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共建产学研教学研究
2018-05-14金澜
金澜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教育;设计;项目引领;多元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9-0098-04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以产出为导向,促进多样化课程体系设计,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同时以多元的专业内容,加强校企合作的双管齐下的全过程的学习策略指导。运用企业标准来促进学生学习的质量提升,检验教学标准,以持续改进为保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设计教育思维的基础: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职业教育必须适应新型广告化的要求,加快发展步伐。随着新型广告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行各业需要大批人才,特别是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给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增加对高职设计教育研究,高职教育就不会在庞大的设计教育体系中失去自己的生存权,之后进一步发展成与本科高等教育同步发展的教育体制之一。事实上,广告设计教育中理性与感性的研究始终客观存在,设计是一个完整的活动,是感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首先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一方面,理性思维依赖于感性思维;另一方面,感性思维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思维。二者辩证统一,既互相依赖又互相渗透。根据设计教育的特点,比较分析设计教学中的感性与理性,可以探索出一条合适的设计教育的道路。
对设计中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研究可以充分认识到理性与感性的辩证统一,从而真正把握设计的本质。休谟曾认为:“当心灵由一个对象的观念或印象推到另一个对象的观念或信息的时候,它并不是被理性所决定的,而是被联结这些对象的观念并在想象中加以结合的某些原则所决定的。”在想象的基础上将各类因素观念进行有机结合,艺术设计的创造性便可以得到发挥。上世纪50年代末,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赫胥黎就意识到:“科学和艺术就是自然这块奖章的正面和反面,它的一面用情感来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另一面则以思想的形式来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体会到单靠直观的感觉有时是很不可靠的。
高职设计教育需要从设计活动自有规律出发,完善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培养规格合理、素质较高、适应广泛的应用性人才。
在高职广告人才培养工作中,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还要接受校企深入合作的职业技能培训,让学生在近似与企业的氛围中成长,与社会需求同步,坚持以职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思路,尤其在设计领域,需要培养有应用性、创新性、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使学生成为真正适合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高职设计教育需要从设计活动自有规律出发,完善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培养规格合理、素质较高、适应广泛的应用型人才。理性的分析研究可以探究广告设计教学思维的认识活动规律,强调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在设计思维活动中起到的阶段性指导作用,强调理性认识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认识方面;强调理性认识的基础性、指导性的“共性”原则与感性认识的变化性、创造性的“个性”原则的问题,设计始终离不开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交替运用。
探索适合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的课程,培养适应型高技能型设计人才的方法,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高职广告设计教育的知识构架和体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适应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企业竞争力,设计教育能够更多地引入新的内容与不同的教育模式,建设不同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内容,将设计教育视为科学的、系统的、完整的体系,“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结合实践中认识的能力,从对‘物的设计提升到对‘事这个系统上——这是中国设计教育应思考的方法。”借用科学的理论工具,培养学生的设计逻辑分析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社会文化洞察力、设计表达及制作能力。它由技能与观念的碰撞和融合而出,即感性与理性、技能与观念、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从事高职设计教学的教师的职责将不再是向学生的头脑填塞过去的文化和灌输现成的知识,而是着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富有创新精神的具有国际文化视野和中国文化底蕴的人才,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主旨,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为主线,培养知识型、应用型的高技能广告设计师。通过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利用最新科研成果解决實际问题的能力,使职业教育不仅传授精湛的成熟的技术,同时传授先进的理念,使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一定的发展能力。同时应加强企业与学校联合,把实际工作需要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
学生所研究的自然对象要从具体形态演变到抽象形态,从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进行创造设计与制作,因此,在广告教学课程体系中,引入先进科学技术的“设计表现”等课程,优化设计手段,强化电脑设计技术的运用,运用系统启智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创新意识,重视教学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领悟并掌握创造性设计思维方法,把握设计的实质,掌握创新表现技巧,应用设计制作技能。以达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
针对广告专业的特点,课程设置从理论为主的课程转为大量实践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利用电脑进行复杂形态的造型表现能力和色彩的运用及处理能力,使学生通过电脑设计软件的应用,能自如将自己的创意构思视觉化地表现出来,电脑的软件、硬件成为现代设计教学训练学生掌握设计表现技能的有力手段。设计思想和设计表现往往与设计实践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使学生通过设计制作实践,亲身体会到设计的构思方式、技术、设计流程等较为理性的技术要素对广告设计的限制性影响。近年来,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跨越国界设计的流动与日俱增,在不同程度上带来各国民族文化和设计观念的交流,这种态势使中国设计者思考中国怎样从制造大国转变为设计大国,拥有大规模设计专业人才的中国,高技能的专业人才素质还需提高,需要有自己成熟的设计专业人才与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我们在设计教育中一直强调创意是一种灵感的爆发,而事实上创意的初期是感性的,不断完善方案必须靠理性慢慢选择产生结果,创意其实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积累、选择和判断的过程。同样现代设计教育也离不开科学理性的思维教育,现代设计已经变成了各种关系相互联系综合运用的设计,比如,广告设计和媒体交互设计、广告设计与现代审美、新型广告设计与新材料的运用以及相关的消费心理学、传播学、艺术、系统学等内容,这些学科已经融入我们的设计教育,所以,我们也必须重视学生科学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理性与感性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缺的两个元素。至于如何锻炼学生的设计理性思维,哲学可以对问题精确的分析,会更为清楚地了解事情的本质,使学生更为理性的去思考问题,艺术使学生及时了解艺术的发生发展,可以加深我们对设计艺术的理解。感性思维的特征是断断续续和跳跃性的,是清晰而又模糊的,是变化和移动的。感性思维以视觉直接发生作用,相对于理性思维是“动态”的,感性思维的内容是同时呈现的,不需要证据证明,感性思维是个性化的。广告设计在探索过程中,需要揭示外部物质世界,与科学为伴是理性的,需要揭示内部精神世界,与艺术产生共鸣,无疑又是感性的。
二、校企合作项目设计能力综合训练
设计教育既有理性训练也有感性思维方面的训练。强调设计的流程与方法,首先是理性的培养与培养理性思维相结合,要制定详尽的设计流程与方法,重视培养学生严谨的设计程序与方法。教师在设计课前需制定详细的设计指导书,对设计过程的每个阶段如课题选择、市场调研、成本控制、广告策划、广告设计与制作都有明确的教学要求,重视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在校企合作项目中,注意培养学生在项目中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沟通协作能力,能多体会一种感性认识,合格的设计师必须具有协作精神,善于与管理、市场、技术等各方面的专家打交道,培养设计师的团队观念,教师组织课题,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知识,共同完成从消费者调查、市场分析、市场定位、开发设计、市场营销的全过程。
例如,项目设计课程时,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开展技术技能的教学,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式方法符合学生参与项目的能力,教学效果明显。在项目过程中,以理论来引导实际产生的各种问题如何解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践教学培育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通过这些措施,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解决设计问题等。设计的方法可以用麦肯锡方法建立解决方案(图2):
麦肯锡工作三大理念:
(1)以事实为基础的;(2)系统化的;(3)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建立解决方案:与事实为友,事实是砖,它铺成通往解决方案的康庄大道,是构建支撑解决方案的中流砥柱。对MECE原则应用自如:解决商业问题时,要形成自己的观点,解题思路必须在保持其完整性的同时,避免混淆和重叠。MECE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一流的职业教育主要體现在课程体系的与时俱进、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教学模式及评价考核方式的变化。在课程模块中实现校企产学研训协作对接。课程模块是支撑应用型本科建设中学科专业群的核心内容,应更多与产业、行业、企业协同共建,确立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心的课程体系、以职业素养培育为重心的课程模块和以创新能力锻炼为重心的课程见习,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建立以实践能力为重心的课程体系的首要任务是行业企业参与多元化课程体系方案建构,保障基本能力训练的普适性,提升核心能力的针对性,强化创新能力的延续性。在课程体系中,院校应更加注重理论课与实践课切换的有效性与衔接的过渡性,促进基础知识模块与实践能力模块对应交互融合,注重基本岗位实务性训练和职业技能导向。建设以职业素养培养为重心的课程模块的首要任务是院校要使学生具有宽口径、厚基础的适应能力,职业素养模块应瞄准产业前沿、聚焦行业动态、关注企业趋势,辅以通识教育课程,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式职业实务,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以创新能力为重点的课程见习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学生后续发展以保持其创新力,这也是当前及今后创新驱动型经济对职业技能人才的新要求。创新课程见习主要通过创新思维训练、创新环节模拟、创新设计再现三个环节提升职业技能人才的跨领域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增强在创新平台或创新中心的创新性实务拓展。
三、构建校企合作项目教学的教学方式
在实施基于“校企合作”的设计类专业应用课程教学模式实践与建设之后,将各个校企合作项目以及横向课题都融入教学,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并取得显著成果。尤其是横向课题是通过与其它企业竞标选中,充分展示教学质量与创意成果。广告专业的校企合作以产出为导向,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际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能够与市场对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获得大量的实践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做好案例准备以及课程开发等各类教学上的有效研究与开发。通过各类项目教学,有效实现了服务社会、教学案例积累、教学研究又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学生能够掌握实践中的技能,包括设计流程、设计步骤等全案例的设计体验。
以实践检验证明教学质量要更上一平台,顶层设计以外,还需要对教学的每个环节深入细致进行设计、高效执行,在项目实践中获得案例,可以解决教学问题和提高教学效率,正如德国教育家克拉夫所说:让学习者从选择出的案例中主动获得广泛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可以获得结构性的、原则性的、典型的知识以及规律与跨学科的关系。这些知识、能力、态度可以解决类似或相同的问题。学生专业成长的阶梯是一级一级的递进关系。针对设计专业项目引领、工作室教学体系特点,在已建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深化教学体系建设,完善教学细节设计。
与企业合作并直接进行项目策划与设计,可以有效开发基于工作室项目引领教学模式的典型教学案例,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在优化工作室教学体系,与提供项目的企业进行项目策划与设计、与行业企业探讨研究共同开发专业项目引领、工作室教学模块配套的教学案例,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几个明显特点:综合素养培养、创新能力较多、组织能力增强、团队能力优化等。
通过校企合作的项目引领、工作室教学模块的设计与细化工作任务等内容,创新开发典型案例,获得可体验、可分析、能实施、能持续、能参照的课程关键内容,可以高效提高教学质量。每年的赛事都会由多家企业介入与支持,企业参与的赛事项目正是反映企业目前最需求的行业内容,包括运用的媒体、媒介、创意、设计、制作、新技术等,直接介入比赛,教学团队对行业企业的媒体展示等变化有一定适应性,课程项目与企业项目接轨不足,就能解决。教授的课堂知识与日益全球化的社会联系不够紧密,课堂教学与设计企业产业链不能完全对接,教学体系与课堂内容与国际国内应用设计院校可以对标,要与企业标准对接,将职业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以赛促教,迅速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自信心。在广告人才培养工作中,为提高教学质量与促进教学发展上开展从授课到实践再到探索的三步“比赛类”“项目类”“横向课题类”等课程,开展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组织学生以团队、小组与个人方式参加与专业有关的设计类比赛,这类比赛项目涉及国际以及国内赛事,教师团队包括企业教师对这类课题进行研究分析,把比赛课题作为项目进行分解步骤,并带领学生逐步实施,通过实践性极强的比赛项目融入专业课程,开展专业知识导入、课程设计、创意训练,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广告人才培养工作中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构建项目为载体提高教学质量,项目产出成为重点,再通过企业实践等过程,学生通过项目运行建立良好的专业及职业素养。参加国际国内比赛,在参与策划、创意、设计企业真实项目课题中,逐渐提高教学质量与促进教学发展,团队教师对项目进行分析,并拓展课程的内容和种类,组建多元化的教师团队,建立多变的立体化授课方式。
要深化校企合作,必须完善教学过程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结合真实项目引领进行再分析、再细化的教学执行,获得丰富项目实践经验与教学实施可控化。整合教学资源,开展多元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论,不断推进教育有效性。
四、构建国际化与跨界合作项目教学的教学方式
在学院日常项目教学的基础上,提高层次,与国际企业及院校标准对接,引入国际企业及院校项目,将职业教学理论练习实际。在不对目前的教学架构、教学团队大幅度改动的前提下,国际一流课程以及跨界授课充分解决了高职院校传统校内教学的局限性,比之前更开放的授课理念使教学质量迅速提高,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与推广性。
该建设通过企业的应用设计教育体系和方法,充分结合校内设计教学特点,建立国际化大师工作室,借鉴引进成熟项目,并进行分析细化,完成跨界又体系化的进行“中国创造”,体系化培养“中国工匠”。完成国际化项目与国外企业项目在校内的教学与研发与社会,行业的国际企业及院校的项目紧密结合,完成“产”“学”“研”一体化,对上海的“设计之都”建设提供支撑。项目选择有很强的独创性、跨界性、新颖性以及实用性,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建立“研究型工作室”的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在学习期间提供国内一流的实训环境,同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与国际设计师共同工作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将项目引入教学,实现教学与实训相融合。广告产业的媒体变化日新月异,跨界成为必然,企业的更新是随着市场而变化,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适应快速市场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建立有效的研究型工作室可以快于市场的媒介研究、技术研究等,反哺企业信息,只有校企合作开发的教学研究系统才能使双方共赢,获得资源、人才及有利信息。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证明了效果的可复制、可持续发展以及良好的实践效果性。建立国际化大师工作室,了解外国企业项目设计流程与细节,通过实际真实案例,充实我们的教学体系。方法是对标国内外的设计及教学体系,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加强项目教学内容,完善设计创意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拓展设计思路与教学固有模式,进一步使师生的注重行业企业标准规范,拓展国际视野,打造出更好、质量更高,且具有全国引领作用的专业。
师资团队多元化,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专家、国外教授、专家等加入教学团队,使教学团队成员丰富,意味着知识面的广泛,在与国内外企业完成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完成学生的实训、课程的共建,共同确定教学内容。教师多元的教学模式除借鉴德国等国外的一些应用设计教育体系和方法,国内企业专家、国外著名教授专家等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形成多元化教师的教学状态,立体化培养打造高端型应用人才。构建多元化的教师梯队,进行全方位教学,在职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组建团队进行教学,构建多元化的教师梯队,进行全方位教学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注重企业标准、注重行业要求,为学生提供行业企业实施的评价标准。工作室的多元化的导师制,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信息,也符合当今社会对知识更宽泛的要求,来自各个领域的企业教师把他所了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在职教师进行一定的组织,再用可以理解的方式再传达传递与学生,使学生对知识不断巩固,教师不断更新知识,获得良好的循环。
在校企合作教学的过程中,项目产出成为重点,横向课题的先期的导入与最终的成果,全过程都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项目流程清晰,为今后案例积累打好基础。通过与企业持续性的项目合作,完成师生与企业,在企业与企业相同层面上合作与交流。课程设置实现与行业企业对标,授课内容与市场保持一致,教师在项目课题中获得进一步提炼与研究,获得教学理论提升。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整个项目从人才培养方案到课程建设、校企合作教学、校内大师工作室等工作室的建立、国际化教学理念、开展合作基地实训建、校外学生实训基地实习、横向课题置入、学生学习完整性、跨专业学生教学案例实验性、学生作品走向国际、参赛比赛并得各类奖项,教师获奖、形成新的教学模式等内容充分证明了教学效果的优良有效并可持续复制,可持续发展以及良好的实践效果性。
在各个项目中学习国外职业教育的理念,结合我们的职业教育,对标企业标准、建立为我们适用的职业教育需要实践以及时間的验证,此项目相对完整,能够有很多借鉴与经验积累,在今后的教学上起到一定作用。
总之,中国的设计教育少不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责无旁贷,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进校企合作共建产学研,切实提高劳动者素质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迫切要求,也是现代设计发展的必然需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的。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陈汉民.艺术设计教育展望[M].西南师范大学,2007.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苏格兰]大卫·休谟.人性论[M].商务印书馆,1980.
[5][英]詹姆斯·W·麦卡里斯特.美与科学革命[M].李为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6]柳冠中.走中国当代广告设计之路[J].装饰,2005(1).
[7]李砚祖.设计之维[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