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研究与应用
2018-05-14郭洋
郭洋
[摘 要] 机械制造专业作为一门传统且重要的学科,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根据专业特点与行业需要,将其分为两大模块,讨论其信息化教学模式。
[关 键 词] 信息化教学模式;机械制造专业;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8-0262-01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支撑和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不断健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持续深入,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从而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当今,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网络,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抽象知识,提高学生的學习兴趣,精进专业技术,对今后的就业有着非常大的益处。
一、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体系
机械制造专业中机械制造方向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机械制造基础、数控编程、公差配合、金工实习等。
机械制造专业中机械设计方向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及理论、CAD、UG、模具设计、传感器技术应用等。
目前,上述专业是机械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除此之外,根据各高职院校的需要,还设有多个分支科学体系,目前一般的高职院校实际教学理论性较强,普遍缺乏实践性,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一)优点
首先,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灵活并充分调配科学资源并合理利用易于理解。除此之外,其教学环境相对较为理想。其次,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加强学生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利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二)弊端
首先,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同时,容易忽视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减少了课堂控制的环节,致使学生懈怠情绪增加。其次,信息化教学需要教师完成授课视频或动画的录制与制作,对教师的现代化教学能力要求极高,目前缺乏全面、系统的教师培训体系来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此情况下,教师需要很强的自学能力。
三、信息化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以机械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结构体系为依据,本文针对机械制造和机械设计两个方向,分别对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
(一)机械制造方向
针对这一方向的课程体系,本研究认为教师可以依据理论指导,以机械制造基础这一门课程为例,依托校企合作,可以到企业、工厂中,录制大量设备加工过程到课堂给学生播放,无法录制的设备工作原理章节,可以选择Flash动画进行制作讲解。另外,可以利用MOOC网上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上或课下灵活学习,这样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机械设计方向
这一部分的核心课程体系较为广泛,主要涉及的知识点为学生今后进入工厂直接进行画图设计所运用的部分,我们可以通过视频、PPT进行详细讲解。例如,CAD课程中,如果学生想熟练掌握每个命令的使用,那么可以将教师所录制的MOOC传到网上,演示设计整套过程,这样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设计。
在实训课中,例如,传感器技术应用,教师除了可以在实训室进行教学之外,可以先看理论部分,涉及的实训部分观看网络视频,提高其自学能力。教师辅助教学,讲解重点、难点。课后课可以通过以赛代训的形式,考核学生技能的掌握情况。
另外,对产品的设计是加工,是授课的重中之重,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只能导致效率低下,所以,应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教师上传学习资源,供学生学习。
四、结语
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是从事行业一线工作的主力,因此,专业技能与知识是其立足行业的关键,为了让教师本身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增强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合理使用信息化教学模式,达到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闫军秀,李捷.关于信息化教学的思考与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2]闫其顺,李晓芳,张元成,等.机械加工和工艺方面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科技资讯,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