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安平调落子研究文献调查分析

2018-05-14李晶晶郭红喜

北方音乐 2018年16期
关键词:武安落子剧种

李晶晶 郭红喜

【摘要】武安平调落子,是流行于我国河北南部武安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原本是两个剧种,由于经常同台演出,或由同一剧团兼演,顾习惯统称为平调落子。平调相较于落子只流行于武安及附近,平调流传的地区较广,以武安为中心,南至河南安阳,北至邢台,东至广平,西至山西长治等地区。前人对平调落子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为平调落子的发展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地方戏;平调落子;文献;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武安平调落子,是流行于我国河北南部武安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原本是两个剧种,由于经常同台演出,或由同一剧团兼演,顾习惯统称为平调落子。2006年,国家为了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批准命名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安平调落子就被收录其中。这一措施的实施,为收集、整理、保护和传承平调落子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条件。纵观前人所做的调查研究成果,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从剧作内容和史学角度进行研究的论文约有12余篇

研究者主要通过对平调落子传统剧目整体内容风格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平调落子传统剧目的搜集整理和文献考证等对其进行分类,对平调落子剧作内容的指导思想、选题方向、内容编排等角度进行阐释。平调在内容上“以朝代大戏为主,角色以宫廷人物为主,参演人数众多(多时可至三四百人),场面庞大”。内容题材丰富多样,优秀演员众多,《中国音乐词典》中记:“武安平调的传统剧目有一百三十多本,以袍带戏、扎靠戏居多。”落子在内容上则多表现农民日常生活的民间故事,“以家庭小戏为主,多说唱,常有秧歌、高跷等民间舞,叙事抒情相结合,舞台道具简单,还穿插武安快板”。代表性的剧目有《端花》《王定保借当》《借髢髢》《老少换》等。关于史学方面的研究,研究者主要通过历史溯源和文献考证等对平调落子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梳理。平调落子原本是平调和落子两个剧种,平调有传闻是“河南怀调(或怀梆,沁阳一带所流传的梆子戏)融合武安民间歌曲和方言演变而来”。《武安春秋志》也有记载:“武安平调,地方土戏。”武安县在历史上曾归河南省,这个说法便成为武安平调起源所流传的最广的说法。关于落子部分研究者认为,落子起源于民间曲调据明代《武安史话》记载,武安在明代已有戏楼,落子戏最初无乐器伴奏,演员坐着即兴编唱,被称为“硬歌”。

从剧作创新和演员表演艺术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论文约有6篇

关于剧作创新的研究,研究者大多以平调落子新戏《黄粱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于新戏相较于传统剧目在形式内容等方面的推陈出新进行阐释。这部作品在内容形式和唱腔上较于传统作品均有创新,又融合了当代艺术因素,推陈出新。研究者从这部新剧的唱腔创新、现代电子音樂和配器、舞台表现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与传统剧目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平调落子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立足点。

从唱腔音乐形态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论文有近10篇,著作类约3本

研究者主要采用传统的音乐分析的方法,注重音乐本体的研究,内容涉及平调落子的唱腔旋律、板式结构、伴奏乐器等方面。在这些研究成果中,专门对平调落子的唱腔音乐进行研究的论文并不多,大多在对平调落子进行叙述性阐述时有所提及。平调音乐属于梆子腔系统,板腔体结构,“以五声徵调式风格的一对上下句为基本结构”。落子音乐在近代发展为戏曲唱腔,并不属于四大声腔系统。论文《论落子腔系》对落子进行追根溯源的论述,从史学的角度,对落子声腔的分类进行阐释论述。当然“落子腔”并不能成为体系,蒋菁的《中国戏曲音乐》中讲到:“除了明清流传下来的四大声腔系统外,还有许多近代产生的地方剧种按表演特征分为两类:来自民间歌舞的花鼓戏等;来自民间说唱的越剧、评剧(奉天落子)等。这些都各自与某种音乐或声腔密切相关,但并不成系,今后能否有新的声腔系统的形成,则有待于艺术实践的发展。”。

在上述诸多的研究成果中,大多是对剧目内容、史学研究等方面,音乐唱腔方面的研究成果相较于我国其他戏曲的研究成果,对平调落子的唱腔研究还较为浅显,深入度上有所欠缺,也较少有横向比较,更侧重于整理性、介绍性等方面。

参考文献

[1]蒋菁.中国戏曲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2]包澄洁.论落子腔系[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9(01).

作者简介:郭红喜(1978— )男,博士,副教授,大连大学音乐学院理论部主任,音乐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武安落子剧种
小剧种大舞台
以新理念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
关于“守望濒危剧种”的呼吁
琴(外一首)
落子沧州
武安小米
扬剧老生表演艺术浅识
河北省山区县域谷子产业发展分析
中央“落子”优秀县委书记评选,深意几重?
铁血尖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