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阿卡贝拉流派的发展
2018-05-14刘子清
【摘要】本文主要就阿卡贝拉在10个世纪里从无到有再到复兴发展的过程中所诞生的诸多流派进行了浅析。整理了每个阿卡贝拉流派组合的人数、歌唱特点、使用器具以及各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等。
【关键词】阿卡贝拉;流派;乐队;发展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阿卡贝拉就是无伴奏人声合唱,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曲子编配时器乐的选择方法,该类型包含的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人声可以代替器乐演唱每一个声部,甚至模仿器乐发声的特点。
多声部阿卡贝拉大约在公元10世纪出现,这些多声部人声无伴奏作品一般称呼其为“奥尔加农”,旋律声部多为素歌。当然,除了奥尔加农以外,中古教会时期活跃的人声无伴奏合唱还有经文歌、复音康都歌、断续歌等,基本都是服务于教会,约束人们信仰。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无疑启蒙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家,这一时期阿卡贝拉的形式也焕然一新,多以“牧歌”的形式出现,这里的牧歌指的是意大利牧歌。代表人物有蒙特威尔第·帕勒斯第那,其中最以蒙特威尔第的《阿里安娜悲歌》最为出名。《阿里安娜悲歌》选自歌剧《阿里安娜》,蒙特威尔第在1608年创作完成了这部歌剧,然而我们现在已找不到该作品了。《阿兰娜悲歌》本来在歌剧中是以喧叙调的形式出现的,在这里被改编成模仿器乐的五声部作品。
17-19世纪是器乐作品发展的黄金时期,蒸汽腾腾的工业革命伴随着启蒙运动轰轰烈烈地迎接了古典主义的到来。这一时期因器乐衍生了诸多音乐种类,无伴奏人声合唱进入了长达三个世纪的消退期。古典时期三位大师海顿、贝多芬、莫扎特也没有留下什么阿卡贝拉作品。但是很多古典音樂以及其音乐模式却在20世纪后被继承和改编成阿卡贝拉作品,这些古典阿卡贝拉流派涉猎的音乐范围很广,包括早期教堂的格里高利圣咏到现在的严肃体裁音乐。他们的作品大多是古典风格的,经常以宗教文化为蓝本,后期他们也改编民歌、流行音乐、爵士音乐等。他们的发声方法与其他流派不同——常运用高位置的直声演唱,不用颤音。而且他们严格按照乐谱演唱,较少采用swing的风格。著名的乐队有“香提克利尔”、Moses hogan乐队等。
阿卡贝拉真正复兴是在19世纪左右,起燃地是在美国,诸多乐种如爵士乐、蓝调布鲁斯、R&B等慢慢与阿卡贝拉相结合,并逐渐的地蜕变为现代的阿卡贝拉。现代阿卡贝拉基本上有以下四类特点:第一,人数规模较少;第二,编曲模式多样化,大量运用现代爵士和声与人声打击节奏;第三,运用音响设备,现场调音与后期混音技术;第四,注重现场效果与舞美设计。
19世界末期,美国人常在当地理发店里聚集,进行社交活动,无伴奏合唱正是他们社交活动的一种方式。所以形成了一个阿卡贝拉流派——理发店派,前期发展特点通常是由四个男声声部组合(男高,男中,男低和旋律领唱),改编的曲风旋律性强,主题鲜明,节奏动感,表演情感丰富,和声编配固定,并多采用七和弦与五度循环。后期该乐派加入了女声与混声,并且成立了专门的音乐组织,多次举办比赛。同一时间诞生的福音派与理发店派相类似,但当代的福音派多偏向流行与摇滚风格。
20世纪是流行音乐的天下,这个时期诞生了诸多阿卡贝拉流派。最主要就是70年代兴起的流行乐派,今天的流行乐派多到数不胜数,一般统称其为人声乐队,流行乐派组队一般不超过8人,但必须有一个人负责低音Bass,一个人负责人声打击,其他成员负责主旋律领唱与内声部合唱。现代流行乐派非常注重音响效果与舞台效果,常使用效果器调整EQ均衡,人声压缩,音高位移等。该乐派常改编翻唱流行作品。著名组合有Club For Five等。
在流行乐派大的熔炉里还衍生了诸多子流派,街角派就是其中一种,他们非常喜欢编排R&B风格,而且擅长即兴,并喜欢用强烈的颤音,这与古典阿卡贝拉乐派相反。著名的组合有The Alley Cats等。1909年耶鲁大学Whiffenpoofs组合开创了新的小众流行乐派——高校派,这种乐派人数通常在10人以上。通常是一人领唱,众人合唱。取材多偏向流行,并擅长运用人声打击与舞蹈走位。电影《歌舞青春》《完美音调》就非常好地反映了高校乐派的演出模式。
在诸多流行乐派中,还诞生了一个规模较小的派别,那就是人声爵士乐派。这种乐派不局限于纯人声伴唱,也常常添加部分器乐,他们在70年代才开始由器乐组合转变为无伴奏组合。乐队的经纪人接受采访时透露,其实是因为资金问题才被迫减省人手、减少器乐搬运次数的。人声爵士乐派喜欢用各种密集的爵士和声与swing节奏,并结合当代流行乐进行创作和演出。
阿卡贝拉断断续续的发展,至今将近10个世纪。在人声合唱作品繁多的今天,科技手段不断更新着舞台现场与作品的后期制作效果,不断地刷新我们的听觉感官。回望阿卡贝拉乐派的发展史,那亦是一道关乎人们审美多元与科技更迭的巍峨山脊,也是一条不断衍人类智慧的历史长河。
作者简介:刘子清(1993—),男,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视唱练耳硕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