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工笔人物线条在不同题材中的运用与研究

2018-05-14毋晋芳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5期
关键词:运用研究

【摘要】我国的早期画作需要使用毛笔在绢帛上作画,为了有效地控制墨汁的渗入效果,画工对于线条笔法的运用较为关注。在绘画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线条逐渐成为了我国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特征,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本文将对中国画工笔人物线条在时装、宗教等绘画题材中的运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国绘画;工笔人物线条;不同题材;运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线条是我国绘画中的重要元素,我国的早期画作,需要使用毛笔在绢帛或者纸张上作画,为了有效地控制墨汁,画工对于笔法的运用较为关注。同时期的中亚、埃及等地,以雕刻艺术或壁画为主要艺术影视,因此其可在某一点反复摹刻,这一差异催生出了中西方画作的不同走向。在我国的北宋时期以及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中西方绘画艺术出现了重大的发展,西方的绘画选用了新型的原料并加强了空间概念的应用。这些突破使西方油画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并在世界范围内起到了引导作用。我国的绘画艺术中分为工笔、写意两派,但与运用了几何科学的油画相比,两派都具有极强的写意性。写意这一形式本身具有极强的艺术价值,但其艺术表现力根植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这一特质使我国绘画艺术的推广受到了局限。

一、中国工笔画的发展与特征

(一)中国工笔画的发展

我国的绘画艺术历史久远,早在新石器时期的陶器艺术中,就运用了尖笔作画。自商周时期起,毛笔逐渐在我国得到了应用,毛笔使用的独特技法,逐渐促生出了我国绘画中的线条艺术。我国当前能见到的最早画作是楚国帛画《人物御龙图》,该画作源于我国的东周时期,描绘了画中人物乘龙升天的景象。在《人物御龙图》中,线条的运用技术已经极为成熟。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是工笔画作的代表人物,其在画作中对线条运用作出了新的创新,“春蚕吐丝”就是对其细腻画风的描述。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化艺术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知名的画家。其中北宋知名画家李公麟创造出的单线白描,对我国后世的影响较大。明清时期,我国的绘画艺术逐渐借鉴了西方绘画的部分有点,使我国绘画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二)中国工笔画线条的应用

线条是我国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特征,具体可分为游丝描、铁线描等十八种画法,其主要特征可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以线传神。在我国的古代文化中“气”具有极強的文化内涵,其可代表人物的生命也可描绘任务的神韵,古代画家常常利用不同的线条技法,勾勒出人物的内在特质。其次是以线立骨。“骨”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被理解为房屋的支柱,是确立房屋结构的主要依据。在宋代艺术家逐渐将书法艺术中的手法融入到绘画当中,因此,画师的线条修养对于其作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再有是形神兼备,形是指人物的造型,神是指人物的气质特征。在我国的古代绘画中,往往不通过人物表情传达情绪,而是通过周边景物以及对人物特征的夸张描绘进行阐述。例如,在关羽的传统画像中,造型通常会较为饱满,笔法较为圆润。

二、中国画工笔人物线条在时装题材中的应用

(一)中国画工笔人物线条在时装画的应用价值

时装画的主要用途是表现服装与人体的搭配,其主要特征是线条简洁、绘制精准,并通过描绘模特的神韵体现出服装的艺术性。中国画工笔人物线条可表现出画中人物的独特神韵与细腻造型,同时具备起笔便捷等优势,因此,工笔线条在时装绘画中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其次,时装画需要表达模特的神韵,因此,在绘制不同国家的模特时,通常会采用该国的独特绘画艺术元素。近年来,我国在时装领域逐渐与世界接轨,中国元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我国的工笔人物线条可帮助时装绘画者更好地表现中国文化。

(二)运用中国画工笔人物线条描绘着装状态

服装不可能脱离人而单独存在,单独存在的服装只是一块经过裁剪的布料,无法体现出生命力。当服装与人搭配后,其才会显出饱满的造型以及自身的装饰作用。在时装画中,往往需要描绘动态的时装造型,服装的纹路与褶皱应当在绘画中得以体现。工笔人物线条适合描绘精炼细致的人物造型,在部分画作中,对于人物服装的表现也较为细致。例如在《女史箴图》中,对于服装的表现就极具张力,其中女主人公的服装在风中飘逸,体显出了真实的动感。在时装画中,可使用类似的比方将模特的着装状态予以表现。

(三)中国画工笔人物线条在时装画中的应用

时装画需要对展示的瞬间进行捕捉,并通过快速的笔法将基础构思体现出来。工笔人物画在构思阶段,通常会使用白描以及速写等方式进行结构处理。因此,两者的绘画习惯高度契合,在使用中时装绘画者可使用不同的线条手法对服装的状态进行描述。例如,在表现粗狂质感的针织类服装中,绘画者可使用兰叶描,该技法可突出表现线条的粗细变化,并将人体的形态蕴藏在服装之内。再有,工笔人物线条中,人物头发的画法具有较强的特点,时装绘画者可运用该画法描绘裘皮等蓬松质感的服装,同时该画法也可应用于模特头饰的描绘上。

三、中国画工笔人物线条在宗教题材中的运用

(一)中国画工笔人物线条在宗教画的应用价值

我国传统的宗教绘画自成体系,其吸收了印度以及中亚宗教绘画的元素,并将我国传统写意画的主要特征融入其中。近年来,我国的宗教更加多元,加之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传统的宗教画逐渐失去了应用空间。宗教绘画的中心点通常是人物造型或拟人化的“神灵”,提升人物的塑造,可增强该画法的艺术价值,并使其获得社会的关注。工笔人物线条可有效地描绘人物形态,并通过夸张的表现手法,将人物的神韵体现出来。因此,在宗教绘画中,运用工笔人物线条可提升自身的艺术表现力。

(二)运用中国画工笔人物线条描绘人物神韵

人物工笔画常常通过外在环境的描绘变现隐含的寓意。例如,在《马踏花香》的绘画中,创作者利用蝴蝶追逐马蹄的瞬间,将花的芳香表现出来。类似的表现手法在我国的工笔画中较为常用。宗教绘画中的人物,往往具有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但由于宗教环境的影响,往往需要保持庄严的表情。在多数的绘画流派中,面部表情通常是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要载体。同时人类通常会通过面部表情观察他人的心理动态,这一方式已经深深地根植在人类的习惯中。因此,其他流派的画法难以将宗教绘画中的人物心理进行准确的描述。

(三)中国画工笔人物线条在宗教画中的应用

宗教画中的人物主要存在仁慈、仇恨以及洒脱等心理特征。首先,在绘画中,绘画者可使用曹衣描对人物的仁慈心理进行描绘,曹衣描源于印度宗教绘画,其笔锋尖细、线条下垂,转弯处呈圆弧状,并通过线条的疏密变化营造氛围,这一方式描绘的人物较为圆润大气;其次,绘画者可通过铁线描表达人物的仇恨心理,铁线描笔锋较粗且用笔方硬,在转弯处常常使用直线硬折的方式,这一方式绘画出的人物负有力量感;再有,绘画者可运用琴弦描表现洒脱的心理特征,琴弦描中直线的使用频率较多,线条中段有停顿变化,体现出虚实之间的转换,这一笔法常用到写意绘画中。

四、中国画工笔人物线条在后现代艺术中的应用

(一)中国画工笔人物线条与后现代艺术的联系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绘画艺术逐渐融合,具有独特艺术特征的绘画方法受到了绘画爱好者的追捧。中国画工笔人物线条具有较强的文化内涵,并且拥有独特的绘画手法,因此受到世界各地绘画爱好者的欢迎。后现代艺术是对现代艺术的提炼与反思,其核心内涵强调艺术的独立性与纯粹性,后现代艺术观念认为,艺术可不再代表任何意义,其意义就是艺术本身。这一观念与中国绘画中的脱实写意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因此,中国畫工笔人物线条在后现代绘画作品中得到了应用。

(二)运用中国画工笔人物线条描绘卫星地图

人类进入太空后,对于社会的观察产生了新的视角,卫星地图的出现帮助艺术家可通过高空俯瞰的方式,重新认识人类生活的环境。部分画家运用这一视角将卫星地图的图片予以描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作品。在卫星地图中农田通常是由粗细不等的线条组成的,这一特征在冬季尤为明显,绘画者可运用中国画工笔人物线条中的琴弦描进行创作。在卫星视角的城市地图中,城市的道路曲折蜿蜒,绘画者可运用高古游丝描进行勾绘。

(三)运用中国画工笔人物线条描绘人体艺术

人体艺术是西方绘画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在于阐述人体形态的艺术性。在后现代绘画中,部分前卫的画家对人体内的结构进行描绘。人体内的结构中,血管与肌肉纤维的线条感较为明显,运用西方油画的传统画法难以清晰描绘人体内的构造。中国画工笔人物线条中具有丰富的笔法,绘画者可在此基础上融入西方油画的结构特征,将人体的内部构造予以清晰地描绘。

五、结语

工笔人物线条是我国绘画艺术中极为独特的元素。在新时代,这一绘画技巧可在更多题材的绘画中使用。首先,在时装画中,中国画工笔人物线条可对时装的褶皱、质感进行动态的描绘。其次,在宗教绘画的过程中,可运用中国画工笔人物线条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描绘,通过这样的方式宗教画的艺术价值将得到提升。再有,在后现代艺术中,工笔线条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永全.中国画工笔人物的用线与造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2):78

[2]徐宁.浅论中国画工笔人物的用线与造型[J].文学界(理论版),2012(11):312.

[3]吴婕.传统工笔人物和现代工笔人物的表现方式鉴别赏析[J].艺术科技,2015,28(12):135.

作者简介:毋晋芳(1978-),女,汉族,山西省晋城市,硕士研究生,讲师,长治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画。

猜你喜欢

运用研究
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运用研究
E—learning在美国大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与借鉴
探究式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高中英语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
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