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2018-05-14李可
李可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2017年11月对区域内十所小学的五年级学生进行音乐学业水平小样本测试。本次测试采用笔试和现场展示相结合的方式。
【關键词】素养;积累;知识;审美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一、纵向深度解读教材,关注学生音乐知识的积累
“我会填”是以基础性、开放性的试题了解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例如我国的民歌是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请写出两首曾经学过的江苏民歌。这类考题,学生凭借五年积累的音乐经验,加上课堂上音乐知识的习得就能做出回答。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将目光仅仅局限在本单元或本册书的教学上,应对小学六年音乐课程的设置有个纵向的全面的解读和分析;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及时对音乐知识点梳理、归纳和总结;课外,老师也可以关注拓展性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有意识地拓展学生音乐知识以及音乐常识积累的厚度和广度。
二、重视音乐欣赏课,关注学生的有效聆听
“我会选”是以现场聆听的形式进行,选择聆听的内容涵盖了四五年级的歌唱、欣赏两个板块的内容。考查学生对音乐情绪、音乐要素、音乐形象、地区作品风格等的辨析能力。例如聆听歌曲《红星歌》,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这首歌曲适于下列哪种情况时演唱?A、跑步 B、行进 C、跳舞;(2)这首歌曲具有下列哪种风格?A、进行曲B、摇篮曲 C、圆舞曲。 这一类试题侧重于学生对所学音乐体裁内容的实际运用能力,是对“音乐除了具有审美性,还具有一定的功能性”这一理念的渗透,学生结合所学以及积累的音乐经验,基本能够做出合适的选择。欣赏题中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听辨,如音乐要素的听辨:情绪、音色、力度、速度等;又如音乐体裁的听辨:民歌、进行曲、圆舞曲等。这些无疑都在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所以老师应树立一种理念:音乐欣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听两首歌,更要向学生渗透音乐欣赏的方法与技能。欣赏课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也起着关键的作用,面对“五音不全”、唱歌跑调的学生,如何将其带入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如何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如何培养具有高品位和高素养的音乐听众,这些都是我们在欣赏教学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三、关注学科知识体系,避免知识获取碎片化
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正确把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内涵和重难点,重视音乐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对比反思,帮助学生编织知识网络,建立知识体系,打造有效音乐课堂。例如常用的力度记号、我国民族乐器的分类等连线题。这类试题是针对中高年级的音乐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这类考题的数据反映出教师平时对知识点的讲解比较表面化,其实有些学科关键知识点之间不是分裂的而是有着彼此联系、层层递进的关系。同时,我们还应思考在教学中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帮助学生轻松接受和掌握音乐知识,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式地死记硬背,要提高学生系统思考和思辨的能力,帮助学生搭建学科知识体系,避免学生知识获取碎片化。
四、注重音乐要素,关注学生的审美表现
“我的表现”是由任课老师现场抽签决定演唱曲目,表现形式是由全班同学集体演唱歌曲,以现场录像的形式采集学生的现场演唱情况。从以下四点进行评价:准确、音质、表现力、整体效果。在第四点“我的表现”中,从测试情况看,大部分任课教师都能熟练地弹奏演唱曲目,所测试班级学生对音乐作品比较熟悉,说明教材有一定落实,教学进度正常,但也有部分学校学生演唱在音准、节奏上出现偏差,缺乏美感和音乐表现力。其实,我们的音乐课堂不应当只满足“唱会歌”,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音乐情感这一主线,将音乐唱歌教学层层深入,从最初的唱会歌到会唱歌,再到唱好歌,教师应充分利用音乐要素——旋律、音色、节奏、力度、速度等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理解音乐的内涵,以自然的声音、自信的状态、自如的表情和丰富的情感进行歌曲的演唱。
此次试题的选择,紧紧围绕学生的音乐素养展开,既灵活地考查了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感觉,又巧妙地上升到了实际运用能力。通过此次测试希望教师的教学观念有所变化:音乐课堂的改革要以学生为基础,一切知识、体验、经验的获得都应该建立在亲自探索的基础上,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与提升不是靠老师简单的说教能完成的,当学生们能够自己探索音乐了,一些该习得的经验、乐感、能力便会水到渠成地流入内心深处,有了这些积淀,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音乐素养便会凸显出来。让我们一起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明.论“基本乐科”的学科观念[J].黄钟,2005(04): 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