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8-05-14刘明众,王德高
刘明众,王德高
[摘 要] 近几年,职业教育政策的出台以及市场经济体系日益完善,为职业教育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培养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学校的主要社会职责,同时人才质量直接决定了一个学校的发展。在对各类成功经验予以借鉴的同时,立足于实际,面向建筑、国土资源、测绘以及交通等相关行业在测绘生产方面的第一线,采取对人才培养模式政策与制度予以研究与分析的方式,探究并建立符合学校特征的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关 键 词] 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8-0240-01
“产”为“产教融合”的基础,其不但是“产业”的“产”,还是“生产”的“产”,这就需要教学内容应以具有代表真实与先进性的相关工程测量工程作为着手点[1]。“教”是“产教融合”的基本目的,这就需要将教学方法与内容改革和师资与实验基地建设作为出发点,并将其放在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与教学效率方面;“融合”则为“产教融合”的基本途径,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予以有效的改革,结合“科教”和“产教”,理清“产、学、研”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让社会资源融入办学中来。
一、瞄准产业需求,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紧紧围繞工程测量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快建设和改革课程教学体系。密切关注学科最新消息,同行业需求充分结合,在调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严格参照企业需求与行业发展,逐渐构建适合区域特色工程测量产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工程测量工作卓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比如,联合工程测量行业一起编写面向工程测量类产业的特色教材,开发特色实践课,建立特色教学案例库;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构建拥有丰富资源且开放共享的立体化优质课程资源群;积极参与多个项目,引导学生运用技术开展实践活动,其中包括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教师科研项目及企业研发项目等。
二、融合师资力量,创建客座教授客座导师驿站
培养领班人才对校企双师结合具有较强的依赖性。高等职业学校应尽量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一位校内及企业导师,在校园中积极开展“百名教授、千名导师”活动,以让企业教师资源库更加充实与丰富。高等职业学校应积极筹备客座教授与客座导师驿站,使他们和学校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聘请行业专家学者为学校教学客座教授,并诚邀著名企业家对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提出有效的建议。客座导师深入课堂,积极参与学生实践教学,逐渐形成“一课双师”运行机制[2]。同时,客座导师还应积极参与学校相关活动,真正融入校园文化大平台,主动开辟学校第三课堂,努力使文化进课堂、进头脑,着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知识、技能与素质基础,实现领班人才的培养目的。
三、建立多元化机制,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对教学质量予以衡量的一项重要手段就是考试,就教学过程中考试内容和方法的作用来说,如果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那么就必须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考评内容与方法上,而这也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考试内容与方法担任的角色就是“指挥棒”,而要让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就必须从传统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考试模式中突破出来,积极采用新的考核模式,如闭卷考试、开卷考试、上机实践考试、课程设计、课程论文、软件产品考核方案等,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将他们的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给激发出来。
四、协同共建,提升教学科研平台建设
加强产教融合,构建三级育人平台(国家、省、校)与四位一体的多元化教学科研平台(政府、企业、科研院所、技术成果应用单位、用人单位),对地方、区域企事业单位的有效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在校内外协同培养上加大力度,加强平台与基地建设创新,健全开放共享的运行管理机制,实现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上,与知名工程测量企业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各项优势,如市场信息、科研设备、实训场地等,使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并对人才培养质量实施监控,为企业“量体裁衣”,让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特殊需求得到满足。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注重职业教育的发展,对高职院校中工程测量专业人才予以培养的制度与政策进行研究,能够探索高职院校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未来的发展与改革方向,进而能够提高学习工程测量专业相关学生的吸引力与竞争力,以此来促进工程测量专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并让学习这一专业的学生能够实现多样化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玉玲.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5):69-70.
[2]张信,何向红.高职公路工程检测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调查研究[J].职业教育,2015(1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