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内容的特征分析
2018-05-14杨然
杨然
[摘 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现行高职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促进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融合的重要载体。就该课程的教材特点、内容框架、教学目标、使用指南作必要的分析,以期为广大教育者指明教学方向,给一线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教材教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9-0032-01
为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法律知识水平,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该课程以大学生发展成长问题为切入点,以培养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等“四观教育”为教育内容,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使之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该课程实施中依然出现了诸多解读失误、使用适当的问题,这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笔者不避浅陋,就该教材的主要特点、体系创新、目标设计作一些解读和分析,希望能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帮助。
一、教材的特点分析
该教材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文件精神,着重体现“基础”这一显著特征。“基础”特征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和实用性。而该教材将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指导,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学科有效融合,形成了一门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核心的新课程,是一门政治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系统性和理论性相结合、创新性和综合性相结合、应用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新型实用性课程。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1.坚持科学与实用统一原则。该教材理论科学,讲究实用,针对学生成长困惑,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去解决问题。
2.坚持传承与创新统一原则。该教材尊重原有课程的成功经验,传承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丰硕成果,但又科学摒弃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与时俱进地吸纳相关领域的崭新成果,并创新课程的目标定位,让课程赋予时代特色。
3.坚持说理与悦心统一原则。该教材强调理论解读的深入浅出,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呈现方式多元,生动灵活,使读者赏心悦目,乐于接受。
4.坚持课程与教学统一原则。该教材凸显课程的规范性和系统性,便于教师研究解读,同时讲究课程和教材的留白和拓展,给教师施教保留较多的延伸和开放空间,使各地区各级院校使用都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教学针对性较强。
二、教材的体系创新
(一)追求“三个创新”
1.力避和中學阶段道德法制教育内容重复的现象,创新大学生道德建设和法律教育新模式,使之上升为适应终身发展的素质教育。
2.力避“组装式”课程体系,创新教材知识体系新模式,使之成为“规范是基础、思想为核心、权利义务为重点”的道德与法制教育新框架。
3.力避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育导向,创新思想修养新模式,使之成为“知识学习、信念培养、能力提升”三维一体的大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新模式。
(二)夯实“三个观念教育”
1.重点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集中在第一部分的一、二、三章。
2.重点进行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教育。集中在第二部分的四、五、六章。
3.重点进行法制教育。集中在第三部分的七、八章。
三、教材的目标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强化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升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思想道德素养,给学生发展成长指明方向,帮助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有机融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观念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因此,高职院校在使用该教材时一定要充分把握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的必要性,坚持法制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性质,重视法制教育的基础性,无需片面追求法学理论的系统性和法律知识的完整性。
2.坚持“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教学目标不动摇。作为一门新研发的基础课程,它具有极强的针对性。高职院校必须结合学生成长发展中遇到的疑难困惑和道德法制问题,开展行之有效的“四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法律素养,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理想情操,引领学生形成合乎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进而使之成为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职院校在使用该教材时,务必需要强调法制观念的教育,以增强对道德和法制的敬畏和信赖,能够抗拒各种诱惑以免走上犯罪道路。这一点不能因为教材的重组和篇幅的减少,就淡化了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的教育和强化。
3.坚持“帮助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价值取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统一。因此,为更好地使用该教材,高职院校必须密切联系实际,结合本校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实施针对性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给学生及时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质疑解惑,给学生把脉问诊、稳舵明向。该课程实施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尤其在法制教育环节上,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地结合社会问题强化学生的法制意识和理性认识,增进学生依法治国、依法行事的法律自信,进而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形成依法维权的法制理念,为今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道德和法制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晨光.高质量实施思政理论课新课程方案[N].中国教育报,2006.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写的有关问题:访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召集人)罗国杰教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