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职业导向的普通话教学实践初探
2018-05-14陈飞
陈飞
[摘 要] 在職业院校的普通话教学实践中突出职业性和应用性,将普通话教学实践与职业需求有机融合,对普通话教学实践环节进行有益探索,可以让普通话教学更加接地气、出实效,可以取得学校教学效果和学生职业能力双提升的效果。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5-0103-01
普通话教学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话的运用能力是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普通话教学与职业需求有机融合,能够起到提升学校普通话教学实际效果和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作用。
一、普通话教学实践与职业要素结合点的发掘
当前,普通话教学多是以传统的教授法为主,强调发音的技巧和准确性,突出等级测试的应试性,学生在这种训练模式下虽然能做到标准的普通话发音,但是难以在生活中自由表达[1]。将职业中的环节和要素引入普通话教学中,将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目标设定、求职行动等环节与普通话教学实践环节相结合,找到职业与普通话教学的结合点,对提高学生参与普通话教学的积极性和提升普通话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的普通话学习有目标、有动力、有实效,十分必要。
二、普通话教学实践与职业要素结合的实施
(一)普通话教学实践与自我认知的结合
“请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这个要求在普通话教学实践和学生求职应聘中都经常遇到。将姓名、性别、学校、院系、学历、专业、家庭成员、兴趣爱好等进行机械罗列是最常听到的回答方法。即使语音正确、表达流畅,在普通话教学中这样的回答只能算中规中矩,在求职应聘中这样的回答可以说毫无竞争力,因为这样的回答没能给HR提供简历上已有内容之外的任何有效信息,没有体现出让HR选你排他的竞争得分点。如果在自我介绍的训练中简单进行基本情况的介绍,同时进行性格、兴趣、技能、价值观等的阐述,这样的回答就会更加生动而鲜活,其回答的词汇量也会更加丰富,从普通话教学实践上训练效果更好,从就业上就业竞争力更足。
(二)普通话教学实践与职业认知的结合
学生进行普通话学习的目标影响其普通话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如果仅将普通话学习的目标定位为通过普通话等级测试,那普通话学习很容易陷入对字词的发音方法和技巧的死记硬背中。同时,普通话教学书籍内容的编排一般是按照概论、语音、应用、测试等模块进行的,突出教学的系统性和专项训练的针对性。但是,缺少实际应用背景的普通话教学,其实践性会大打折扣,其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如果将学生在未来职场中可能需要用到的专业知识、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与普通话教学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日常普通话教学实践中就会加强对职业的认知,就会有意识地加强专业领域名称、专业技术标准、专业服务用语的学习与训练,就能进一步拓宽普通话训练的词汇覆盖面,让学生在普通话教学上接受专业训练的同时在业务能力提升上有发展。
(三)普通话教学实践与目标设定的结合
在职场目标管理中有一个SMART原则,强调目标的设定要明确、可衡量、可达到、相关性和有时限。这个原则也可以应用在普通话教学的目标管理中。有的学生将普通话学习的目标设定为学好普通话、用好普通话,但如果对照SMART原则则有4个要素不太符合:虽然学好的目标方向是明确的,但主观的好的标准不易衡量,没有可衡量的标准目标就不易达到,单一的目标设定缺乏目标间的相关性,目标达成的时限没有确定。对照SAMRT原则对普通话学习的标准进行调整,如在本学期内每天学习几个生字词,每周进行多长时间的阅读和表达训练,每月进行几次普通话测试模拟,学期末通过普通话等级测试,第几学期进行实习和求职实践,在实习和工作中检验和提升自身普通话的水平并找到一份什么样的实习或就业岗位,就可以将职场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迁移到普通话教学实践中,普通话教学的效果评估会更加具有操作性。
(四)普通话教学实践与求职行动的结合
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普通话教学效果的最直观表现,检验普通话教学效果除普通话等级测试的渠道外就是现实应用,而求职择业则是现实应用中非常有效的渠道。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具有能力素质的倾向,而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体现较强沟通、协调、组织能力的基础和前提[2]。在求职自荐中,专业水平、沟通交流、抗压应变、组织协调、团队合作等能力是学生求职的重要砝码,而这些能力的表现除专业技能笔试外绝大多数是HR在与毕业生的面试交流过程中作出的评判。普通话不标准、不流利,HR一般不会归因于学生普通话课程没学好,而会更容易归因为学生综合素质不达标。普通话标准流利,HR更容易作出学生专业技能过硬、思路清晰、表达流利、抗压和应变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的评判。将普通话教学实践与求职行动相结合,既是对普通话教学实践的延伸,又是对普通话教学成果的检验。
职业教育要突出职业,普通话教学要突出应用。职业院校在开展普通话教学的过程中瞄准现实职场需求,突出现实职业导向,增强学生应用普通话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进行就业导向的教学实践探索,对提升普通话教学实际效果和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李林徽.就业导向视阈下的高职普通话教学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2013(6):112-114.
[2]严倩.普通话教学运用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文教资料,2017(1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