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阶段的合唱教学
2018-05-14方晓敏
【摘要】合唱教学是学生参与性较广泛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初中音乐课最常见的教学形式与主要内容,居初中阶段艺术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地位。然而,在实际的音乐教学或课外实践中发现,在初中阶段开展合唱教学问题严峻,面对很难改变的教育现状,作为教师只能改进教学手段、方式来应对,笔者将根据自身的合唱教学经验,分析初中合唱教学的现状,并针对性的解决,供同仁们交流。
【关键词】初中;合唱教学;音乐教學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初中合唱教学现状
通过调研以及听授课的实践检验表明,初中音乐课的歌唱教学中,由于升学教育应对中考,音乐课并不受到应有的重视,经常要给语数外等主课“让路”,导致开展学生音乐教学活动十分困难;学生音乐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仅能教授一个主声部,缺乏有梯次的训练,训练的难度与强度很大。因此,音乐教师合唱教学积极性也愈发懈怠,导致简化合唱训练,恶性循环影响合唱排练效果。
二、初中合唱教学具体策略
(一)广泛参与音乐体验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多数学生都参加过课外音乐培训班,有学习的经历,然而经调查,半数以上学生仍旧对音乐基础知识了解甚少,多数学生处于变声期,先天的嗓音条件普遍一般,歌唱的意识不强。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合唱训练这种高效合作的音乐形式,做到和谐与统一,富有艺术性,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种种条件限制下,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学生的声带机能和音色特点等为依据,安排与划分声部,结合所要表现的音乐内容,对情感的表达与歌唱能力进行训练,学生在训练与歌唱时,美好的声音更能让学生产生共鸣,进入音乐美的境界。基础较差的同学,针对性的进行单独训练发音、状态、气息的运用,分组合唱,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体会合唱技巧,掌握其中细微的变化,初中年龄有很好的接受能力,给予他们丰满的艺术形象感染,和情感体验,适当的鼓励让学生有热切表现欲,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在合唱中有效的运用自己的特点,融入合唱达到和谐统一的共性。
(二)量身选择曲目
新编的人教版音乐教材在歌曲的音准、节奏、作品背景、风格特点等方面都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音乐课堂如何将音乐基础知识与歌唱的技能协调发展,是初中音乐教师们不断研究的课题。目前,初中音乐课的学情是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多,对音乐学习背景、层次、有差异,如果分声部练习,声部也会不均衡,如此一来,必然会影响合唱活动的顺利开展。在组织合唱训练前,教师要对每个班的学生情况通过课堂考核的方式进行摸底,例如嗓音条件、识谱能力、音域范围等,全部记录在案,以音乐活动项目为依托展开教学设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声部的学习,以音色、音准、节奏、乐感三个批次教学,发挥学生的优势、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劣势,为学生建立自信,制订相应学习、训练计划,在歌曲的学习中,以齐唱、二声部合唱为主要学习内容,逐步解决学生的问题,由易到难来开展合唱教学、训练。
(三)明确合唱价值
在合唱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对音乐课、合唱训练在思想观念与教学态度上格外重视,否则学生也会对的合唱活动不予重视。明确了正确的教学观念与合唱的价值,是指导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教师还要在音乐课合唱活动中循序渐进的将合唱的价值观念植入学生的思想意识中,用正确的合唱价值观指导合唱教学活动的开展。虽然音乐课不在中考范围内,但是作为素质教育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繁忙的学习中获得释放。通过合唱的学习、训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在一些学校中,合唱团的学生是选拔出来的,训练常常以音乐爱好为前提,以技能训练为主,对学校的音乐训练成果有一定的展示作用,但是违背了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原则,音乐教育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德育目标、情感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初中音乐教师,要秉承“大同”的观念,一切为了学生,将音乐课、合唱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认真研究教学教法,将参与性较强的合唱训练内容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音乐学习中,引导学生享受到歌唱带来的愉悦。
课程标准中“实施建议”明确指出:在初中音乐课程中要全面重视与加强合唱教学,引导学生感受、体会多声部和声音响带给人的美好体验与感受,通过合唱,学习歌唱的方法,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能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在初中音乐课教学中积极开展合唱教学的课程改革研究,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中提到的仅是合唱教学中的几点问题与解决策略,还有更多问题出现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要不断地总结与实践来应对新的教学挑战。
参考文献
[1]张超英.初中合唱教学现状与促进策略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J].北方音乐,2015(11).
作者简介:方晓敏(1990—),女,河南商城,太原市万柏林区第八中学校,中小教二级,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