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中学语文审美教育实践要略
2018-05-14周胜
周胜
[摘 要] 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素养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两方面要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富有美感的教学氛围;创设直观形象、情意蕴藉的审美教学情境。
[关 键 词] 语文美育;实践要略;审美氛围;审美情境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8-0128-01
语文教育中实施审美教育,进行审美实践话动,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诗经》和《乐经》就是必读美育教材。当前,更为强调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素养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语文美育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形成高尚的人格,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语文课应该给学生情感美的滋养、美的熏陶。而青少年由于生活经验和鉴赏美的能力所限,易忽略美好的东西;在审美标准方面,相信“趣味无争辩”,忽略艺术中特定价值标准的存在。因而,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不能离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积极组织、指导审美实践活动,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要略。
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富有美感的教学氛围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富有美感的教学氛围是确立学生审美主体性地位,调动审美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基础。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获得心理的安全感,心灵的自由度。如何来营造这样的氛围呢?首先,教师要借鉴接受美学的观念,认识到审美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审美、学生审美以及作者审美三者之間多向的交流、碰撞、融合的过程,教师应热情地认同、激励、尊重学生点滴的审美感知,让学生的审美潜能得以发挥。其次,教师对学生这一审美主体来说,是审美的客体,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向师心理,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仪表美、语言美、情感美,解读的才思美、教学的艺术美,召引学生崇尚美、向往美、追求美。最后,教师要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认识心灵美、生活美、景物美,帮助学生领会技巧美、语言美、风格美。教师要有强烈的自觉意识,将这些美的因素一一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流连忘返,激荡起学生的审美欲望、审美期待,自觉自愿地进入审美的状态和审美的过程中。
二、创设直观形象、情意蕴藉的审美教学情境
(一)立足“语言”,进行语言“美读”、语言品析活动
金克木说:“语言符号不仅是意义的代码,而且是文化的代码。”中学语文教材,文学作品比重大,约占百分之六十。这些作品大多凝聚着作者真挚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博大的人生体验、浓厚的文化底蕴,是充满美质的宝藏。其中适合诵读的美句、美段、美篇,就应让学生“美读”。通过“美读”感受汉语言特有的语言音韵美,更为重要的是,“美读”的过程是学生同美言之情、之意、之气直觉性的情感共振、共鸣的过程。高境界的美读往往随着具有音乐美的语流律动,沉醉于难制的情感波澜之中。其中富有表现力,含蓄蕴藉的语言文字,要让学生去咬文嚼字、品味揣摩、体悟赏析,以求穿透言语表层的意思,深达言语深层的情感意蕴。从而体验语言艺术的魅力,获得语言形式美、语言情感模式美、语言理趣模式美的积淀。立足“语言”,进行语言“美读”、语言品析的审美实践活动,实际上就是很好的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的活动。
(二)立足于“形象”,进行文学作品的审美解读
众所周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实也是形象的艺术,优秀文学作品的不朽往往是它的形象不朽。而“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车尔尼雪夫斯语)。文学作品的“形象”既是直观具体、可感鲜明的,同时又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即接受美学所揭示的:作品中存在着一个“意义空白”和“不确定领域”。这成为诱发学生审美性创造和想象性连接的驱动力,为学生个性化的审美解读构筑了巨大空间。就人物形象而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周朴园仅仅是自私虚伪、残酷无情的典型吗?他对鲁侍萍没有发自内心的真情?玛蒂尔德仅仅是满脑虚荣心的典型吗?她难道没有值得人们同情的地方?祥林嫂仅仅是被损害、被侮辱的典型吗?难道她没有自身的劣根性……所以,在作品解读时,要讲究“模糊理论”,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审美“先验结构”,从心灵深处感受美的愉悦、美的享受,不断积淀自主求得的审美经验。
(三)立足于“生活”,拓展审美实践活动的空间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而美与生活也是密不可分的,“美即生活”。语文审美实践活动也必须有“大语文”的观念。从课内的审美活动延伸到课外的审美活动,从校内的审美活动延伸到校外的审美活动,如声情并茂的朗诵赛、慷慨激昂的演讲赛、角色体验的课本剧表演、才思洋溢的美文创作、标牌广告语的赏析等。总之,我们必须树立这样的理念“要在校园内树立一种群体的文化现象,要突破学校的围墙,让学生亲历历史、人文景观,感触社会变迁的有力脉动,逐步走向广阔、博大、深邃的社会空间,赋予学生以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文化底蕴。惟此,学生的审美品质才能得到提升”。
在语文教育日益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传统文化的继承和高尚人格的塑造的大背景下,以全面认识语文审美教育的独特作用为基础,确立学生的审美主体性地位,把审美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核心的语文审美教育,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