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背诵,中职语文学习之重
2018-05-14崔宏
崔宏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课;朗读;背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5-0158-02
朗读、背诵是小学生的阅读基本功,但对中职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这仍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就中职学生的朗读、背诵谈几点看法。
一、明确朗读、背诵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需要
人们常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深刻地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朗读和理解的意义,语文知识重在积累,而积累的一种方法就是朗读背诵,语文素质提高关键就在于反复的语言实践的积累。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能使无声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使眼、耳、口、脑多种器官并用,它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训练其思维能力。背诵是学生的一项重要学习活动,它更能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和意志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目前,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活力,针对此现象,采取简单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首推朗读背诵,方可适合中职学生自身素质和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特别应强调朗读、背诵。
(一)朗读、背诵利于中职学生的语言发展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通过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学生通过朗读、背诵,不断吸收、储存一定量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名作名篇,使自己的材料库不断充实丰厚,久而久之,学生会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口头语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那么在平时的交际中也会妙语连珠,口头“出口成章”,写作则“笔底生花”。如果说理解语言是运用语文的基础,那积累语言就是运用语言的前提。因此,朗读背诵课文的过程也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
(二)朗读、背诵利于中职学生的能力发展
朗读、背诵课文需要一定的记忆、思考、想象,这无疑对学生的记忆、想象都是极好的锻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更是对阅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它需要在明确作者写作意图的基础上进行,有的文章要在朗读过程中想象文中描述的情境。如《荷塘月色》中通过对幽美意境的描述,体会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进而体会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绪,这只有通过多次朗读才能体会到。
(三)朗读、背诵利于中职学生的写作提高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条很好的读书经验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是因为它对形成一定的阅读写作技巧有很大的功效。(1)从阅读教学的思路看,靠朗读理解语言文字而认知事物,对复杂事物的辨知也可以从语文学习的朗读背诵中习得。(2)从阅读思维的特点看,尽情地朗读能使学生通过无声语言形成有声有色的境界。(3)从书面语言的学习看,书面语言是经过锤炼的民族语言的精华,只有学好书面语言,才能提高口头语言的运用能力,才能写好文章,而学习书面语言的捷径就是对前人写好的书面语言读好会背,再变成自己的语言,朗读背诵就可以解决。(4)从阅读教材本身看,课文入选的文章是名篇名作,文章所载的信息量很多,富有感情地朗读能使学生披文入境,朗朗上口的背诵则更能让学生在胸中积累许多范本,潜移默化地学会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学生经常读背一些文章,能增强语感,可“耳治”“口治”作文中的语病,作文自然可以写好。如朗读《我的空中楼阁》《卖白菜》等文章,学生自然就能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地写文章。对古诗词的背诵有利于促进学生大膽地想象。
(四)朗读、背诵利于中职学生的兴趣发展
平时的语文学习,能抓好朗读、背诵,对学生的知识的积累、语言品位的提高、积厚文学底蕴和口才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课堂上师生反复朗读,力争当堂成诵,既能体味作品的语言之美,又能积厚学生的文学底蕴。纵观古今许多学者名流都有背诵的经历,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昼夜苦读,以致口舌生疮;老作家巴金十二三岁就能背出几部书,几百篇文章牢固地储存在大脑里,可见这位文学泰斗也是从背诵开始的。
中职学生虽然以专业学习为主,但在信息量如此繁复的现在,没有好的阅读能力很难快速把握信息,没有好的写作能力很难把自己的思维表达清楚,想要从纯技术工人跃而为管理人才,好的语言功底大有帮助,复合型人才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类型。在校期间,语言素质要想提高,简便的方法还是语文课堂上的朗读背诵,坚持朗读背诵,才能达到知识的大量积累,饱学于身,方能动笔千言,出口妙语联珠;坚持朗读背诵,方能对除语文学习感兴趣外,还能收获其他知识,使专业知识的学习更上一层楼,获得学习的乐趣,在乐趣中学习,提高了注意力和学习效率,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加强。
二、如何加强中职学生的朗读、背诵
(一)把朗读、背诵教学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
笔者曾看到这么一份调查研究,有这么一组数据:一位老师对50节语文课的朗读情况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平均朗读时间只用7分钟。某位老师对60节语文课进行调查的结果是学生平均读书的时间不到7分钟,课堂上,学生很少有读书的时间,就算有讲读的安排,也往往只是为教师的讲解服务,而不是作为一种有计划的读书训练。老师重分析,轻吟悟;重理解,轻朗读;重延伸,轻文本;重知识,轻积累;重内容,轻表达。这应该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一课书读完后,如熟读者不能熟读,背诵者不能背诵,就不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所以在教学中,要培养中职学生“读进去,想出来”的习惯,培养“活读书,读活书”的技能。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把握这一重心,重视这一环节,促进朗读、背诵落实到位。
(二)要以朗读、背诵为中心,组织好阅读教学过程
阅读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由会读会背,再到能读能背,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为保证朗读、背诵训练,讲课内容要精致,方法要得力,时间要保证,力求每节课的读书时间不少于二十分钟,节节如此,读“书”可谓破矣!
(三)讲究方法指导,提高朗读、背诵效果
切实把语文课的大量讲解时间转换成各种朗读、背诵的时间,学生在朗读背诵原文的同时,一切尽在不言中,不言而喻的境界就出现了,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教给学生各种朗读、背诵的方法。以下几种朗读方法是笔者的总结。
1.古诗文背诵法
(1)循思路背诵:如《采薇》这种叙述性古诗,就按照事情的发展过程,抓住关键词进行背诵,“思乡—征战—还乡”。
(2)设情景背诵:如背诵《诗经》中的《静女》,想象自己喜爱的女子既温柔又美丽无比,他早早地赶到了约会地点,却看不到她的倩影,等待中的诗人急得抓耳挠腮,不住徘徊。抚弄着她送的“彤管”,它那么好看,叫人爱不释手;还有她送的一束荑草,格外美丽!诗歌的语言虽然平淡,但有情节,很风趣。诵读时,宜用自然的停顿,读出诗歌优美、和谐的旋律。
(3)抓中心句背诵:许多文章的段落中都有中心句,背诵时只要抓住中心句,即可快速背诵。如《劝学》一文,文章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三句皆为本段落的关键句,明确了该点,背诵时就会思路清晰,效率高。
2.现代文朗诵法
(1)配乐朗诵:对一些抒情性的美文,创设情境,启迪想象,激起学生愉悦的情绪,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在教学中可以用自己喜歡的乐曲为其配乐,帮助记忆。如用轻音乐对《我的空中楼阁》进行配乐,边听音乐边朗读课文,感受意境,增加美感,体会“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自然会用轻柔的语调来朗读,促进了学生对课文所表达情感的理解和把握。还有用巫娜的古琴乐做背景音乐来学习古诗《静女》《采薇》,效果不错。
(2)竞赛朗读:每学完一单元的现代文,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相应的美文美段落朗读比赛或背诵比赛。如《我的空中楼阁》《好雪片片》,这些抒情散文,就采用挑选优美段落,学生之间进行朗读比赛的方式进行。如《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这些现代诗歌,可以让学生开展背诵比赛,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高涨,收获很好。
(3)分角色朗读:有感染力地分角色朗读,旨在培养学生将无声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有声的语言来再现故事情节,描绘景物,塑造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如《雷雨》的教学,就是运用角色朗读展开对人物的分析,使学生在情境中体会人物命运的变迁。
(4)掩卷思读:一篇文章,在熟读以后,我要求学生掩卷深思,仔细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并相互探究由此而获得的真切感受。我们都知道,任何一篇文章的语言文字背后都包含着丰富的意象,而这种意象又联系着文章的神气——含蓄的情感,唯有读者用心去读,才能深切感受到。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距离学生实际较远,在朗读过程中,如何理解看待外国文化和古代文化遗产问题的正确态度,就需要细细揣摩,用心阅读,方可明白任何一个时代,独立思考,有能力鉴别精华与糟粕,才是精髓。
(四)将背诵列入考查项目中
把朗读、背诵列入语文的平时考查中,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这一活动,提高学生朗读、背诵的技能,从而增强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把握好朗读、背诵这一学习方法确实是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有效方法,所以可以大力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