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匠精神的汽车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探索
2018-05-14潘华清
潘华清
[摘 要] 当前的“工匠精神”备受关注,是人的能力、意志、态度等多个要素的综合,其本质是具有卓越的能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精益求精的态度相互结合的一种精神。在分析“工匠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具体探析汽车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发展路径,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践平台、校园文化等要素的构建上。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汽车职业教育;内涵;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9-0036-01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多次提到和强调当前工匠精神对中国制造所产生的重要意义。“工匠精神”成为2016年十大流行语。2017年9月8日,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进行考察时,总理尤其强调需要培养“工匠之师”,更好地传承中国制造中的工匠精神。同时“工匠精神”还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需要。这对汽车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一)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遗产
工匠是一些具有谋生技能的手工业者,不能抽象地认为当时的工匠具有某些特殊的才能或者爱好。同时认识到工匠及其工匠精神不是神秘的。工匠精神是手工业得到发展的体现及精神凝聚,更是手工劳动者宝贵的精神遗产。
精神是人的能力、意志、态度等多个要素的综合,其中能力提供本体支撑,意志提供持续的动力,而态度则指引方向。因此,工匠精神的本质是卓越的能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工作中精益求精的态度相互结合的一种精神。
(二)工匠精神是追求精益求精和卓越的一种职业精神
工匠精神是对自身职业具有高度认同感的且敬业乐业的一种时代精神。只有高度认同自身的职业或者工作,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并达到一种至高的追求卓越的职业境界。在打造产品的过程中是需要专注投入的,更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整个身心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二、汽车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探析
(一)办学理念——适合“工匠精神”
由于办学理念关系到汽车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层次,建立起适合培育“工匠精神”的办学理念对汽车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及其发展战略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将能力、意志、态度等多方面的先进意识贯穿于汽车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由此激励教师在汽车职业教育教学中践行“工匠精神”。
(二)师资队伍——践行“工匠精神”
教师作为培育“工匠精神”的主体,需要在汽车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切实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并深刻领会其中的内涵。为了满足汽车职业教育的需要,需要构建具有引领作用的有层次的师资队伍。校内汽车教学的教师主要以年轻的骨干教师为教学主体,以具有较高实践和理论水平的汽车专业带头人为引领的专业教师队伍。而校外的师资则将具有丰富汽修经验的企业能工巧匠作为校外教学的主体,由此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汽车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让汽车专业的学生在共同的“工匠精神”引导下内化为自身的学习动力。
(三)课程体系——適应“工匠精神”
课程体系所反映的是汽车职业教育中的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定位等以及如何把“工匠精神”融入具体的课程中,并使之贯穿在德育教学、专业教学与实践教学等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需要在德育教学中具体讲解和传承“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地位和作用,这可以和具体的德育活动或者主题班会等结合起来。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需要体现具有工匠特色的课程体系。通常,课程体系主要分成三个模块,即通识模块、专业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在通识课程模块主要培养的是学生所需掌握和具备的基本素养;在专业课程模块,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在职业拓展模块,需要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方面的能力,由此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在专业课程模块将课程内容与汽车维修、销售等岗位的实际进行对接,在课程教学时体现汽车检修、销售等职业能力,以使学生深入体会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而培养学生专注敬业的学习和工作态度。
(四)实践平台——体现“工匠精神”
当前的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平台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创新创业教育、校内实训、专业技能竞赛等,这些平台为搭建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实践教学体系创造了良好条件。
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企业文化的重要和内涵,由此能够树立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精神,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条件下展示工匠精神的一个平台,通过搭建创新创业的平台,可以扶持学生创业、建设创客空间等,由此强化学生创业的实践。专业技能竞赛作为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手段,可以弘扬和体现“工匠精神”。通过技能竞赛,可以展现学生良好的职业形象、高超的职业技能以及较高的职业素养,由此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并在实践教学中苦练专业技能,并使学生具有好学上进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五)校园文化——展示“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具体落实到校园中实际就是细节上的精益求精。这需要引导学生在人格上做到谦恭友善、诚实守信;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勤于思考、认真听讲、敢于动手;遇到困难时,要勇于担当,敢于学习;同时在校园中营造能够体现“工匠精神”的校园氛围,只有在“工匠精神”校园文化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和体会“工匠精神”的真正内涵,也才能在学生心中长出果实。
参考文献:
[1]王文涛.刍议“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88-192.
[2]刘建军.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36-4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