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悲为美的审美情趣

2018-05-14袁宏泽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7期
关键词:物哀日本文学鉴赏

袁宏泽

【摘要】在研究日本文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物哀”是其重要的写作理念,在日本文学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本文探究了“物哀”写作理念在日本文学中的应用,将正确的文学鉴赏概念引入其中,使得社会大众对于日本文化有非常正确的理解。

【关键词】日本文学;物哀;鉴赏

【中图分类号】G625.3 【文献标识码】A

日本的文化理念别具一格,如何正确看待日本文学意境中的“物哀”之美,感受日本文学风格中的“明快、清新以及质朴”文学理念,借助此等写作手法表现压抑、郁闷以及忧伤的情绪,通过忧伤美提升情感的表达。

一、日本文学中“物哀”的起源和文化背景

(一)自然环境的变迁推动了“物哀”写作手法的出现

日本的自然环境由全世界十分之一的火山构成,日常生活中时常出现地震、海啸以及飓风等自然灾害,自古以来日本人就对大自然产生了崇敬感以及敬畏感,面对自然环境的不幸,日本人对自然景物产生了非常多的感慨,加之日本的自然景色秀美,景色宜人,与自然的不幸存在强烈的对比,日本人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心情哀愁,由物及人,产生了非常多的感想,文字之中表现出了浓浓的惆怅感以及感慨。

(二)战乱以及疾病推动了“物哀”写作手法的出现

在中世纪的400多年间,日本发生了很多的战乱,疾病也爆发式的出现,人民过着水深火热、民不聊生的生活,而对多灾多难的生活情境,人们发出了种种感叹,官僚贵族、文人学士、战败武士等面对无法改变的世道,常常会在自己的草屋内发出悲凉与落魄的感叹,这些情感无形之中转化成为了文学审美,这些心境转化成为了超凡脱俗、内心宁和的朦胧情感,对败落、残缺的事物孕生出了怜惜之情,也就是“物哀”的情感。

(三)日本式的封建统治孕育了独特的文学形式

在古代日本封建社会中,严格的等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性的发展,尤其是古代的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没有自由的活动空间,女性的精神世界非常空虚、压抑,女性的感情世界深沉、细腻以及极度渴望自由在一定程度上生出了强烈的文学表达的情感,借助文学创作的形式将内心积郁的情感转变成为“物哀”的文字,将自己的情感借助松柏、高山等物表现出来。

二、日本文学中“物哀”的情感鉴赏

日本文学中的“物哀”指的是物体与心灵的交融,借助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和物质展现内心丰富的情感,物体可以是花朵、流水、月亮以及积雪等,抒发的情感包含了赞赏、喜爱、愉悦、孤独、幽思以及希望等。

例如,日本经典作品《源氏物语》共有1057次使用了“物哀”的情感表现形式,通过讲述主人公的故事展现古代日本人的情感压抑,表现内心精神世界的悲凉以及情感的煎熬,讲述了一个扭曲的社会时代,给人们很强的警示作用。借助“物哀”的手法,将清新明快、忧郁感伤以及真情挚爱的情感融入到物体之中,通过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将”真、善、美“的主题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是一种情景交融和委婉细腻的表达方式。

在日本文学中,文学家对美丽的、短暂的事物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例如樱花,日本人对樱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赏樱花也成为了每年最具有当地特色的活动。在文学创作中对樱花有非常强的偏爱,花瓣纷纷,微风浮动,以此来表达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流连情感,也借助短暂的美好展现了日本人审美情趣和人生信条。

除了对于樱花的喜爱,日本的“物哀”创作中也非常喜欢小动物,如“古池塘,青蛙入水,水声响”这一句诗词,作者将情感寄托在青蛙上,青蛙的跳水声对作者来说是一种天籁之声,细腻的情感借助青蛙得以表达,让人们在情感、心理上得以沟通,通过短暂的生命形式引发人们的思考,激发人们的感叹,在日本文学中形成一种特殊的表达形式。除青蛙外,蜜蜂、蝾螈、老鼠等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小动物在日本人的文学创作中也时常出现,“物哀”的表现手法也包括了拟声词的使用,借助蜜蜂翅膀震动的“嗡”的声音,描写蜜蜂的生命状态,以动物的生命状态寄托作者不同的情感,表达的方式更加灵活多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例如,日本作家小林一茶就是一位“物哀”的高手,文章中有很多描写苍蝇的句子,用顽强生命力的动物展现不同的情感,既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抒发方法,也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升华的体现。

在日本文学中,“物哀”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也有很多经典的文学著作流传至今,影响着日本人的表达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包括春天的七草、秋天七草等,利用植物生长中不同的生命状态抒发情感,借助“残缺美”抒发自己的情感,包括未完全消融的白雪、潺潺的流水、黑黝黝的土地等,在不同的情境下,具有不同的表达效果,构成独特的情感表达机制。例如,狗尾草在日本平安时代在赏月活动的诗作大赛上时常被歌颂。月圆之夜,借着飒飒的秋风,表达一种淡然的美丽,让人将内心深处最细腻的感情表达出来,此情此景下创作出的诗作多是对野草虽枯萎但挺立,虽柔弱但强韧的品格的赞颂,直抒胸臆,既是对大自然神奇景物的感叹,也是对自我成长和人生发展前景的希冀。中国写作手法中的寓情于景与日本文学中的“物哀”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异曲同工。可以说,“物哀”的表现方式已经超出了文学的表达范畴,对现代社会的生活以及人生理念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借助物的哀鸣表达自己人生发展的不如意以及失落,包括日本人对于生死的理解,尤其是“男人不能体面地生活,最好自杀,要将自己最美好的部分保存下来”的理念,借助物品的哀愁情感展现人生的发展境遇,世界中客观的物品可以展现多种情感形式,包括古人以及现代人的情感方式。

日本“物哀”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物”指的是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日本文学家对春花、初雪等自然景观有着非常独特的感情,“哀”表达着“感叹”的情感,有赞叹、喜爱、愉悦、怜惜、孤寂以及愤怒等情感。进入到平安朝时代,日本人借助文字中的“物哀”表達方式抒发对世道不公的愤怒,展现出了非常浓厚的漂泊、梦幻的文学审美情趣,与中国文化中的儒学、佛学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平安朝时代的日本人对思想境界的提升非常重视,借助虚无缥缈的文字表达了对于出世、入世的思考,对坐禅求悟的认可,对今生和来世的思考,此阶段的名句有“战场身亡之身,死如梦幻,生即是死。”,看似静态的景物表达和思考模式,让精神水平和思维方式上升到一个完整的动态进步的模式,成为了日本文学史上文学作品和社会道德所趋的为之唱之不衰的主题。在平安朝时代,宫廷和民间对静态的植物之美有非常大的喜爱之情,期间,咏颂梅花的诗歌就有118首,木本植物的其他诗歌更是多的数不胜数,之后“梅花”只取其香味,樱花逐渐替代这一植物,以独特的植物属性频繁出现在诗歌和文章之中,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手本忠臣藏》中的“花中为樱,人则武士”,将樱花的柔弱与武士的刚毅形成强烈的对比,一刚一柔之间突出武士的武士精神,也表达了日本人对樱花这一柔美之花的喜爱。在“物哀”的表达过程中,学生的武士道精神以及意念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突出了“大和魂”的精神内容。

可以说,日本的文学史上使用“物哀”的手法奠定了现实世界中文化的传承方式以及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文学范畴,成为现实世界的文化基石和意识。在日本文学家的眼中,审美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以及表达都与樱花这类物质分不开,樱花开放的美丽,从绚烂至极到溘然飘落,这样的审美观念一直影响着日本人,社会大众对永恒美的追求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三、总结

在日本人的生活中,“物哀”情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借助“物哀”的手法表达对于世界的认知,抒发自己的情感,利用短暂的情感展现凄美和永恒的审美理念,增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对于我国的文学创作也有很多相辅相成的地方,两种文学表达形式互相影响,互相进步,吸收相互的精髓,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优化思想水平以及生活观念,带领人们深入到古人的精神世界中,端正当下的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李光贞.物哀:日本古典文学的审美追求[J].山东社会科学,2005(5):86-89.

[2]尤忠民.日本文学中的传统美学理念——物哀[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11(6):48-51.

[3]张锦.以悲为美——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J].外语学刊,2016(5):172-174.

[4]周萍萍.追寻”物哀”——对日本文学传统理念的文化解读[J].时代文学(上半月),2007(4):81-82.

[5]周萍萍.追寻“物哀”——对日本文学传统理念的解读[J]. 理论界,2007(1):134-135.

[6]武德庆.以悲为美的审美情趣--日本文学理念”物哀”试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5):661-665.

[7]王咏梅.“哀”与”物哀”——论日本古典文学的感伤悲美[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3):43-45.

猜你喜欢

物哀日本文学鉴赏
以悲为美
比较视野中的日本艳情文学观
论日本文学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浅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
浅谈《雪国》中的物哀美
《伊豆的舞女》中的“物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