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国内博物馆参与幼儿早期学习计划

2018-05-14张敬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5期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关键期幼儿

【摘要】幼儿是博物馆实施教育功能中极其重要的目标观众,在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国内博物馆必须考虑如何参与幼儿早期学习计划,实现博物馆教育对象范围扩大化、教育效果最佳化。本文介绍了当今国内博物馆教育现状、幼儿早期特点和关于中国博物馆如何参与幼儿早期学习计划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幼儿;关键期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在人类历史上,博物馆最早起源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统治者的珍藏意识。随着地跨欧亚非大帝国的建立,很多在军事行动中掠取来宝贵珍品交由亚里士多德整理与研究,他利用这些实物资源展开教育、讲授知识,继博物馆收藏功能和研究功能之后,教育功能应时而生。

近年来,博物馆教育功能成為重中之重,尤其是国外博物馆对幼儿的教育,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在博物馆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幼儿作为国内博物馆未来潜在的目标观众,国内博物馆对这一特殊群体,也在不断认识、关注、参与幼儿早期学习计划,勇于承担起博物馆的历史使命,迎接新挑战。

一、幼儿早期学习

一般我们把0~6岁儿童的学习称为幼儿早期学习,即婴幼儿的学习活动与学习行为(《儿童早期学习论》)。早期学习是儿童持续发展与健康成长的起步,是终身学习的“起点工程”,也是早期教育的出发点。早期学习是儿童运用感觉器官认识、发现和探索世界的认知方式,即用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脚,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摸(运动)感觉来与世界直接对话、沟通。(《儿童早期学习论》)。

博物馆凝聚着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无数的精华,它使人类文明的丰富成果以实物的形式呈现给世人,是我们利用实物学习的最佳场所。以博物馆凭借它庞大的实物教育资源,拥有了参与幼儿早期教育的先决条件。博物馆不仅可以通过实物传递知识,更可以利用幼儿关键期,顺应早期教育规律,有目的性地引导儿童、激发兴趣、启迪心智、传播新知,成为参与幼儿早期学习计划的天然场所。

二、国内博物馆对于幼儿教育的现状

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认为博物馆是孩子的第二学校,也是进行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理想殿堂。故而,将博物馆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其他社会教育联结在一起,对教育资源整合、教育系统的形成有很大帮助。西方博物馆参与幼儿早期教育计划相对成熟,有很多成功案例。早在19世纪末,美国史密森学院在博物馆中带头开设“教育体验区”,更是掀起了美国其他博物馆参与幼儿早期教育的热潮,许多博物馆特意为幼儿开设了活动室和学习间,让幼儿走进博物馆以后能够找到属于他们的空间与乐趣,他们在那里可以按照博物馆专门为他们设计的项目自由活动、体验实物等。西方其他国家也普遍关注这一群体,如,纽约科学馆开展的“小小创造家”计划、法国国立自然史博物馆城开辟的活动空间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提供的针对幼儿的美术教育课程等。

如今,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国内一些博物馆已经开始广泛关注幼儿早期教育,博物馆作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不负使命,积极参与幼儿早期学习计划。如2016年底,上海博物馆针对3~6岁幼儿推出了全新的“亲子儿童教育平台”;四川博物院与“绵阳红苹果·一迪教育幼儿园”展开院校合作,共同研究幼儿早期教育问题,开创互利共赢的协作新模式;广西博物馆利用幼儿园等平台,开展“文化遗产周周学”活动等。截止到2017年初,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共有4109家博物馆,但针对幼儿特点、切实参与幼儿早期学习计划的展馆尚属少数,总体看来,国内博物馆参与幼儿早期学习计划还不成熟,距离国外博物馆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当前急需给予这一群体充分关注,深入研究,扩大国内博物馆目标群众范围,细化幼儿年龄层,弥补我国博物馆教育中的不足。

三、应采取的措施

(一)积极响应教育政策

博物馆参与幼儿早期学习计划在我国尚处萌芽阶段,我们正在探索中前进。随着我国深化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博物馆教育在国家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相关部门相继推出很多有利于博物馆教育发展的政策。站在国家的高度上看,我国现已出台的法律法规致力于促进学校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的融合发展;站在实际操作的角度上看,我国有些对政策敏感度比较高的博物馆,顺应了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地方政府制定了更具体、可操作性更强的战略发展计划,但是针对博物馆参与幼儿早期学习计划的具体政策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仍旧是博物馆教育政策中的空白。在当代这个教育被看成是博物馆的核心功能的时代,国内每个博物馆都应该把握大政策的方向,结合各馆资源和特点,积极参与幼儿早期学习计划,推进我国博物馆教育更全面发展。

(二)细化幼儿年龄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重要的发展阶段,所以幼儿是博物馆重要的目标观众。俗话说“三岁看老”,幼儿作为博物馆目标观众重要的一部分,国内博物馆要对博物馆如何参与到幼儿早期教育计划给予高度重视。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幼儿时期孩子的特点。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蒙台梭利认为捕捉到孩子的敏感期,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蒙台梭利 儿童敏感期手册》指出0~2岁儿童、2~3岁儿童、3~4岁儿童、4~5岁儿童、5~6岁儿童敏感内容存在差异,这对博物馆参与幼儿早期教育提出了挑战和要求。针对幼儿这一特点,博物馆要细化幼儿目标观众年龄,把握幼儿敏感期,展开相关工作,成功地参与到幼儿早期教育计划中来,实现博物馆教育效果最大化。

(三)加强馆园合作

儿童教育专家和博物馆学家要紧密结合相互合作,真正做到科学引导。幼儿早期学习一般是指0~6岁儿童,而3~6岁儿童的学习大部分在幼儿园中进行。进行馆园合作,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来弥补博物馆人员对幼儿群体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研究尚浅的问题,另一方面,博物馆可以借助幼儿园这一家长、孩子认可的学习场所,建立起与博物馆教育的联系,引导孩子走进博物馆,帮助幼儿与丰富实物进行互动学习,从而获得良好的认知能力、有益的探究能力、丰厚的经验知识。同时,幼儿可以通过博物馆的学习获得更加宽阔的视野。

(四)开展家庭项目

中国自有博物馆以来,博物馆就具有启迪民智的功能,而国内博物馆开展家庭教育项目可以吸引众多家庭观众。目前早教已经备受家长尤其是年轻家长的关注,而0~6岁是幼儿各项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国内博物馆应该以巨大的实物教育资源为依托,针对0到6周岁来博物馆参观的儿童及其家庭,设计适合这个家庭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如亲子导览、绘本填色、手工活动等,营造父母与孩子一起学习的良好氛围,为中国家庭提供一个协同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收获知识、学会沟通,同时也能实现引导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和探究方法的目的。

(五)加强交流与合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的博物馆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内博物馆改革已成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之举。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国内博物馆要增强与海外博物馆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外博物馆参与幼儿早期学习计划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国内博物馆的教育体系,提高博物馆教育实力。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在与其他地区、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可以让世界了解中国。

(六)开设幼儿教育专区

博物馆作为现代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平台,应积极承担起参与幼儿早期教育计划的历史使命。博物馆可以根据各馆实际情况开设幼儿教育专区,使幼儿可以在家长或老师的帮助下自由选择并预约感兴趣的部分,单独或在成人的引导下展开学习活动。开设幼儿教育专区是参与幼儿早期学习计划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七)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充分利用馆内人力资源和馆外人力资源,使我国博物馆教育功能实现效果最佳化。馆内人力资源是指在博物馆工作的个体及他们所拥有的丰富的经验和知识;馆外人力资源是指与幼儿密切相关老师或幼儿教育专家及他们所拥有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二者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实现博物馆人力教育资源的开发。国内博物馆要认真学习国外参与幼儿早期学习计划的有效途径,而培养专业人才、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是重中之重。

作者简介:张敬(1989-),女,天津武清人,天津市武清区博物馆,助理馆员,本科,研究方向:博物馆学。

猜你喜欢

博物馆教育关键期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小胖猪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虚拟现实技术在文物遗产保护和博物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中美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比较研究
寓教于乐 开创博物馆教育新形式
不可错过的宝宝发展关键期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发展现状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