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于产教融合的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18-05-14刘争田佳慧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6期
关键词:设计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刘争 田佳慧

【摘要】文章以产教融合为基础,探讨了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对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在完善教育公平、发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严格把关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继续深化发展。同时,伴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设计人才是重中之重。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贯穿到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的格局之中,最终发挥设计院校与企业的双重作用。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设计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产教融合模式的发展与面临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我国处于工业化、农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转型阶段,各区域经济不断发展,但工业化的历史还相对较短,产业文化的发展滞后于快速发展的产业经济,因此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强,要求职业教育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同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与企业的需求相切合,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将人才培养模式放置到校企合作的格局之中,这是产教融合模式的基本构架。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我国进入发展的新时期,形成以行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校企合作也存在多个“鸿沟”:一些地方职业院校由于所处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缺乏参与到企业中的实践和理论经验,无法对接企业的技术研发、产品生产等各方面;企业与院校的合作中,过于重视利益,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减少甚至忽略与院校进行学术交流与研发;校企合作的机制不紧密,缺乏沟通与交流,使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流于表面形式,无法深入到学生的具体专业与课程中,没有实现真正的产教融合。

为了解决产教融合模式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文件,不仅贯彻落实了十九大报告精神,而且标志着产教融合进入了一个发展新阶段。

二、以产教融合为基础的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办法

(一)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深化合作基础

推动设计专业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首先要寻找两者之间的契合点,以共同的社会责任、价值观、文化内涵、专业技术等方面进行对接,充分调动院校与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到产教融合的宏大格局之中。一方面,可以推动中小设计企业的发展,提高整体区域产业的创造能力,带动区域经济共同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设计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提高院校设计专业的专业化程度,从而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设计专业学生进企实习或毕业入企后,能迅速适应企业产业化、专业化发展的模式,弥补院校设计课程与岗位所需能力之间的空白。

其次,设计院校和企业共同搭建专业化的设计平台,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专业化、市场化、共享化的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公布区域经济发展动向、人才需求、项目合作、技术研发等各类信息,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设计信息服务平台,使校企合作能透明化、完善化和普遍化,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专业化的设计平台,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设计视野,了解最新的设计前沿动向和校企相关的设计研究成果,从而为自身的专业技能提升制定系统化、全方位的定位规划。

另外,应该明确院校和企业各自应履行的职责,设计院校要及时对市场调研、企业研发趋向等方面进行调研,针对不同阶段的区域发展状况,对设计专业的培养人才模式进行调整。企业要积极与院校进行技术交流、学术研究、资源共享,将合作贯穿到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的全过程,为设计院校提供能参与到设计研发过程的实习岗位和正式岗位。

(二)坚持“引企入教,送教入企”的产教融合方针

1.深化“引企入教”,让企业文化进课堂

在一流大学和经济发展较高的区域,企业的规模和数量较大,往往产教融合方面成效显著,高等院校能够设置标准化、专业化的课程,任教的老师也在企业中担任职务,因此能为学生提供参与到企业设计研发、各大设计展会的机会和平臺。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设计院校与企业的交流合作较少,企业对于设计专业学生的吸纳能力不足,一般通过比赛的形式收集学生作品,学生的优秀作品能够激发企业设计的活力,但学生被企业的生产过程边缘化。

解决专业与职业脱节,院校与企业错位的问题,要积极鼓励企业向设计院校输入优质资源,委任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到校任教,深度参与到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规划、教材筛选、实习实训的各个阶段,真正融入到设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实现设计专业的课程工作化。在强化基础理论知识储备课程的同时,要加强学生手绘产品表达能力,并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设计软件的技能,例如Photoshop、cdr、犀牛、keyshot等设计软件,使学生专业技能够准确对接岗位需求。

同时,企业应建立健全学生到企业实习的制度,在校内外建立企业实训基地,使校企共建共用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技术和资金的依托,带动部分中小企业在实训基地参与合作,提供技术设备的支持,规划布置实训的相关制度,规范化企业培训的过程,建立实习生培训评价标准,并且给予实习生合理的工作报酬等合法权益。在个别院校实行一年制学院分配实习到企的政策,虽说在数量上保证了学生能参与课外实践积累经验,但实则企业一下子接收大量的实习生,岗位出现负荷,自然会产生一些没有实质专业性的岗位,况且设计职业所需的专业性具有明确的限定高度,因此要先培养一部分在训的专业性强的学生优先进企实习,实习期满后根据评价系统中的个人工作表现,决定该生是否能够毕业直接上岗工作。这样减少了企业在应用型设计人才招聘上所消耗的人力财力,减轻了企业岗位的负荷压力,也实现了院校培养精准对接岗位的应用型设计人才。院校也应积极组织学生到各类企业进行考察,深入了解本专业未来就业动向和趋势,吸收接纳各类企业的优秀产业成果,投入到校园的学术科研优化建设当中。

2.贯彻“送教入企”,让骨干教师进企业

在大部分设计高等院校,设计专业的学生到研究生阶段会跟导师进入到企业参与设計项目的研究,但在大部分基础教育的阶段,很难形成学生教师入企的特定环境,归根究底是院校与企业的联系不紧密,校企合作的骨架难以形成,产教融合的血肉自然无法拼凑。

坚持设计教育的工学结合,首先设计院校应设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支柱性产业所需的专业,有针对性地对市场进行调研,形成区域性相匹配的产教融合新态势,在此前提下鼓励设计院校中资深的骨干教师进企,院校与企业之间共同制定相关的进企资格标准,以轮岗制、多岗制分批次进驻企业,并且定期组织专业教师与其他设计院校进行学术交流研讨,积极参与海内外的设计交流会议,积累丰富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逐步壮大师资团队,提高教师的文化涵养、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其次,院校要多吸纳兼职教师,建立健全兼职教师的聘请标准和工资,协调与主干教师的课程教授时间,辅助主干教师进行课程的制定和教授,并且给予相应报酬。

院校在扩大师资规模的同时,要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校企的双管作用,归纳总结学生在校企合作中的由学生化转向社会化、专业化转向工作化的规律,建立健全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不同培养模式。作为现代设计发源地的德国魏玛包豪斯设计学院,在学院教育改革的初期,格罗皮乌斯就创立了以技术教育导师为主的“工作室导师”和以艺术形式教育为主的“形式导师”,简而言之就是“学徒制”,这就赋予了教师与学生的双重身份,在基础课程的教室里互为师生,在实践技能的工作室中互为师徒。这种教育体系一直延续至如今,成为包豪斯大学的特色教学模式。因此,在要求较强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设计专业中,应当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学徒制,一方面学生以院校为“主战场”,主攻理论知识积累和学术科研研究,辅助以一定课时的实践培养;另一方面,学生以企业为“主战场”,积极参与实习工作和设计比赛,在积累实践经验过程中完善专业理论的学习。

当然,设计师是一个全方位发展的职业,理论与实践的天秤偏向任何一边都会给未来的职业发展造成羁绊。目前,大多数院校的设计专业都强调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培养,在素描、水彩的基本技能基础上,强调平面构成、立体构成、造型设计等专业课程,基本沿袭了传统设计院校的设计人才培养办法。但实际落实到给学生创作的时间是有限制的,受各类课程的挤压,难以给学生一个完整时间段去完成创意创作,这就要求院校在设置专业课程的同时,要兼顾到专业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交错,轻重选择的问题。

三、小结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南针,引导着教育产业蓬勃发展的大方向,为快速发展的现代企业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但宏观体制到微观措施的路依旧很漫长,唯有企业和院校这两个实施主体真正将产教融合落实到每一个设计人才培的养模式中,才能实现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领域的“供给侧改革”。

参考文献:

[1]周晶.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7(24).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刘争,男,荆楚理工艺术学院14级工业设计专业;田佳慧,女,荆楚理工艺术学院16级工业设计专业。

指导老师:朱华欣、朱宗华。

猜你喜欢

设计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高职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职设计色彩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
“发现式教学”在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