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策略分析①
2018-05-14曹海林,王慧颖
曹海林,王慧颖
[摘 要]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为提高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教师应当着手培养适应物流业快速发展且同时具备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专业物流人才。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分策略析”的主题展开探讨,通过分析物流管理专业特点及教学现状,提出了创新教学模式。
[关 键 词] 就业导向;高职教学;物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1-0048-01
物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国家十分重视物流行业的发展,为此特地颁布了相关方案给其指明方向,同时对物流人才也提出了更加精准的要求。由此,物流管理专业是高职院校中比较热门的专业,它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想要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必须从实践出发,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的就业形势。
一、改变传统观念,优化课程设置
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任何专业的开设都需要具备充分的调研。以往的教学中,由于物流是新兴的行业,很多学校缺少教学经验,因此在设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并不能完全遵从学生发展的规律,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教学中,教师更加偏重于理论讲解,即使有涉及实践的环节,也只是一笔带过,设计内容比较简单,学生甚至没有实际动手的机会。由于社会资源的限制,即使有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也不能够给学生足够的平台去展示。因此,针对物流专业的教学改革,教师应当坚持从市场需求出发,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根据实践教学的体系,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物流岗位对人才的需求,需要确定学生的学习方向,利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另一方面,需要拓展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理论教学的形式,在课堂中引入多种元素,将案例分析与校内模拟等形式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使其能够更贴合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未来的岗位竞争中,也能更具优势。
二、建立实训基地,密切产学结合
物流是一项重视实践的课程,很多专业技能需要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尽管很多学校比较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但是真正能够利用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却不是很多。
一方面很多学校资金不足,难以创建物流所需的相关设备;另一方面,在校外实训基地,很多学生的专业素质并没有达到企业的标准,企业担心没有经验的学生会影响其生产进度。因此,即使学生接受了实训学习,也没有专人进行指导,学生很难掌握物流的核心业务,无法真正得到最好的锻炼。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各大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在校内建立专门的实训基地,给学生更多的实训机会,在校内实训一段时间之后,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可以将达到标准的学生投放到校外企业,与校外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有效利用企业中的专业设备及专业培训,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实训机会,学生也要抓住机会,在实训基地以更好的姿态接受训练,努力將自己迅速打造成社会需要、企业认可的专业型人才。另外,政府方面也要做出对应支持,为企业提供更多优惠政策,提高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中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三、加强师资培训,优化师资力量
随着各大高职院校物理管理专业的设置,物流专业型教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对物流行业实践缺乏一定的经验,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另一部分教师即使有一定的企业经历,但是其理论知识又不够扎实,不能使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针对物流专业教师的自身素质,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专业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分批委派教师到实际单位去挂职锻炼,提升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能成为“双师型”的专业型人才,在教导学生的时候能够更具经验。另外,学校可以开展各类讲座活动,请合作企业中的物流专家授课,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及时补充自己的知识,了解企业和社会物流发展的最新动态,从而提前适应社会,了解就业环境,为就业做好准备。
总而言之,物流是当今最热门的行业之一,在高职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就业为导向,针对目前教学现状,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的教学课程,使其能够有更多的锻炼和自我展示的机会,在不断实践和探索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逐渐适应社会需求,达到企业制定的标准。
参考文献:
[1]赵秀荣,安娜.浅析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网络财富,2010(17).
[2]许刚,王蕾,郑红梅,等.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