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族多声部民歌的创编及应用探究

2018-05-14袁佳

北方音乐 2018年13期
关键词:苗族

【摘要】多声部民歌演唱形式是现代民歌表演中的代表,具有艺术表现张力性强、声音立体化等特征。基于此,本文对苗族多声部民歌的分析,主要从创编及应用层面对这种艺术形式进行探究,以达到充分把握民歌演奏技巧、彰显民族声乐活力的目的。

【关键词】苗族;多声部民歌;创编及应用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一、苗族多声部民歌简要概述

苗族多声部民歌,是苗族歌曲演唱的代表形式,主要采用重复、叠音、等方式进行歌曲演唱。苗族多声部民歌演唱过程中,将通过多声部之间声调相互承接的方式完成歌曲演唱,由此,苗族多声部民歌演唱过程,将以更加浓郁的声乐表现格调,将歌曲的情感传达出来。

二、苗族多声部民歌的音乐特征及创编

(一)苗族多声部民歌音乐特征

苗族多声部民歌表演过程,是多名演奏者相互配合演奏的成果,歌曲中声音间相互承接、相互对应,使歌曲的演唱更像是一个立体的声音传播渠道,因此,苗族多声部民歌声调具有传神、生动的特征。例如《姊妹花恋歌》中,歌曲演唱以女生部为主导,男生部为辅助,歌曲演唱时,两者一正一辅助的演唱方式,将歌曲中的喜爱、灵活、自然的声调特征表现出来。此外,苗族多声部民歌的和声曲式进行整体曲调的节奏感较强,声音之间的融合性较强。苗族多声部民歌中,也多用日常口语作为苗族多声部民歌的伴奏部分,这一语言的添加增加了苗族多声部民歌的灵动性优势。

(二)苗族多声部民歌创编层面分析

苗族多声部民歌创编过程中,按照主次对应的创编方式进行谱词、作曲,使乐曲在实际演唱的过程中,歌曲演唱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滿音乐气氛,避免了歌曲演奏过程中,出现“空白”的情况,因此,苗族多声部民歌的创编形式更加饱满。在苗族多声部民歌的创编层面中,更注重歌曲演唱的多声部之间声调均衡把握,不追求歌曲演奏的声调突出,而是将歌曲“原声”作为歌曲演唱的主要特征,因此,苗族多声部民歌的编创过程中,演唱声音一般都具有轻柔、自然的特征。此外,苗族多声部民歌的演奏过程中,演奏声音之间的张力表达,也始终是歌曲创编的特征。它总是在歌曲关联部分,适当地放入民族歌曲的代表特征。

(三)苗族多声部民歌在合唱指挥当中应用分析

苗族多声部的民歌,在现代歌唱演唱指导过程中的融合,也是苗族多声部民歌实践中创新运用的体现。苗族多声部民歌内容,虽然是多声部同时进行歌曲演唱,但演唱内容却不是毫无规律地声音合唱,而是以歌曲的主体演唱部分为主体,一个整拍、半个拍两种间奏进行组合。指挥人员进行指挥过程中,只需直接按照主体演唱的旋律,适当地进行和声指挥即可。

也就是说,虽然苗族多声部民歌的演唱歌曲,声音整体表现,是多声部相互交错的声音表现形式,但合唱指挥声音却并不混乱,其歌曲的演奏过程,充分展示了其层次性、韵律性的优势,这是苗族多声部民歌演唱过程中,苗族多声部民歌与其歌曲指挥特征相呼应的代表形式。

三、苗族多声部民歌的意义

苗族多声部民歌的创编及应用探究,是现代艺术形式综合创新的体现。

首先,苗族多声部民歌的分析,是传统艺术形式与时代相互承接的体现,因此,对该艺术形式的探究,能够增强民族自信,它是中华民族艺术内涵的展示方式。

其次,苗族多声部民歌,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是我国苗族地区大众文化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步形成的艺术代表。它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老民族艺术的特征,因此,对于苗族多声部民歌的探索,也是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推进的渠道。

最后,苗族多声部民歌,作为我国新时期民族文化传播的代表,对其的继承与融合的发展,也是加强国内艺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关键。

四、结论

综上所述,苗族多声部民歌的创编及应用探究,是新时期民族艺术创新的指导理论,对于我国民族艺术的传播与承接具有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主要从民歌合唱特征的分析、苗族多声部民歌创编层面分析、苗族多声部民歌在合唱指挥当中应用分析三方面内容,对苗族多声部民歌的特征进行把握。因此,浅析苗族多声部民歌的创编及应用,将为传统民族艺术创新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杨果朋,李强.湘、黔边区苗族多声情歌的音乐特征及传承[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7.

作者简介:袁佳(1995—),女,湖南省长沙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就读于湖南理工学院,研究方向:合唱指挥。

猜你喜欢

苗族
雷山:秘境苗乡的千年记忆
补妆
3D打印如何更好地推广凉都苗族文化
盘发·刺绣
盘发·刺绣
花样云南(三)
苗族老照片
漂亮的“银饰”
五彩斑澜——湘西苗族民间艺术
山之恋 苗族姐妹 碧湖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