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民间音乐在城市社区的传承和发展研究

2018-05-14徐静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5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价值意义城市社区

徐静

【摘要】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城市音乐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理应将社区作为最重要的传承和发展基地,使民族民间音乐特有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充分发挥。鉴于此,本文从价值和意义谈起,就具体的传承和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城市社区;价值意义;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一、城市社区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一)推动民间文化传承

中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厚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的宝贵财富。但是近年来,伴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传统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也陷入了困境。对此,国家和地方都先后出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旨在使传统和民族文化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但是与这种“外部输血”相比,自身供血机制的形成无疑是更加重要的。传统和民族文化的母体是民间,只有回归到民间这个母体,才能实现最长效的保护和最根本的发展。当下,社区民族民间音乐活动的广泛开展,让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接触和参与的机会,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和发展着民族民间音乐,理应得到充分的重视、鼓励和支持。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为世界所瞩目的成就。在物质文明建设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要同步。中国儒家思想曾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意思是说,在改变一个地方的社会风气方面,没有比音乐更为合适的了。其可以以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的方式,作用于人们的内心,继而发生观念和行为上的改变。特别是多数民族民间音乐都是真、善、美的,欣赏、体验和参与民族民间音乐活动,就是一个感受和弘扬正能量的过程。与此同时,民族民间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情感,和人民群众喜爱民族民间音乐之情,共同构成了一个新的情感环境,置身于这个环境中的人们,会自然地相互尊重、肯定和理解,并形成强大的精神凝聚力,抵制一些不良风气和影响的冲击。由此也可以看出,社区民族民间音乐助推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是重要而明显的。

(三)提高群众审美水平

进入新世纪后,国家教育部门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中,大力推进艺术教育,并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旨在使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而社区民族民间音乐活动的开展,则是面向成年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教育。其可以将一些或艰深、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体悟等,转化为直观而感性的形式,让人们自然的接受,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审美水平的提升。以民歌的欣赏和演唱为例,无论是欣赏者还是演唱者,都会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和作品相契合的画面,自己就是这个画面的主人公,这个主客体高度融合的审美情境,可以让人们获得对应的精神享受和情感愉悦,是其它形式的活动所难以比拟和替代的。久而久之,群众的审美水平自然就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四)促进身心健康

近年来,随着工作、生活和学习节奏的加快,让多数人都或多或少的背负着一定的精神压力,身体也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当代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普遍的重视。在中国古代,素有“医艺同源”的说法,有很多用音乐治病的事例记载。而到了近代,则又出现了音乐治疗学、音乐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由此可以充分证明,音乐是可以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发展的。从精神方面来看,人们在音乐欣赏和表演时,可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与人们的即时情绪、审美心理和个人经历融合为一个整体,使紧张的中枢神经系统得到放松,提高新陈代谢的效率,获得精神愉悦。从身体方面看,多数人都因为时间有限,难以进行体育锻炼。而通过参与民族民间音乐活动,则可以使身体的多个部位和器官得到有效的锻炼。以演唱为例,看似十分简单,其实是一个多种器官协调并用的过程,对人体的血液、心率、呼吸等都有一定的锻炼作用,而无论严寒酷暑,每天坚持的演奏或舞蹈,更是形成了良好的生活规律,展示出了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了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民族民间音乐在城市社区的传承和发展路径

(一)建立专门管理机构

因为社区民族民间音乐活动,是一种自发的群众性活动,所以需要有一个管理、协调的机构作为“火车头”,引领着这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之前常见的一些情况是,因为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经常出现各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参与者的积极性,成员变动和流失十分频繁。没有了“人”这个最关键、最核心的要素,也是失去了最基本的意义。因此,要对管理机构的建设有充分的重视,在地方政府部门和社区的帮助下,通过专门管理机构的成立,使广大参与者形成被重实感和归属感。在此基础上,全权负责和统筹各项事宜,包含日常排练、联系演出、音乐教育等。同时,管理机构还应该和社区外的多个单位、部门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尽可能获得对方的帮助和支持,形成一种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氛围,真正发挥出“火车头”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二)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

社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活动的开展,既需要以一定的场地和设施为基础,也需要有与之相配合的文化氛围,也就是硬件和软件建设的问题。首先是硬件建设。硬件主要包含场地和设施。场地方面,一些老旧社区普遍缺少专门的文化活动中心,排练和演出活动只能在露天进行。而我国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都不适合进行户外活动,所以,场地问题的影响是直接而明显的。設施方面,由于资金来源有限,一些音响设备、乐器、服装等难以得到及时修缮和更新,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各类活动的开展。对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解决。比如,社区周边的中小学,普遍具有良好的场地和设施,学生白天上课,而社区民族民间音乐活动多是晚上进行,两者有一个可以合理运用的时间差,就可以通过积极的协商获得相应的帮助。其次是软件方面,要通过社区和地方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宣传,表明支持的态度,营造出一个人人参与的氛围,当民族民间音乐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时,也就具备了最为坚实的发展基础。

(三)加快专业人才建设

民族民间音乐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技术。要想更好地欣赏、体验和创造,就必须以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但是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多数群众都是没有专业基础的,使个人和整体的发展都陷入了“瓶颈”。所以,必须通过专业人才建设来打破这个“瓶颈”。具体来说,首先是地方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群众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社区周边学校的音乐教师,都应该对社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发展尽心尽力。或举办讲座,或技术指导,帮助群众在短时间内提升专业水平;其次是社区内部的人才资源开发。社区中的群众,不乏专业的音乐工作者和资深的音乐爱好者,具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要将他们吸纳到队伍中来,并成为骨干力量,提升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

(四)形成发展机制

社区各类民族民间音乐活动的开展,并不是一时的,而是长期、稳定的。这就需要尽快形成一套合理的自我发展机制,尽可能摆脱对外界的依赖,走上独立发展之路。以资金为例。各类活动的开展和民族民间音乐团体的发展,都需要以丰厚的资金为基础。但是在政府拨款有限且不及时的情况下,则需要自己寻求稳定的资金来源,以满足当下和长远的发展需要。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社区民族民间音乐活动是有着较高参与度的。换言之,就是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个关注点同时也是个经济收益点。“任何一种艺术,当它不被现实社会所关照,不被演出市场所接纳,不与大众审美相统一,终将会被历史淘汰。”[1]比如,可以为一些单位进行专场演出、接受企业的冠名赞助等,其并不是为了将社区民族民间音乐活动商业化,而是为了真正将输血变为造血,满足长远发展的需要。通过商业活动获得的收益,就可以用来场地和设施建设,避免一些活动中群众自掏腰包的情况。所以,自我发展机制的形成,正是长期、稳定发展的根基所在。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文化是人民群众实践的产物”[2]。一方面,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只有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才能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当代社区音乐文化的蓬勃发展,也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社区音乐文化活动会因民族民间音乐而更加多彩,而民族民间音乐也开辟出了一个新的传承基地。所以,作为当代文化工作者,理应推动两者的有机融合,实现这种双赢。也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城市社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一定会迎来更为广阔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紅英.关于中国民族音乐推广与普及的思考[J].当代音乐,2017(1):43.

[2]易小红.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初探——以宜春市社区音乐文化为例[J].当代音乐,2015(23):138.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音乐价值意义城市社区
如何在中学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探讨
论习近平党风廉政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关于宁夏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调查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浅析苏州园林的造景美学
中学音乐教育与民族民间音乐整合探究
如何将民族民间音乐融入学校音乐课堂探究
高校钢琴教学之民族民间音乐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