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齐鲁音乐文化海外传播研究

2018-05-14杨柳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5期
关键词:海外传播一带一路

杨柳

【摘要】山东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海路和陆路的连接点。这对于历史悠久、类型多样的齐鲁音乐文化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推动其在海外的传播,既有利于“一带一路”的文化建设,也有利于齐鲁文化自身的发展和丰富。鉴于此,本文从音乐创作、音乐传播和音乐教育三个角度,就“一带一路”背景下齐鲁音乐文化的海外传播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齐鲁音乐文化;海外传播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齐鲁音乐文海外传承的必要性

(一)“一带一路”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和认可。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特别是音乐,被誉为是无国界的语言,能够跨越地区、民族的藩篱,真正实现民心相通。齐鲁音乐文化历史悠久,类型丰富,山东又是“一带一路”海路和陆路的连接点,所以,要打好这张“音乐文化牌”,推动“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实现民心相通,彰显文化自信。

(二)齐鲁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需要

“中国音乐在中华上下几千年的漫长发展过程中,渗透并沉淀了中华民族文化精华。”[1]而齐鲁音乐文化则具有典型性、辐射性、根源性等特点,堪称民族音乐文化的代表。近年来,在文化整体大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文化也迎来了新的春天,多种齐鲁民间音乐都入选了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无疑是值得肯定和欣慰的。但是需要清醒认识到的是,这种传承一直都是纵向的,即本民族、本地区的传承,在传播面积和受众方面相对有限。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必须通过主动的交流与融合,才能保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而“一带一路”倡议则提供了这个机遇。推动齐鲁音乐文化海外传承,让更多人了解、体验齐鲁音乐文化,并与其它音乐文化进行交流,正是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应该也必须推动齐鲁音乐文化走出齐鲁,走出国门。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齐鲁音乐文化海外发展路径

(一)音乐创作

艺术作品是一门艺术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对于齐鲁音乐文化的海外发展来说,首先要以充足的音乐资源为基础,对此可以从继承和创新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继承。齐鲁音乐文化的丰富性是受到普遍认可的,但是也正是这种丰富性,一度让很多音乐工作者陷入了“幸福的烦恼”,即哪些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其中存在何种差别等。对此要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研究,选择为合适的内容为我所用。具体来说,齐鲁音乐文化包含民歌和民间器乐、戏曲和曲艺、歌舞和舞蹈音乐以及宫廷音乐等。如山歌和劳动号子、柳琴和唢呐、琴书和大鼓、吕剧和五音戏、诸城古琴和祭孔音乐等,都是其中优秀的代表,曾对齐鲁大地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过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此需要音乐工作者从历史背景、流传地域、审美习惯等多个角度入手,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挖掘,为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传播打好基础;其次是创新。齐鲁音乐文化是祖先留给当代人的宝贵遗产,作为当代人,也应该通过创新对其进行丰富,若干年之后,这些创新同样也为当代人的子孙后代所受用。要求音乐工作者要树立起这种历史责任意识,创作出反映当代齐鲁大地时代精神和风貌的佳作。如十一届全运会主题歌《相信相爱》,鼓舞当代山东人继承传统、开拓未来的《再唱沂蒙山》,世界儒学大会主题歌《文明足迹》等,都是对传统齐鲁音乐文化的丰富,也是海外传播的重要内容,需要在此基础上树立起产业意识和品牌意识。产业意识是音乐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齐鲁音乐文化的海外传承,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商品输出,因此必须树立起市场化意识,进行生产、加工和营销。考虑到之前尚未有经验可循,自身也较为单薄,对此可以通过与音乐演出业、音乐教育业的融合来进行。品牌意识意识是指要将齐鲁音乐文化打造成一个精品品牌,发挥出相应的品牌效应。比如世界儒学大会、祭孔大典、封禅大典等,都是在海外有着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对此完全可以打造出音乐文化品牌,成为齐鲁音乐文化的名片。因此,要通过继承和创新两方面,以充足而合适的音乐资源,为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音乐传播

向谁传播、传播什么和怎样传播,是“一带一路”背景下齐鲁音乐文化海外发展的核心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首先是向谁传播。传播区域是固定的,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需要在此基础上对受众进行划分。主要传播对象是华人华侨和喜欢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外国友人。齐鲁大地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加之山东地处沿海,形成了独有的根亲文化资源。对此可以引导广大华人华侨参与到齐鲁音乐文化活动中来,使之成为一次“寻根之旅”,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形成民族凝聚力。对于喜欢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外国友人来说,也要将其视为重要的传播对象,并探索出契合的传播形式和内容,经过长时间的培育后,使他们从单纯的接受者变为传播者;其次是传播什么。这一点在之前音乐创作问题中已经进行了探讨。关键在于要树立起文化自信,而不是屈从与迎合,只要是表现齐鲁大地和中华民族真情感、凝聚着民族精神、彰显着审美品格的作品,都可以自信地推出,也一定会得到外国观众的认可。考虑到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还需要充分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比如演出前的见面会、网络或电视宣传等,帮助外国观众有大致的了解后,也自然可以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最后是怎样传播。传播学是一门科学,必须遵照一定的流程进行。第一是进行深入调查,全面了解传播条件;第二是选择合作伙伴。要求应热爱齐鲁音乐文化,并具有相应的组织和宣传能力;第三是提前做好准备。如举办专题发布会、建立专题网站进行介绍等,让观众形成期待感;第四是创设良好环境。要保持音乐活动在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中进行,并通过媒体评论、出版音像制品等,使活动效果得到扩展和延续。

(三)音乐教育

几场演出活动的举办,虽然可以获得轰动效应,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短暂效应是远远不够的。而如何使效应得到延续呢?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开展音乐教育,当音乐教育形成了有机体系后,音乐传播也自然水到渠成。具体来说,首先是教育载体方面。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依托于机构来进行。对此,最适合的莫过于学校,而且这一点也是具有雄厚基础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开设有孔子文华学院,就可以将其建设成为音乐教育基地,系统开展教学、演出、讲座等活动。当具有了一定经验后,还要开发出适合当地学习者的教材或普及性刊物。可以看出,海外孔子文化学院在教学条件上已经十分成熟,理应成为主阵地。其次是教育内容方面。结合齐鲁音乐文化的实际来看,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是齐鲁民歌,要求了解齐鲁民歌的特点,会演唱多首代表性的作品;第二是齐鲁民间器乐。通过对乐器发展史、形制的了解,掌握基本的演奏技法,并可以参加音乐表演活动;第三是戏剧戏曲。通过对基本形式的了解,掌握一定的演唱和表演技巧。第四是齐鲁音乐鉴赏。要着重从对比的视角,对中西两种音乐文化进行对比,获得对齐鲁音乐文化内涵更加深刻的认识。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最后是师资建设方面。在海外进行民族音乐教育,需要的是具有较强语言能力、音乐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扎实的复合型人才,对此需要国内的艺术、音乐院校予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同时也要积极吸收当地的华人华侨参与其中,将他们培养成为各类教育活动开展的骨干力量。

三、结语

綜上所述,“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一直强调文化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将文化视为了沟通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桥梁和纽带。“时代更迭、社会发展,音乐传播的方式也随之而改变。”[2]作为悠久而丰厚的齐鲁音乐文化来说,也应积极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开辟出海外传播的新路径,与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音乐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在助推“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同时获得自身的扩展和丰富,让齐鲁音乐文化真正走向世界,体现出当代人对其发展做出的特殊贡献。

参考文献:

[1]汪闻远.中国音乐传播的历史文化特征研究[J].当代音乐,2017(18):89.

[2]李艳.音乐传播方式对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影响[J].当代音乐,2017(11):50.

猜你喜欢

海外传播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视域下民营企业的海外传播策略
从莫言作品的海外传播看东西方文化的认同构建
浅析戏曲跨文化传播
《青春之歌》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力研究
《参考消息》中的中国电影及海外评论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