共用录音棚实训室、非线性剪辑实训室等,公用的专业设备有调音台、专业麦克、声音采集卡、苹果工作站等。这都是影视传媒类专业群的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所必需的设备。由于具备相同的产业特征和近似的行业背景,使这些专业在实训教学中形成了专业群专业建设优势,在培养高端复合型、技能型的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质的上形成了整合力量。

三、辽宁传媒学院传媒类专业群建设

(一)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振兴辽宁,发展辽宁文化创意产业,急需大量综合型创意人才,所以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建设就显得非常必要。首先,我院是一所重点打造的传媒类专科学院,专业学生属于艺术类专业,具有个性鲜明的特点。我院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能够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做到因材施教,不再运用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模式压制学生的创意天分,而是将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鼓励和激励学生进行创新创意创作实践。第二,我院教师适时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向学生传授的不仅是书本的知识,还要将最前沿、最先进的创意理论带入课堂,开拓学生发散性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从单纯的知识讲授转变为积极的创新创意引导。

(二)传媒类专业群建设現状

以辽宁传媒学院为例,我院2014年开始新增多个本科专业,截至目前,新增本科专业达到17个,其中传媒类相关专业达到10个,包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与主持专业、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录音艺术专业、戏剧影视导演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数字出版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等。

目前,我院已初步建成广播影视专业群,专业群内的专业较适应当下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急需的专业人才。比如我院的广播影视类专业群中的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录音艺术专业等。

比如,辽宁传媒学院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最早创办于2012年,是辽宁省开办的广播影视类专业优秀的专业之一。作为辽宁传媒专业广播影视系的龙头专业,带动了播音与主持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录音艺术、戏剧影视导演和戏剧影视文学几个专业。龙头专业是专业群建设的中心,它能够引领和导向专业群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传媒行业的发展壮大、行业不断细分,并且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很多面向职业岗位的专业逐渐开设,慢慢形成了对专业群中心专业的支撑,最终形成了专业群的基本形态。

专业群建设的目的是引导传媒类高校合理定位,最大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在立足服务辽宁区域经济发展中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四、结语

辽宁省具有老工业基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为“振兴辽宁”“科技兴省”,辽宁高校需要为经济建设服务。传媒类专业群的建设,需要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我院的发展规划,同时明确专业群的建设发展方向与建设途径,依托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不断创新和探索,深度对话传媒行业、紧密合作相关企事业。面向辽宁地方产业的职业岗位集群,培养特色专业为基础,具有“四创”能力的专业人才,大力推动专业群的建设,为辽宁省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作者简介:刘杨(1983-),女,汉族,辽宁大连,辽宁传媒学院教师,硕士,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内涵与外延
文化创意产业版权保护问题探析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实证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钧瓷造型设计的创新研究
浅析“跨界与融合”思维的特征与应用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互联网+”时代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