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实践方法研究
2018-05-14龚宇洁
龚宇洁
[摘 要] 工匠精神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在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工匠精神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分析了国内外在工匠精神培养的现状,从学生认知、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和师资建设四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实践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8-0225-01
一、概述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工匠精神”指在技术型岗位上,爱岗敬业,有耐心,责任心,严谨,专业,追求完美这样的精神。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过程中,通过提升质量推进结构性改革和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大量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高职院校的职责是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如何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是高职院校教育当前非常现实的课题。
二、国外关于工匠精神的培养和传承
德国的手表、厨具,日本的保温杯、寿司,意大利的皮具,都是高质量、高品质的代表,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追捧,这便是这些国家世代传承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所带来的。在这些国家,技能型人才是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的,很多人愿意投入技术性工作,并以自己的职业为自豪。在人才培养方面,其教育目标和培养方法都体现出工匠精神的培养。
日本的高职院校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塑造学生的职业精神,进而凸现其“工匠精神”。(1)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2)以提高专业技能为主的课程设置。(3)以培养职业素养为目的的就业指导。(4)以提高综合素质为宗旨的师资队伍建设。
在德国,应用型大学的学生交替在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实践。国家规定,企业有义务提供职业教育的培训岗位,学生可进入企业,跟着有经验的技师学习,不仅能够顶岗,而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德国制造业的成功是其建立在职业教育,社会和行业等构成的生态系统的成功。
三、工匠精神在我国的现状
中国历史上不乏能工巧匠,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技术型人才存在偏见,认为当工人是一件苦差事,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技术型人才的社会地位普遍偏低。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发展,技术型人才越来越受到认可,但人们的观念还没有完全改变。来到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是高考失利、学习不好的学生,学生的自我认知也比较差,对自己没信心,对将来从事的技术型过程也不认可。以这样一种状态学习,学生是无法成为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和技能上,只是教会了学生怎么做,而并没有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做得更好,所以学生不具备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素养。
四、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的实践方法
(一)了解“工匠”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自我认知
引导学生重新审视“工匠精神”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实训室宣传栏、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工匠,了解工艺精神,了解工匠精神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了解具备工匠精神的职业技术人员在社会的待遇和地位,了解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是受到社会的认可的。使学生重拾信心进行专业技能学习和重视工匠精神的自我培养。8集纪录片《大国工匠》是很好的素材,展现了工匠的技艺,同时也展现了社会对他们的认可。
任课老师、班主任、辅导员在和学生的日常交流中要给予学生信心,纠正他们自认比本科生差的偏激观念,邀请优秀毕业生与学生进行交流,树立学生的信心。
(二)落实职业素养培养目标
具备职业素养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前提,通常在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时候,都有明确的职业素养目标,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没有落实。所以在课堂上,必须明确地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并且职业素养目标要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体现出来。在评价体系中对规范化、标准化等职业培养目标进行具体的量化评分。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实训环节中,设置接近职业岗位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具备使命感、责任感,具备职业道德,具备协作能力,逐渐培养学生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三)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应当培养自身的爱岗敬业精神,丰富教学内容,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在教学过程中、示范过程中规范、准确、严谨,用自身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四)深入企业合作
真正的能工巧匠出现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让学生去认识、了解这些具备工匠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是培养学生具备工匠精神最直接办法。这就必须进行深入的校企合作。学校希望企业能帮助培训人才,企业也需要学校输入高质量的人才。首先,企业可以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的培养,其次,可以以师徒的形式让优秀企业员工带领学生实习,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精湛的技艺,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到师父精益求精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杨剑.探索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关系[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
[2]孔宝跟.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5).
[3]仲曉密.高职教育与工匠及养成工匠精神之养成[J].辽宁高职学报,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