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思考①
2018-05-14闫文娟,杨春雷
闫文娟,杨春雷
[摘 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的形势,高等学校必须积极推进创新教育,在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能力训练等方面积极探索并进行实践,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以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关 键 詞] 高等学校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5-0051-01
一、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是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国务院也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职院校学生由于社会环境、教育环境的原因,存在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缺乏、创新精神不足的现状以及目前的高职教育注重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养成教育,而且学生可用的学习与交流资源相对较少,可能仅限于本专业或者本学校之内,缺少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氛围与土壤。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少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和制度性保障
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存在学生为学而学、学生学习被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只有营造一种校园创新的氛围,才能让“人人皆想创新、人人皆会创新”的观念深入学生心中。
(二)缺少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高职院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一些创新课程,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形成,不是一门课程能解决的。还有院校成立不同的科技社团,科技社团固然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社团人数有限、资源有限以及学科所限,这些软硬件因素都会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造成影响。
(三)师资队伍创新能力存在不足
师资队伍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创新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教师的学识、经历和经验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教学的效果。高职院校中多数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缺乏前沿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创新能力不足。
(四)实践教学不能满足创新的要求
由于创新实践教学设备数量相对不足、实践教学基地数量相对不够和实践教学学时数不足等情况,导致学生不同程度上理论与实践脱节、应用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不强和创新素养低下等。
二、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院实施的具体情况对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做了如下思考。
(一)建立校内创客空间
国内高校应该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以全院资源为依托,建立校内创客空间,在校园营造“人人想创新、人人会创新”氛围,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聚集创新人才、成就创意灵感、分享创新成果。充分利用学院实验实训基地、创新联盟等为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制度性保障。
(二)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调整专业课程设置,重点开发三类课程:创客项目课程、创客专门课程、创客式课改课程。
1.开发创客项目课程
首先构建创客项目课程标准的框架(创意、草案、模型、建造、分享),老师或学生将自己所做的创客项目按照创客项目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发成可供教学所用的创客项目课程。
2.开发创客专门课程
创客专门课程包括:创新思维训练课程、创客工具应用课程及创业课程三类。创新思维训练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创客工具应用课程培养学生常用创客工具的应用技能,创业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的成功率。
3.开发创客式课改课程
围绕专业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核心,开展基于SCS教学法的课程教学改革,通过Story情怀故事引入,Copy简单任务模仿,State知识要点讲解,Copy Extend扩展任务模仿,Stimulate创新激发引导,Cooperaion协同任务完成,Share成功作品分享环节,激发创新意识,培养专业创新能力。
(三)打造创新型师资队伍
创新教育当然离不开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将不同学科的教师吸纳进来,合作开发研究项目,思维碰撞,互相取长补短;从校外聘请创新教育的导师或训练师进行指导,以此来充实、壮大创新教育的师资队伍;同时邀请一些在社会企业中有一定成就的“超级创客”作为创新教育的兼职教师,以培训和咨询的形式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使教师得到快速成长。
(四)开展创客活动
围绕专业有计划地开展创客周末活动、创意激荡夜、创客主题等创客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通过创客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意,让创新思维融入学生的血液;通过创客项目的制作,培养与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
综上所述,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归根到底是如何将创新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杨路.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
[2]宫照敏.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思路[J].辽宁高职学报,2012(10).
[3]程云,冯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