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清文人女性观点初探

2018-05-14王晨燕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3期
关键词:晚清女性

【摘要】早期维新思想家王韬是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19世纪中国较早亲身经历近代世界变化与中西文化冲击的中国文人。本文试图结合王韬的特殊经历,探索他对女性的基本观点。

【关键词】晚清;王韬;女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天生王韬,使文史之士常不得清闲”。自清末陈其元《庸闲斋笔记》为同时人记载起,研究论著论文几近百种,这大概与王韬特殊的人生经历有关。王韬生于道光八年(1828年),十六岁中秀才,后屡试不中,从此成为游离于科举之外的知识分子。之后入上海墨海书馆,与传教士等共同编校书刊,翻译西书、圣经,直接受到西方文化熏染。同治元年(1862年),因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受到清廷缉捕,遁迹香港,开始漫游法、英、苏格兰、日本等国。光绪九年(1883年)返沪,创弢园印书局、任格致书院院长。光绪二十年(1894年),致书李鸿章文案某氏,托其介绍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卒于上海。王韬一生著作等身,有《弢园文录外编》《弢园尺牍》《西学原始考》等四十余种,并创办《循环日报》,主笔《申报》,可谓精通哲学、教育、社会、新闻、经济、文学、史学等各种领域。这样一个处在转型时代的典型人物,兼顾着中外新知与西方文化特色,并且其著作可凭,阅历可观,必然引得后世学者屡屡不厌的研习和探索,使得若干领域无一不论王氏。本文希望结合王韬的人生经历、文学作品及日记等,拟对其女性观点进行初步梳理,并将其观点放在清末女性思潮变革当中进行讨论,使我们从另一角度全面认识王韬其人和他所处的时代。

一、王韬与女性的交往情况

王韬生平段落分明,可分为四个阶段。在甫里时,他所接触的女性仅是母亲朱氏、家姐王瑛、妻子杨氏等。母亲朱氏,出身书香门第,教子颇严,“母固知书识大体,四五岁时,字义都由母氏口授,夏夜纳凉,率为述古人节烈事”。①妻子杨梦蘅,名保艾,字台芳,娶四年而亡。王韬多次追念亡妻,如在咸丰八年(1858年)日记中记到:“翠钗一股,乃梦蘅奁中旧物。玉碎香消,仅仅存此,以为记忆。虽与我万金,不易也。寄语忍之,且体思念,毋使儒林腾笑也。” ②后王韬于1852年“续娶林氏名琳,字怀蘅,一字泠泠,经历患难中与老民同甘苦。”③

1846年秋,王韬赴金陵参加乡试,也是狎妓之始。1848年,王韬初次抵达上海,在英国传教士开设的翻译出版机构墨海书院任职,留下许多对洋场风土人情的珍贵记录,也有了首次与西方女子交友的经历。在1858年至1862年里,王韬记录自己寻芳觅艳之事数不胜数。此外,从19世50年代开始,王韬写下了大量的上海妓女小传,这些作品主要集结在《海陬冶游录》及《花国剧谈》两书之内。据王尔敏先生考证,所记皆是时人时事,可作史料使用。

1862年12月,王韬开始海外遨游,《漫游随录》记载沿途所见,其中不乏对异域妇女的描述。1879年王韬作日本之行,5个月内所见艺伎或女侍大约40位,且常赠诗予美姬,所记在《扶桑游记》。57岁返回上海定居,写《淞隐漫录》和《淞滨琐话》,都是以女性为主的故事集。

可以发现,王韬所关注的女性可以分为妓女、异国女子,和中国传统女性三类,这三类女性群体出现在王韬各个人生时期以及各类作品中。对这些女子的看法、评价就可以代表王韬对女性的观点。

二、王韬对女性的基本观点

要探究王韬对女性的看法,必须了解他对妓女、别国女子和中国传统女性是如何记录和表述的。

(一)在王韬的文字中,多有对女性外貌特征的描写

如《花国剧谈》中记:“小金宝轻盈体态,艳绝一时,既非燕瘦,又不环肥,风致翩翩,见者疑为神仙中人。” 在《漫游随录》中写异国女子“皆姿首美丽,登台之时袒胸及肩,玉色灯光两相激射。所衣皆轻绡明穀,薄于五铢。”在《淞隐漫录》写中国传统女性“虽出自小家女子,而容比月妍,肌逾雪洁。”可以发现,王韬在描写女性外表时几乎说来说去都只是有限的几句陈词滥调。安克强在《上海妓女——19-20世纪中国的卖淫与性》中认为,中国学者关心的是美的“本质”,而不是它的“外貌”。在他们眼里,真正的美在于那种给女人以活力的‘气,而并非是她们外在的体貌。④王韬将大部分的注意力都倾注在女性的“足”上,不论是记录妓女、世家女子,或是塑造虚构中的仙女、神仙,纤足都是其衡量是否为美的重要标准。在游历西方时,他也曾体会到天然足的好处,如周西鲁离女士说过:“余双趺如君大,虽日行百里不觉其苦;岂如尊阃夫人,莲钩三寸,一步难移哉!” ⑤尽管如此,王韬仍对三寸金莲情有独钟,并未因西方生活方式受到影响。

(二)王韬重视女性的社会出身

在记录各位名姝时,王韬会对妓女的家庭背景作简单介绍。经整理,《花国剧谈》和《海陬冶游录》共有14人出于“良家”,2人出身“大家”,13人出于“小家”或贫困之家,8人为妓院养女,3人出身“宦家”,1人出身“望族”,5人出于文士之家,其余還有渔户、屠户之女各1人,商贾之女2人。在《淞隐漫录》《淞滨琐话》中,故事都是以女主人公的家庭情况为开篇。此外,据王尔敏先生查阅王韬手稿日记,咸丰二年九月二十一日记:“余所娶泠泠乃闽人女子也。是女非林君抚养,非其所生。余后日旋归,必当别择嘉偶,芦帘纸阁,著箇孟光,亦属文人佳话。”⑥王韬因泠泠只是林家养女而颇露亲疏怨语,不免有失偏颇。

(三)王韬承认妇女有独立人格、尊严、地位,赞赏她们的聪明才智、远见卓识,是以一种褒奖的态度来记录和塑造女性形象的

首先他推崇有才能的女性。他文中记录的妓女几乎都是“才妓”,或是演奏、歌舞、弹唱,或是善于应酬。单就《海陬冶游》十三卷来看,可读写的妓女共9人,可念诗者2人,作诗者3人,儒家出身的1人,识字不多者4人。单从文字无法判断她们的真实水平,也许多数只是受到过一些粗浅的知识而已。其次,王韬对普通女性也提出了有才识的要求。在《瀛壖杂志·卷四》共记录了王紫霞、叶兰锡、张筠如女史、黄承藻、赵婉卿、归想仪、佩珊女史、孙秋容女史、程味蔬、陆璞清、何佩妲等11位才女,她们或为名族、文士之妻,或为贫家幼女,文字、诗词、琴筝、书画各有所精。

(四)王韬对有胆识、有远见的女性评价甚高

在《淞隐漫录》和《淞滨琐话》中塑造了有胆有识、心怀天下的女性,与李贽、蒲松龄、魏源等人不同,王韬在写女子才艺、学问、技艺、胆识的时候,是有意识地与男子作对比,且胜于男子。以《淞隐漫录》为例,有为男子师的龚绣鸾,有代夫入闱的徐慧仙,也有表示要像男子一样自立自强的卢双月。这些女性形象都是王韬基于一种认同女性、男女并重的思想来创作的。在《弢园文录外编·原人》中,王韬写道:“自后世媵御之制兴,而自天子以至于士,正嫡而外,無不有陪贰……呜呼!以此观之,几等妇女为玩好之物,其于天地生人男女并重说,不大相剌谬哉?”在男女并重、一夫一妇的基础上,他表达了自己对于子嗣问题的看法:“或谓纳妾以冀生育,继宗祧,此甚不得已之事,和不可行?不知纳妾以求子,不如行善以延嗣之为速也。”

(五)王韬提出女子应当接受教育的建议

《弢园文录新编·救时刍议上》中说到:“夫女不读书,教之何益?读书不读六经,读书何益?各省立女学校,延女师教之,习六经六学。女之才者,贱得为贵妻,妇得为夫师。”⑦其中,“六经”是将“四书”列为一经,再加上诗、书、礼、易、春秋;“六学”指的是西学,即是几何学、化学、光学等学科。王韬视女子为国家可用之“才”,将女子教育也列为改革科举的措施之一,实为难能可贵。

王韬并不是一开始就同意男女平等。在1859年写给周弢甫的一封信中,他说:“西国立法之大谬者有三:曰政教一体也,男女并嗣也,君民同治也。”⑧他之所以转变态度,提出背离传统的思想观念,是与西游的经历密不可分的。在《甕牗余谈》中专门为法国奇女子若安、英国才女法克斯立传,突显女子在国家大事中的作用。若安即是英法百年战争中的女英雄贞德,王韬赞扬她是“提孤军、全名城,立孱王,存亡国,诚使男子作事如此,顾不伟欤?曾几何时,香消玉殒,英人一炬,焦骨可怜,英雄耶!儿女耶!堂堂中华秦家白桿军安在?吾愿铸金事之。”对照中国当时的社会情况,王韬感受到西方的优势,也看到女子发挥才能、成就大事的例子,自然是极力推崇。王韬肯定这样的女子形象,实际上就是对中国传统妇女观念的审视和反思。

19世纪下半叶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中,王韬无疑是一位十分独特的人物,他半生时间都在游走,亲历近代西方文化,结交东西方博学多识之人,使得他身上传统的中国文化沾染了西方思想的特色。他对女性群体的看法也是这种特色文化的反映。

注释:

①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卷十)[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386.

②方行,汤志钧.王韬日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7:50.

③同②,第385页。

④(法)安克强,袁燮铭,夏俊霞译.上海妓女——19-20世纪中国的卖淫与性[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53.

⑤王韬.漫游随录(卷三)(三游苏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26.

⑥王尔敏.王韬生活的一面——风流至性[J].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95(24):229.

⑦王韬.弢园文录新编(救时刍议上)[M].北京:三联书店,1998:328.

⑧王韬.弢园尺牍(与周弢甫征君)[M].北京:中华书局,1959.

作者简介:王晨燕(1987-),女,汉,山西太原人,硕士,助教,现任教于晋中学院,研究方向:明清史。

猜你喜欢

晚清女性
晚清师范教育发展的制度变迁分析
论晚清民间戏曲中的“皇权隐退”
有情总被无情恼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