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尔夫音乐在幼儿合唱中的作用

2018-05-14邱静

北方音乐 2018年22期
关键词:应用方法

【摘要】合唱是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陶冶孩子情操,提升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奥尔夫音乐以集体性、游戏化教学为手段,强调节奏朗诵,注重声势、形体表演等内容,促进幼儿掌握合唱方法,提升合唱教学水平。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幼儿合唱;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幼儿合唱教学中,多沿袭歌唱、教学乐理知识等陈旧模式,忽视对幼儿情感、歌唱体验的关注,如此一来影响合唱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开发幼儿的音乐创编能力。事实上,在音乐里,每个幼儿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等把握存在差异,而让一群幼儿在一起歌唱,用不同声部来表演悦耳的音乐,无疑是很难的。奥尔夫音乐教学元素在幼儿合唱中的应用,以全新的反传统教学方法,既要突出头声、轻声歌唱,又要强调多声部的综合,促进幼儿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的增长。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元素在幼儿合唱教学中的特色

在幼儿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参与合唱引导,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指导幼儿从歌唱中把握合唱方法,增进幼儿间的协同。奥尔夫音乐元素的应用,其特色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奥尔夫音乐讲究对每个学生的关注。每个孩子都是歌唱的主体,也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对象,每个幼儿对音乐的理解都可能不同,尤其是在合唱教学中,关注幼儿内心的理解,让幼儿体验到合唱的乐趣,而非是一种负担,鼓励幼儿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世界,用语言、肢体、乐器来演绎音乐,抒发对音乐的理解。二是奥尔夫音乐强调幼儿的合作意识、协作精神的培养。在合唱教学中,每个幼儿都被设定为不同的声部,而传统的合唱教学强调对声音的控制,而忽视了幼儿情感、对作品的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以关注幼儿即兴创编合唱能力为导向,鼓励每个幼儿都是合唱的合作者,共同来完成歌唱,从而培养幼儿的合作品质。三是奥尔夫音乐强调即兴创作的音乐活力。对原本性、与生俱来的即兴创作意识的关注,为每个幼儿的即兴创作提供了无限空间。如在合唱中增加感性的训练,融入趣味性的合唱体验,丰富幼儿合唱教学方法,让合唱教学更有趣味。

二、奥尔夫音乐元素在幼儿合唱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通过声势节奏来激发合唱热情,增强和声感

节奏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奥尔夫教学法的特色。从节奏入手,围绕幼儿合唱训练融入奥尔夫音乐节奏内容,让幼儿从节奏变化中体验力度、强弱、速度等,从而激发合唱热情,增进合唱乐趣。在学习“梦之船”歌曲合唱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划船的节奏进行感受,让幼儿进行分组训练,一边训练,一边击掌,并说出“划呀划呀划”;然后,另一组幼儿边说边拍腿,“嗨哟哟”;再一组幼儿改为跺脚或者是拍手,另加一个弧线晃手。对于各组幼儿在训练过程中,我们可以让一组与另一组的节奏进行叠加,最后编入一起作为“梦之船”的第一声部;教师可以邀请其他教师编入第二声部进行合唱。当然,在进行合唱训练时,也可以先让幼儿进行歌唱,等掌握了歌唱节奏后,再融入分组合唱。利用奥尔夫音乐节奏训练方法,可以让幼儿从中辨析音色,控制自我的音量,并在与教师的合作交流中将不同的声部进行合并,编配优美的和声。

(二)融入奥尔夫音乐语言,增强幼儿的乐感

在合唱教学中,对人声的运用是最淳朴、最自然、最具原本性的。人声作为音乐的表现方式,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语言本身也具有节奏,而在合唱教学中,更要把握音乐语言的节奏,让幼儿能够从中发掘合唱的乐趣。如在“钟”中加入“当当”(表示时针报时)、“滴答滴答”(分针走动的声响);“小兔和狼”中小兔跳加入“蹦蹦跳跳”、风儿吹“呼呼呼”、树叶响声“沙沙沙”等。这些将歌唱与人的感性体验相结合,从而升华音乐的表现力。还有在学习“春晓”合唱教学时,对于第一、第三段,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在歌唱时增加一些修饰词汇,如“叽-叽 叽 叽-叽 叽”“喳-喳 喳 喳-喳 喳”“淅-沥 沥 淅-沥 沥”“哗-啦 啦 哗-啦 啦”等。还有,在第二段,第一个声部唱“啦”时,另一声部可以按照第一段节拍,朗诵“春晓”,衬托“啦”的节奏,既要表现出两个声部的关联性,又使音乐语言更富变化,节奏与速度呈现不同的变化,让合唱更具特色。

(三)引入奥尔夫乐器增添合唱教学的协调感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元素中,乐器也是重要内容。通常,奥尔夫乐器有三种,一种是木质类乐器,如木鱼、蛙鸣筒、响板等;一种为皮质乐器,如架子鼓、腰鼓;一种为金属乐器,如碰铃、三角铁等。在奥尔夫乐器组合里,不同乐器的使用需要结合合唱曲目及合唱要求合理编配。通常,木质类乐器相对柔和,金属类乐器相对悦耳,而皮质类乐器相对低沉。在大班幼儿“小狗抬轿”合唱教学中,我们可以融入响板、鼓、碰铃等乐器,用响板代表小狗,击八分音符的拍子;用鼓代表老虎,击四分音符的拍子;利用响板+双响筒代表小狗跌跤。同样,在第二段合唱表现中,我们还可以引入碰铃、双响筒、响板和鼓进行齐奏,也可以利用鼓、双响筒衬托老虎的威严、小狗的调皮等神情。对于不同乐器的运用,与合唱的表演要协调,能够让幼儿从合唱中感受到不同乐器的编配所带来的音乐趣味,从中锻炼幼儿的听觉灵敏度,增强合唱和声的协调感。

(四)引入创作性戏剧表演元素激发幼儿的音乐创造力

创作性戏剧是在教師引领下开发幼儿音乐想象力,营造戏剧情境的即兴表演活动。在音乐合唱教学中,同样可以借助于创作性戏剧表演,激发幼儿的音乐想象。在幼儿合唱教学中,要融入音乐想象,让幼儿在合唱中拓展想象力。如在“牧羊人之歌”合唱教学中,我们可以在背景布置上引入羊群,或者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圈,安排一个孩子坐在中间领唱。这个场景的设计与歌曲中的牧羊人以及羊群建立形象对照。同样,我们也可以在合唱声部设置上一个人唱高声部,其他孩子唱低声部,高声部代指牧羊人,低声部代指羊群。当然,对于不同的合唱歌曲,在构设创作性戏剧表演情景中要灵活变换,从中挖掘适宜儿童的想象力要素,并结合合唱教学,让幼儿能够从合唱表演中获得灵感和自主性。

三、奥尔夫音乐在幼儿合唱中的积极作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音乐的表现力,倡导在音乐中融入旋律和节奏,并将舞蹈、动作肢体语言集中在一起,全方位展现合唱教育的优势。因此,在幼儿合唱教学中引入奥尔夫音乐元素,其积极作用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能够在自然的音乐状态下贯穿合唱教学。幼儿期间的音乐教育要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特点,每一个孩子都充满了好奇心,对音乐的接触要打破呆板的教育呈现,顺应幼儿心智的成长变化。奥尔夫音乐教育形式能够观照幼儿的心智需求突出幼儿的主体性,特别是在音乐节奏、音乐语言、肢体动作等多重感官的融合上,便于营造轻松愉悦的合唱氛围,提升幼儿的音乐参与度。二是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随机性教育。所谓随机性教育,主要是结合幼儿在音乐合唱中的实际体验,对不同幼儿的音乐表现进行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促进幼儿在合唱中发展音乐素养。三是奥尔夫音乐综合了多种音乐教育理念,特别是在合唱中,面对幼儿自身的不稳定性,将音乐感官、直觉、思维、趣味等融入音乐综合性指导实践中,让幼儿从中感受音乐,体会合唱的魅力。

四、结语

总之,奥尔夫音乐与幼儿合唱的融合,无论是从音乐理论还是音乐教学实践中,都对合唱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奥尔夫音乐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应该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推动幼儿合唱教学走向更宽广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陈庆梅.奥尔夫“原本性”思想在合唱教学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2016(06):80-81.

作者简介:邱静,女,广东省韶关市人,研究方向:音乐学。

猜你喜欢

应用方法
从图画的背后读出含义
数控线切割技术在冷冲模制造中的应用方法探索构架
核心力量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方法探讨
关于新课标理念在小学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刍议
愉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化归思想在高中函数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巧用结合教学,提高课堂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