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育家费承铿师范学习经历的启示

2018-05-14刘加柱

北方音乐 2018年3期
关键词:师范

刘加柱

【摘要】本文考察了国家级中小学音乐教材主编的费承铿先生当年读师范时的学习经历,从这些经历中我们当代师范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均可获得一些教益。

【关键词】费承铿;音乐教育家;师范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师范教育发展很快,许多原来的中师现在都升为大专甚至本科院校。但内涵还有待提升。就学生素质来讲,普遍低于以前的中师生素质。如何引导好学生在校学习,并立志投身教育事业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究竟又应该做一个怎样的好老师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遇上好老师。

据《平》著调查,费先生的音乐成长起步于中师二年级,是源于一位叫吴德贵的老师的引导而走上音乐教育人生的。费先生自己是这样说的:“我考上了苏州市新苏师范学校,一年级时上音乐课还是含含糊糊,到二年级时突然对音乐产生了兴趣,这不得不归功于当时的音乐教师吴德贵先生,他是东北人,孤身一人住在教室旁的小屋里,他音乐理论很好,会作曲,钢琴即兴伴奏弹得很好,由于我有美术基础,因此,他作曲的草稿常常委托我绘制成五线谱,记得有一次他为团体操《和平操》配曲的乐谱就是由我绘制的,封面上还画了一只和平鸽。此后我便对音乐理论和作曲产生了极大兴趣,吴德贵先生也经常为我开小灶。”

(说明:左图是是类似于吴德贵老师教学的图片,右图是费老八十年代在晓庄师范时教普师班学生的备课草图,可见,费老不但学了吴老师的教法才有创新,见右图下文字说明说:“最好能画唐老鸭再画高音谱号”。)

关于吴德贵老师,书中介绍他是个“万金油”型的教师,很有才,什么都会,理论、配器、作曲、钢琴(即兴伴奏很好)等。中师音乐课是综合课,也需要这样的“万金油”型老师。他的教学讲究教学方法,非常认真、细致,如在讲乐理时,讲到高音谱号,他把它比如成大导演,长得英俊潇洒,高挑的个儿,弯卷的头发,还有一身潇洒的燕尾服呢。起笔(中心)首先要绕在第二线上。请注意它的正确写法,首先从第二线开始向右旋转一周,然后朝斜上方穿过四、五线,再绕回来交叉于第四线的位置上,笔画继续向下穿过第三、第二、第一线,最后朝左边画出一个实心圆来。对啦,就是这个样子的,将来在这个“高音谱表”的舞台上会演唱出许多高亢嚓亮的歌声呢。这种做法不但教你知识还教你怎样记住知识的方法。此外,吴老师还很惜才,中师一个班一般是四、五十个人,不是都喜欢音乐。他一旦发现喜欢音乐的学生,他就过来主动给予辅导。吴老师是个以校为家的老师,自学课就过来,问问有什么问题,有问必答。几个喜欢音乐的学生一到周末就去请教他,他还喜欢送书给学生。正因为如此,费先生认为吴德贵老师是影响他走上音乐道路的第一人。吴老师是怎么影响费先生的呢?

费先生在自传中还提到:“在新苏师范学习期间,由于当时还没有电脑,甚至连五线谱也买不到,也没有复印,所以,抄写伴奏谱或钢琴谱就成了我经常的功课和爱好,为了节约画五条线的时间,我在一把木尺上绷了五条棉纱线,涂上墨汁后象盖章那样印到纸上去,居然十分管用,抄谱的效率提高了不少。大量抄谱的实践使我接触了不少课堂上接触不到的音乐作品,熟悉了五线谱,又从中学习了音乐理论,还为日后的绘谱技术打下了基础,如果那时有复印机,我就不會有这些抄谱的收获了。”只因为有吴德贵这样的好老师,用循循善诱的方式通过抄谱把费先生带入他本并不喜欢的音乐领域。其实,所谓的不喜欢并不是绝对的不喜欢,而是那个年代对音乐不重视的表现而已,是费先生当时并不知道音乐的重要性及其魅力。也正因为有吴德贵这样甘于奉献的好老师,用课间时间辅导费先生从而使其能获得更高的音乐教育机会。老一辈的这种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后辈去学习。

其次,费先生是个勤奋的学生

费先生是个勤奋的学生,他是怎样勤奋学习的呢?据《平》著载,费先生在新苏师范就读时还受过一次处分。原因正是跟勤奋学习有关。原来,当时的普师只有公共课,一周才一次大课。这对于刚被引入音乐殿堂的费先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采取偷练的方式。他趁幼师班学生吃饭时、晚自修后或偶尔某琴房没有人时,翻窗进入琴房练习,终于有一次被抓住了。我们今天,再不用抢琴房了,更不用偷偷入内练习。遗憾的是,也没有了那种偷练劲头。我们倒是很乐见学生能像这样去偷练。要知道,许多名家都有偷练、偷学的经历。如创作《二泉映月》的阿炳,甚至被称为“贼手”,见到有价值的东西,马上就能偷学去。费先生本人为了多练琴还发明了无声键盘。在桌子上刻上键盘进行练习。

总之,我们要多留心观察一下成功人士的人生经历,因为其中蕴藏着一些智慧,值得学习。

猜你喜欢

师范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物理师范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慢慢开
谁的蛋
小小书画廊
原来它不是小偷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石林芳作品
林松作品
胆小的王老师
Comments on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by Younghee Sh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