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综合医院儿科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
2018-05-14孟文芳
孟文芳
[摘 要] 目的:探讨在综合医院儿科住院医师的培训中应用临床路径教学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医院儿科接受住院医师培训的50名医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25名给予传统带教培训,命名为对照组,另外的25名给予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命名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医生经培训效果。结果:研究组学员病例分析能力考试得分、临床操作考试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家长投诉率为4.0%,对照组为2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综合医院儿科住院医师的培训中应用临床路径教学,能有效提高患者各项能力的评分,降低家长投诉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 键 词] 临床路径教学模式;综合医院;儿科住院医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8-0069-01
住院医师培训是医学院毕业的临床医师,在参加工作的前5年接受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培训的重点内容有理论知识学习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予临床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分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点以及需达到的目标,结合临床教学的连续性,将临床路径教学法应用到儿科住院医师的培训中,探讨其应用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医院儿科接受住院医师培训的50名实习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名,女24名,均为本科学历,均通过第一阶段的规范化培训,获取执业医师证。入选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組,每组各25名。
(二)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带教培训方法,主要是带教老师讲解并组织相关的讨论。研究组:给以临床路径管理进行规范化培训,对儿科中常见疾病如,支原体肺炎、轮状病毒性肠炎、肾炎、病毒性脑炎类、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每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入院后给予的实验室检查等给予教学,重点讲解首选方法、主要医嘱和诊疗方法,给予出院标准。
(三)指标观察[2]
两组培训医生在每个病区进行3个月学习,全部的培训时间为2年,经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考试范围在儿科学教材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手册,满分为100分;采用笔试的形式,考察各组的医生对儿科中常见的疾病的诊断和处理能力。考察医生临床操作规范,其中包括骨髓穿刺、腰椎间穿刺、胸腔穿刺术等。对比两组医生被家长投诉的情况。
二、结果
(一)两组学员各科的考试情况
研究组学员病例分析能力考试得分、临床操作考试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二)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家长投诉率为4.44%,对照组为17.7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三、讨论
儿科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是要求各位住院医生参加儿科的临床工作,对儿科中所涉及的常见疾病进行全面了解,对儿科所涉及的疾病诊治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并给予规范化的要求,全部医生需进行严格的考核[3]。综合医院儿科的住院医生中只有少量是儿科学专业的研究生或博士生,多数是临床医学的本科毕业生,他们在大学接受的理论科室较短,接触儿科临床科目少,对儿科的理论知识较为薄弱,临床解决能力较弱。
临床路径对某一类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的诊断模式,将循证医学作为证据和指导进行临床治疗,用来促进医疗和疾病管理,将医疗行为进行规范化,有效提高医疗治疗。临床护理路径重点是加强医疗的诊断和鉴别,重点关注临床治疗,弃除传统的教育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将各项诊断质量进行标准化,减少各类医务人员之间的差异。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学员病例分析能力考试得分、临床操作考试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家长投诉率为4.44%,对照组为17.7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表明,培训结束住院医师的理论知识水平相当,但是临床路径小组分析能力、实际的操作能力更高于传统带教小组,降低了住院医师“理论高,操作能力差”的现象。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以临床路径为基础,重点加强对疾病的诊断和资料的关注,使诊断质量得到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在综合医院儿科住院医师的培训中应用临床路径教学,能有效提高患者各项能力的评分,降低家长投诉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穆军升,张健群,伯平.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心血管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行政管理,2015,21(33):132-133.
[2]杨光.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综合医院儿科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7,57(20):96-98.
[3]陆文丽,李卫,马晓宇,等.临床路径在综合性医院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7(1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