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

2018-05-14王旖

北方音乐 2018年3期
关键词:休止符记号山谷

王旖

【摘要】歌曲《友谊的回声》是人音版第七册的歌曲,歌曲由王健作词,龚耀年作曲。

【关键词】教学设计;友谊的回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能够用轻快、优美的声音来完整演唱歌曲《友谊的回声》;通过对比的方法来了解力度记号f和pp;通过学习歌曲《友谊的回声》,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鼓励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

教学重点:能够用轻快、优美的声音来完整演唱歌曲《友谊的回声》。

教学难点:

(一)对比f和pp,让学生感受旋律中的强与弱。

(二)歌曲中的0x xx | 和 x0 xx|,学会前八分休音符和后八分休止符的唱法。

教学准备:钢琴、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大山吗?

大山里都有什么?生:去过,有花、有树……师:今天王老师想邀请大家和我一起去山里玩玩,山里的路不好走,请你们跟上老师的步伐,我们出发吧!【设计意图:一般学生都知道回声是在大山里出现的比较多,我这样导入为后面的歌曲学习先做一个铺垫,自然的引入到郊游的环节。】

(二)教师律动师

教师带学生按节奏走 ( x x | xx x ||走的时候声音响一点,f),你们看前面有只小白兔,我们别把它吓跑了,走的轻一点。(x x | xx x ||,处理力度pp),同学们加油呀,我们快到山顶了。【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一个律动,我先让学生初步感受了一下力度记号f和pp。师:同学们,我们终于到了山顶,现在你最想干什么?】生:大喊一聲师:那我们就一起对着大山喊一喊:“大山,你好!我们来了!”师:拿出你们的热情再来喊一喊!(同时,教师做回声效果)师:刚才你们在喊得时候,发现什么?生:我发现了老师也喊了,比我们喊的晚一点、轻一点。师:你的观察真是非常的仔细,这其实是一个科学现象,这种现象叫什么?生:回声。师:是的,这种现象就叫回声,回声一般出现在比较空旷的地方,声音由强到弱,在近处声音强而有力,我们用f记号来表示,但在远处听到却是弱,有些飘,可以用pp记号来表示。我们再来玩一玩回声的游戏,你们喊,老师来做你们的回声,我们用这个节奏来喊,行吗?

f pp f pp

1 6 0 |1 6 0 |7 5 0 | 7 5

噢 噢 噢 噢

||

(三)学生和教师玩回声的游戏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需要老师来调动的 ,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加到学习过程中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过程。这个环节主要还是要让学生了解回声,知道回声的现象是怎样的,学生可以用力度记号来表现回声,学生通过游戏来体验力度记号f和pp,解决了歌曲的第二乐句的难点)】师: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真是太好了,我们今天就来学一首歌曲《友谊的回声》。

(四)学习歌曲《友谊的回声》

1.学生初听全曲:歌曲的节奏是怎样的?你听到了什么?2.再听歌曲学生可以看着歌谱,听音乐感受歌曲的节奏、情绪。3.学生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歌词【设计意图: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朗读中先感受八分休止符的作用,为完整演唱歌曲做好铺垫。】4.学生学习歌曲,跟琴演唱5.解决难点师:你们听听这两种唱法有什么不一样?生:有一遍有休止符,还有一次没有的。师:那怎么样把这一句唱好,怎样休止呢?师:回声我们是不是用耳朵来听的呢,那我们就在空拍处加上一个听的动作来代表,我们来试试看。教师和学生一起再来唱唱。【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听两次歌曲,对歌曲应该有所了解,对回声部分经过前面游戏的铺垫没有问题了,就是前半拍休止学生掌握不好,我通过两种不同的唱法先让学生感受有休止符和没有休止符的区别,再通过在休止符处加上一个听的动作来解决前半拍休止的难点。这样难点也就解决了。】6.学生完整的跟钢琴演唱全曲7.歌曲处理师:刚开始的时候用什么情绪来唱?后半部分用什么情绪来唱?8.学生有感情地跟音乐演唱

(五)音乐拓展

师:在这美丽的山谷中,听着同学么美妙的歌声,老师想用舞蹈来也来表现一下山谷的美丽和奇妙的回声,你们可以跟着我一起跳,也可以唱歌曲。(教师播放山谷中的图片,加上音乐)

【设计意图:音乐课就是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四年级的孩子还是比较喜欢动的,大家一起跳或一起唱可以避免个别害羞或者是不想动的同学,可以再从动作或唱中体会歌曲,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师:刚才老师用舞蹈表现了山谷和回声,你们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现吗?(学生自由发挥创造)

(六)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在山谷中,领略了山谷的景象,发现了奇妙的回声,就像歌曲中说的,友谊的回声是最美的回声,我们要珍惜眼前同学间的友谊,愿友谊长存。

(七)听《友谊的回声》出教室。

猜你喜欢

休止符记号山谷
山谷(外六首)
记号
睡吧,山谷
音止意不止,声断情不断
音止意不止 声断情不断
脏记号
刻舟求剑
诡异的山谷
智出山谷
画说乐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