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课堂”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018-05-14邹海滨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7期
关键词:德育课对分课堂中职

邹海滨

[摘 要]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和合作相结合的社会,中职学生需要有团队合作精神,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它的开设对中职学生道德品质与价值观念的形成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提高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创新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模式是最好的出路,为此开展了对分课堂在该课程的应用教学实践。

[关 键 词] 经济政治与社会;“对分课堂”;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0-0096-02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该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该课程对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十分重要。

一、当前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效果现状

当前,经济政治与社会作为中职德育课程之一,其教学现状与其他德育课有共通之处。大部分德育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发现中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表现出来的言行和自身在课堂所引导的价值观念存在反差,导致中职学校德育课程陷入了低效甚至无效的困境,特别是在当今这样一个价值多元化、信息传播多样化、教育影响被弱化的时代,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具体表现为:

(一)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社会对中职层次人才需求保持旺盛势头,有力地推动了中职教育的向前发展。用人单位希望招到专业能力强、思想品德好的“德才兼备”毕业生。多数人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的重视落实得非常到位。但是德育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理念、端正人生态度的课程却被日益淡化,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更多地把德育课程边缘化甚至有人把德育课看成了“副科”,仅仅每周2节的德育课被很多人认为是用来放松的课程。实际上德育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会对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起到重要影响。所以在课程教学中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应对其足够重视。

(二)学生学习德育课积极性不高

中职学生被学校录取时,分数一般比较低,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也比较薄弱,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学生的一贯态度就是逃避,久而久之,学生就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学生在进入中职学校之后,对自己的定位也不是十分明确,因此,对自己的学业十分迷茫。对于吸引力不强的德育课更是如此。很多学生在学习德育课的过程中,并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目的,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是比较严重的,不能以正确积极的心态学习,很多无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屡受挫折,自信心严重下降,提不起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教学需求。课堂教学要改变仅以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为工具的教学手法。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改变一元单向传递信息的模式,要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地实施教学,使用多元多向传递信息模式。其次,要使用讨论式、启发式、演示式教学方法。让教学方法丰富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是当前德育教师思考的主要问题。

二、“对分课堂”在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应用实践

(一)了解对分课堂ABC

在实施对分课堂之前,让学生明白何谓对分课堂:在2013年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在《复旦教育论坛》发表了对分课堂为主题的论文。首次提出了一种具有原创意义的新型教学模式——“对分课堂”。其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形成老师和学生“对分”课堂的格局。主要是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在时间上分为三个过程,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因此“对分课堂”也可简称为PAD课堂。它的显著特点是在强化学生的个性化吸收基礎上,采用“隔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觉接受和内化知识。

(二)“对分课堂”在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应用实践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每周2学时,2节连堂教学,每次90分钟,共计18周,36学时。授课地点是班级教室,授课对象是实验班的学生。每周课的第一节课讨论上次课的内容,第二节课讲授新内容,采用“隔堂对分”,以此类推,直至讲授完全部课程。

常言道:“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实施“对分课堂”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白“对分课堂”的含义、要求、操作要点等。

(三)“对分课堂”的实施阶段

“对分课堂”模式的三个阶段,即把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嵌入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堂教学中。

1.讲授环节

讲授(Presentation)是教师通过使用讲授法,以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讲述、讲解和讲演等形式,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它的优点是知识容量大、成本低、传递知识的效果高、系统性强、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讲授法在课堂教学中既经济又实用,而且是应用最频繁、最普遍的一种有效方法。“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吸取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精讲知识点。

2.内化吸收环节

内化(Internalization)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思想观点上与他人或资料的思想观点相一致,就会产生认同、共鸣。当与他人或资料的思想观点不一致,就会疑问、困惑,促使学生自觉获得新材料的动力,进而思考探究的过程。所以从内化的含义可以看出,学生只有经过内化阶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学生内化的完成是在课外进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比如,可以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可以请教老师,也可以自己独自使用手机上网消化,总之,自学过程也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3.课堂讨论环节

讨论(Discussion)主要指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围绕某一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对话、评价等,通过讨论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解惑答疑,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讨论步骤为:(1)选定讨论主题的原则。(2)定选题类型。(3)讨论环节。(4)教师引导。(5)综合评价。

三、“对分课堂”的应用成效分析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学习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的兴趣提高

实验后,实验班80%以上的学生对政治课产生兴趣,对比班62%以上的学生对政治课产生兴趣。学生普遍认为经济政治与社会课是一门有丰富内涵的课程,能开启人的智慧,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经济、政治观念和意识,帮助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自主学习、要求进步意识明显提高

实验后,学生大都认为:学习是一种乐趣,学习也是一种创造,需要自己领会教材的内涵,挖掘教材新意,实验培养了学生的自习能力,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而且还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77%以上的学生做到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80%的人做好课堂笔记,死记硬背的学生下降到24%。在学习中主动出主意、想办法解决疑难问题;在平时上课时不敢回答老师提问的学生也开始有了探究的欲望、交往的愿望、展示自我的渴望,要求进步的愿望十分迫切。

3.提高了学习成绩

实验后,学生掌握的经济政治原理更多。会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正确认识经济政治与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并提高通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更好地掌握了成为职业人的基本技能,在将来就业时能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他们在未来职场中取胜,走向成功的人生。

(二)教师方面

1.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教学方法得到应用

通过教学实验,切身感受到只有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给学生提供新颖的学习技能和方法。转变传统的教育方法,采用现代教育手段,特别是教师学习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后。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普遍认为教师和实验前相比有很大的变化。教学实验后,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参与,课堂由冷清的师堂变成了热闹的学堂,教师变成了学生的朋友,学生学习的伙伴,形成了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更多的学生喜欢上德育课。

2.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对分课堂”的实施使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控制力。实践中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法,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采用小组讨论手段等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质量,有效形成和谐师生关系,利于课堂控制。

3.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实践出真知,教师只有通过教学研究,才会掌握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对现代教育理论有全面的了解,知识结构也有较大的完善,知识领域得到拓宽,在学问实践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四、实验后的反思

(一)方向引导

对分课堂教学法在经济政治與社会课堂中的应用一定要把握好方向,紧跟时代潮流,不偏离社会发展主流,切实提高课程的教学实效,才能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实用的学习。

(二)讨论主题要斟酌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有的讨论主题学生讨论热烈,效果良好;有的主题学生讨论效果很差。所以在选择讨论主题时要选择开放式的、结合学生实际的主题,理论性强的主题不利于学生开展讨论。

(三)评价激励不可少

评价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激励、引导作用。评价对象包括学生个人和小组,评价奖励分别奖励个人、小组前三名,奖励的形式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每次课前公布前三名学生的成绩,鼓励学生多参与。

综上所述,“对分课堂”的实践,无疑给德育课程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但无可回避的是,任何一种新的模式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对分课堂”也不例外。今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应用的不断深入,该教学模式将会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汪险生.对分课堂在“公共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9).

[2]黄建棠.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教学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3(8):63-64.

猜你喜欢

德育课对分课堂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新时期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途径探索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评价方式探究
浅谈微课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应用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中职德育课教学探讨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