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思路

2018-05-14杨忠盛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4期
关键词:人文景观历史文化传统村落

【摘要】近年来,由于传统村落的地域环境、交通建设、学校卫生等诸多因素,很多的传统村落变成了空巢村落;无人居住、主体建筑年久失修、构件腐烂、地基下陷、围墙坍塌等原因也使众多“老房子”面临着损毁消失的危险。因此,正确地保护传统村落及其开发利用变得极其重要。通过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快速转型,促进村落的自身造血功能,从而促进传统村落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保护规划;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时间的较早,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社会、经济价值,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生态文化、建筑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生动体现,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传统村落还保存着大量的文物古迹,蕴含着独特的地域乡土文化以及淳朴的风土人情。

一、厚丰村传统村落特色

(一)村落环境

厚丰村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古迹名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井坊郑氏大厝所在地,是美丽乡村之一。村落坐落在西滨镇西北部,西邻莲花山,北邻大峰山,地处两座秀丽名山的三角地带,东面与际后村一山之隔,南面与乐洋村接壤,距镇所在地10公里。下辖厚泽、仁洋和前彩洋三个自然村。村落四周群山环绕,形同聚宝盆,水尾处两座大山,恰好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境内有际后溪、东洋溪,清澈溪水由西向东呈“S”形穿村涓涓流淌注入西滨溪,再汇入闽江上游。依山傍水,开门见良田,体现古人“择水而居”的选址理念。村落古建筑多数建于清代,贯穿明、清,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玉井坊郑氏大厝作为其典型代表,是集闽南、客家建筑风格为一体又极富个性的典型闽中乡土传统民居,于2013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厚丰村因其传统的农耕文化与生活习惯,古建筑分布面积广阔,几乎遍布整个村落,且保存比较完好,难得少见,于2012年12月被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列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二)传统文化

西滨镇厚丰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有着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传统项目。有民间剪纸、山歌、哭嫁、蛇节、祭祖、传统农耕等项目,而以哭嫁、蛇文化节活动年代最为久远,影响最为广泛。据了解,“十三都”(古代时以“都”划分辖区)片区哭嫁有几百年的历史,与客家哭嫁风俗相似,历来重视“哭嫁”。所以,哭嫁历来都很隆重。哭嫁不仅有专门的哭嫁歌,还有许多程序。新娘哭嫁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开始是倾诉姐妹离别之情,接着是哭母女离别之情,最后才是谢客,感谢众姐妹,众乡亲来送她。哭唱的内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头”“哭祖宗”“哭上轿”等。

每年农历7月23日的蛇文化节,均举办了“张、萧、连”三位圣君民俗文化节,村民们把供奉的菩萨与“蛇王”从祖殿“请”下来,在村内游走,所到之处,沿途的村民都会摆上香案,燃放烟花鞭炮,焚香祭拜,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场面热闹壮观。民俗文化节不仅是祭祀祖先、牢记蛇仙的恩惠,同时又借助民俗节庆活动,有效促进了地域间的文化交流互动,提升传统文化艺术价值。

(三)人文景观

厚丰村历史遗存风貌保存完整,类型丰富,耕读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民居以村中央向四周辐射不规则分布。民居建筑就地取材,木构、土木、砖木结构建筑为多。建筑之间以村道水泥路、石铺古道连接。村内文物、风景名胜古迹主要有玉井坊郑氏大厝、纪家私塾、传统民居、双锋亭庙、白马王庙、厚丰十景(五龙聚会、七星落洋、宝盆环翠、玉井流芳、廊桥晓月、二水鹭翔、双峰鸣钟、寒潭更鼓、将军护驾、蟒蛇戏蛙)。

二、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开发利用的总体构思

根据厚丰村的起源与发展,分析现状历史遗存情况和价值特色,将保护规划目标确定为:保护村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独具魅力的反映厚丰村的历史人文及自然景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使之成为集居住、旅游休闲为一体,村庄与自然、现代与历史和谐共生,带有浓郁耕读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村落。

(一)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

厚丰村由厚泽、仁洋、新彩洋等自然村组成。现有郑氏、陈氏、纪氏、林氏、曹氏、万氏、黄氏、李氏等329户,总人口1359人。由于居住条件、医疗卫生等因素,现常住人口仅有200多人,不到1/6,大多数村民迁往西滨镇所在地。因此,完善设施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极其重要。在居住上、交通上、用地上、基础设施上均要详细规划,适当地调整。(1)在不改变房屋结构、整体风貌的前提下适当改善居住条件,如室内装修、厨房、卫生间改造等,改善居民的居住品质。(2)在交通上以保护原有的空间交通网,保持原有村落周边步行的交通方式,主要干线的游线道路,通过强化路面拓宽铺设、停车场、公交车站设置等改善乡村落主干线的交通环境。(3)在用地上,放宽文物古迹用地政策、增加传统商业用地和公共绿地等。(4)在基础设施上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别于一般的村庄,其三线入地及水、电、通讯等一起配套入户,严格遵守传统村落风貌保护的要求设置外接位置、材质、形象和标志。村庄还有自身特殊的要求:如农资、圈养空间的统筹;卫生间的合理设置(包括集中沼气的利用,粪便的田间利用);摩托车、农机车、自行车的停放。(5)宅前屋后等空闲地的观赏绿化、果植绿化或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经济作物等。(6)落实村落内教育、医疗、文化活动等公共服务体系。

(二)加大保护整治,完善保护机构

厚丰村应整体进行保护,将村落及与其有重要视觉、文化关联的区域整体划为保护区加以保护;村域范围内的其他传统资源亦应划定相应的保护区;针对不同范围的保护要求制订相应的保护管理规定。(1)自然景观环境保护措施。对村域范围内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自然环境等提出保护要求;对村落所处的地形地貌、河湖水系、自然植被种类及分布、传统农作物种类及分布等提出保护要求。对自然景观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应采取整治、改造或拆除措施,拆除后应进行生态修复。(2)传统格局与整体风貌保护措施。村庄建设不能无序蔓延、新建区应与核心区有景观隔离或缓冲措施,维持各街巷河道的分布、走向、空间节点等不得改变,保护街巷河道的传统风貌,包括其界面、尺度、铺装材质与形式等。保护村落格局的完整,保护重要的空间序列、景观轴线,保护传统村落内重要的公共空间传统形态的完整。(3)传统建筑保护措施。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按照《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要求进行保护并改善设施。同时,应加强对于传统建造工艺和建筑材料的保护措施。(4)建筑物分级保护和整治的方式和措施。文物建筑和居住建筑,对已处于濒危状态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重要历史环境要素进行抢救修缮。对已经或可能對传统村落的保护造成威胁的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采取防治措施。(5)保护村庄内的水系。水系、水塘,历史上它们便是村民的生活用水及消防备用水源,清理河道,规范排污,确保水资源不受污染。(6)成立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协调部门合作,明确任务分工,强化责任意识,建立防灾防控制度,定期巡查和完善值班制度,消除安全隐患,力保村落文物安全。

(三)合理利用开发,促进乡村旅游

依据厚丰村资源条件及特色,在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大化基础上,结合经济发展周期及旅游市场建设的特点,确定厚丰村各项目保护开发的先后顺序及发展的目标、内容、重点。(1)旅游开发与传统村落风貌的保护与控制。旅游环境应科学地控制旅游人数,保护文物古迹,控制游客对村民的影响。坚持尊重传统村落落空间格局的原真性原则,不得在传统村落内部随意开挖或填塞水圳、拆房建路。传统村落内部旅游开发必须在保护传统村落不被破坏的前提下进行,解决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正确引导传统部落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2)适当调整传统农耕。村庄周边有大片农田,长期种植单季水稻,农田利用率不高,且水稻价值偏低。可根据实际适当调整为一年四季均可种植的植物、花果等。如,村庄周边、沿河两岸、村道两旁集中成片的农田均可种植四季荷花,农田还可以套养鲫鱼。荷花从春天开到冬天,既净化了空气、美化了村庄,也吸引游客、增加收入。(3)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结合传统风俗习惯,挖掘民间故事、山歌、哭嫁、蛇文化节等传统民间活动,加强村落文化建设,坚持将非遗项目作为重要村级文化活动载体,促进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有效开发传承传统文化,形成厚丰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作者简介:杨忠盛(1964-),男,福建尤溪人,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博物馆副馆长,文博副研究馆员,大专,研究方向:文物保护、考古研究。

猜你喜欢

人文景观历史文化传统村落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水经注》都城人文景观研究——以洛阳为例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城市化下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共存模式研究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日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
中国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