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山东大鼓的生存现状和保护工程
2018-05-14王童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因缺乏传承人、缺乏传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面临消亡危机,在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不断提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本文以山东大鼓为例,分析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现状以及相关保护工程。
【关键词】山东大鼓;生存现状;保护工程
【中图分类号】J826 【文献标识码】A
一、山东大鼓生存现状
山东大鼓目前正处于窘迫的发展阶段,濒临消亡的发展趋势不容忽视,需要提高对山东大鼓发展历程中所面临的多种问题与困境的重视。
(一)从业人员问题
山东大鼓从业人员的演唱功底及其艺术修为直接影響到山东大鼓艺术本色,是山东大鼓传承与发展的重点与难点。现阶段山东大鼓从业人员在演唱过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其一,唱法模糊。说唱是山东大鼓的主要表现形式,说唱形式具有明显的特点,唱词相对比较口语化,在润腔、咬字等方面均十分讲究,部分从业人员在演唱过程无法正确掌握演唱要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山东大鼓的艺术价值;其二,缺乏韵味。韵味作为山东大鼓的精华之处,需要将音乐和语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少新生代从业人员无法正确掌握山东大鼓表演的艺术核心;其三,不够细腻。只有细腻的唱腔才能够将山东大鼓所独有的韵律展现出来,但是当代从业人员在表演过程往往忽视一些细节性问题,导致从业人员表演过程不够细腻。
(二)发展不够成熟
受环境、个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山东大鼓在整个发展过程容易走弯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思想守旧。山东大鼓在表演过程灵敏度相对比较低,忽视对新事物、新方法的借鉴与应用;其二,认知误区。新生成的山东大鼓作品的文化基础不够充裕,创作内容相对比较肤浅;其三,意识错位。新生代从业者并没有对老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与整理,导致山东大鼓在发展历程中优秀的艺术作品不断流失;其四,缺乏整合。山东大鼓在发展过程忽视对内在艺术价值的挖掘,没有从宏观角度出发对山东大鼓的创作思路进行整合。
二、山东大鼓的保护工程
(一)建立法律保障体系
为全面落实山东大鼓的保护工程,国家应做好对山东大鼓的宏观调控工作,根据山东大鼓生产现状,结合我国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各项要求与标准,针对山东大鼓制定一系列具有较强针对性、目的性的保护措施与办法;利用法律手段对山东大鼓进行保护,为山东大鼓生存一份法律保障。我国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颁发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及我国文化部门新颁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积极吸取各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针对山东大鼓制定出相应保护办法,使山东大鼓保护工程能够有法可依,并做好相关政策宣传工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山东大鼓保护工程的重视力度。
(二)完善政府保护机制
政府是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推动力,在山东大鼓传承与保护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山东大鼓保护工作中,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规范各项保护行为,文化部门积极与政府部门进行配合,根据山东大鼓的发展情况科学制定保护制度与实施细则,明确山东大鼓的主要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科研馆所、文化系统在山东保护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为山东大鼓波保护工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全面落实保护规划
政府部门应提高对山东大鼓申报工作与保护工作的重视,将保护放在首要位置,根据山东大鼓的实际发展情况,科学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与办法,使山东大鼓保护工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具体性,全面做好山东大鼓传承人的培养工作,并将山东大鼓传承人保护工作纳入社会规划工作中。灵活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建立保护名录,为山东大鼓传承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为山东大鼓传承人的培养工作提供准确的理论资料。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为全面落实对山东大鼓的保护工作,需要政府部门充分发挥对山东大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根据山东大鼓生存现状制定一系列保护政策与办法,大量宣传山东大鼓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全面建设山东大鼓保护工程。
参考文献
[1]王云庆.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立档保护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
作者简介:王童(1984—),男,山东禹城人,硕士研究生,讲师,泰山学院艺术学院,声乐教学。
项目名称:山东大鼓发展的历程与意义(课题号:2017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