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作品《一团和气》浅聊
2018-05-14郑平
郑平
【摘要】园林艺术本身所展现的是一种生命物体的本质,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可以给人类带来美好的意境,并让人们感受到其艺术作品特有的温和与美丽。《一团和气》这个作品,将香樟木纯朴的品质最大化地体现与保存下来,并通过其作品赋予民间文化新的生命。
【关键词】《一团和气》;木雕鉴赏;民间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9 【文献标识码】A
一、作品《一团和气》材质香樟木
香樟木即香樟树,别名香樟、木樟、乌樟、芳樟等。由于樟树木材上有许多纹路,好像大有文章的意向,所以就在“章”字旁加一个木字做为树名,称为“樟树”。
二、用途
1.樟树在园林中利用其树大有气派,带来道路绿化的美观,它四季常青,枝叶秀丽而香气荫浓,在夏天炎热的太阳能让人乘凉。
2.樟树的香气夏季可以避臭、驱虫,还有防止和滞留烟尘之效果。
3.树材及枝叶能提取樟脑及樟油,供医药出口。
4.樟树树根材质优良,花纹美观,能制作高等的艺术品,也能欣赏,还能日用,有些人用樟树制作箱子为女儿做嫁品,美观、耐用、无毒。
5.樟树叶片(脂溶性)抑菌物比(水溶性)抑菌物的抑菌效果强,且(脂溶性)抑菌化合物对霉菌(青霉、曲霉、根霉)的抑制效果比细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强。
故,作者选择樟木制作也是占有优势。
三、作品《一团和气》的整体欣赏思考
(一)用引子联想——观整体
一目了然的圆形和上下平面作为作品的背景,圆的含意让人易懂且整体感,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吉祥说法。“圆”意味着圆融和谐,完美自足。
不可否定的是,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态象征,象征着“圆满”和“成功”,圆和满合称购成汉字圆满,浸透着中华民族朴素的哲学,圆则满,满则圆,心有圆满便安宁不争,以和为贵,便能取道中庸。
在基督教中图像,环绕圣人头顶的光环通常是圆的,同心圆也象征上帝的原始创造:第一个圆圈代表地球,人体是后來才放;上帝用圆规而定它,或他自己化为一只手,这只手从重叠圆圈的中心冒出,升到圆圈之上,逐个超越它们。当然,圆圈的重要性不仅仅局限在西方文化中。
作品《一团和气》以人的视觉理念对圆形的潜意认识,在美术艺术的创作过程中,采用圆做为造型也是自然存在。由此可见,在我们国家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接连继续而且不断地努力着,也是为圆满的幸福生活。
(二)点出作品人物,围绕整体内容
作品以圆形做背景,在作品《一团和气》中,分别体现出中国民间的一种特殊习俗,用文字三合体,也就是起源于道、佛、儒,它常将带有吉祥含义的若干字或短语合写为一个字,“祈求吉祥”。人物形象共有四位,分别设置四面与图案接隔。其中有弥勒佛盘腿而坐,体态浑圆,显示了吉庆观念的形式因素。
有福神,拿着书,我们称“福神”,还有“儒”家,卷上而非腹部。况且也不能据此说明,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突出了书卷,还有女童还是老妪对于“一团和气”的人物形象。不少学者作了解释。朱见深桃花坞清代木版年画《一团和气》来说,虽人物头梳两发髻,胸挂长命锁,对照滩头版;她应是位女童,但怎么看她都不像女童,而应是位老太太,是成年妇女的象征,这就产生了矛盾。我们的思维总想把人物的年龄身份分得十分清楚,事实也许并非如此。在民间造型形象中,现实物象的择取和连接,形式元素的运用和处理以及主体情感意志的表现,都呈现高度的主观性、随意性和自由性。它们仿佛是;幅幅‘唯我的世界景象”,各种造型并不拘泥干客观事物的现实性,而是一种主观的、随意的创造。”看来不能一味锁定造型本身,要兼顾造型所要表达的观念内涵。
还有大肚弥勒佛。佛,在民间也是广泛流传的护佑众生向往着幸福生活的象征,腿而坐,体态浑圆,细看却是三人合;又加入了其他吉庆观念及形式因素。我国几千年的佛教文化传承,几千里以来中国人们从努力、辛勤的结果,得到兴旺发达,祖国更强大。
(三)花卉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花卉和图腾植物纹样,不仅有着超验的宗教色彩,也反映出一种严格的科学精神,是对本土文化融合渗透的结果。
我国唐代,社会安定,百业兴旺,华夏文化兼容并畜、融合消化世界各地文明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发展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如唐代的动物纹样承袭了秦汉现实主义传统,同时加深改进创新,像“四神”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动物图案也是随着文化背景的发展而构思。洋溢着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调,且进一步吸收了外来文化的滋养,形式更加多姿多彩。
作品《一团和气》中的花卉纹样中,题材不断变化围绕社会发展趋向,通过纹样来反映幸福温情。古今融合,反映了国民的财富享受、常驻、佛国尊严等种种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人物则强调丰满雍容华贵的气质。 总而言之,人物与花卉图案的融合惯穿运用,在作品中也象征着一派盛世之风的祖国昌盛、国民生活安定的幸福局面。
(四)上下呼应,紧跟主题
作品上下为平面,上平面,观赏者可以观也可方便放置。下平稳定,含意反映当今社会正处在一个和平年代,同时也希望和平年代能永远继续。使大家过上安定而平安的生活。
在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我们既要传技术,更要传前辈的可贵精神,耐力与技术的并存。所以,作品《一团和气》在圆满整体之中,还包含了一个耐力精神,是镂空的。这更加突出内在而丰厚的存在。
整个作品的结尾以红褐色调,然后在人物和花卉部份,增添细刻加强完整,与红褐色拉开色调,丰富了作品层次和含意的内在和谐。同时也反映了当前的国家形势是整个向上趋势,人们生活丰富多彩的审美意识。
(五)总结创意,当前去向
当今艺术工作者,人才济济,经过艺术工作者创造、加工等一系列的传统文化继承中,树立观念实体化,艺术形象丰富多彩。而一种民间艺术形象一旦创立,在历史的潮流演变中,相关的或不相关的形式和观念因素都有可能被附加创作的表达,形成一种饱含大量文化信息的符号化的艺术品,并且达到圆融和合的效果,使得民俗观念锦上添花,更加丰富多彩,这又是实体的观念化。木雕作品“一团和气”的演变发展又很好地凸显了民间美术造型的程式性、随意性、概括性、传承性和混合性等特征。
民间土壤酝酿了民间文化,民间文化又反过来滋润民间土壤,和合观念也是相辅相成。它来自民间,在民间成长,在民间传承,在民间繁荣。这样一种土生土长的观念对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更是充满了积极性。当然完全融合,是通过矛盾的克服,形成总体上的平衡、和谐、合作即和合状态。从这点上看,和合文化有助于我们认识事物的矛盾并正确掌握斗争的尺度。因此,《一团和气》的精义还是只有达到这一境界才是真正的“和谐”。
参考文献:
[1]张晓飞.古版《和合致祥》的艺术魅力[J].苏州杂志,2004(32).
[2]胡滴.民间艺术的文化寻绎[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
[3]张北霞.和气致样——邵阳滩头年画特色符号探寻[J].艺术教育,2009(2).
[4]昌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5]唐家路.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6.
[6]蔡方鹿.中华和合文化研究及其时代意义[J].社会科学研究,19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