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审美角度谈中国钢琴作品的美学内涵及其演奏

2018-05-14郝璐璐

北方音乐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二泉映月艺术特征

郝璐璐

【摘要】《二泉映月》是一首经典的二胡独奏曲受到诸多人的喜爱与欣赏。储望华先生改编的钢琴曲《二泉映月》,在原作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发展与创造。充分运用钢琴的音色,展现其魅力,使内容与情感更深刻,音乐形象更加独特鲜明。本文从其演奏、结构特征等方面作了简单分析,要想演奏好中国作品,不能仅仅局限于琴谱,也不能光只有技术,更要理解以及把握作品的真正内涵,才能实现演奏者对作品的二度创作,使心灵得到升华。

【关键词】《二泉映月》;中国作品;艺术特征;演奏处理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一、《二泉映月》背景

阿炳,原名为华彦钧,二胡曲和琵琶曲是阿炳最擅长的音乐类型,《听松》《寒雪风曲》《二泉映月》等二胡曲以及《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等琵琶曲目前依然在我国广为流传,这些代表作奠定了阿炳民间音乐家的地位。最为世人称道的还属《二泉映月》,是阿炳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二泉映月》是他一生的艺术结晶,这首曲子让阿炳声名鹊起,在乐坛上享誉盛名,被评为了“20世纪华人艺术精品”。这首曲子的曲调跌宕起伏,时而深沉内敛,时而婉转悠扬,时而激情昂扬,一起一伏都扣动着数以万计听众的心弦。为了表达对这首曲子的喜爱,纷纷将其改编成钢琴独奏,小提琴独奏等多种演奏形式,不同的演奏形式都表达了人们对这首曲子内涵的不同理解。

二、钢琴曲《二泉映月》的音乐分析

(一)曲式结构

从曲式结构上来看,储望华先生保持了变奏曲式,改编过后的钢琴曲比原曲更能体现出鲜明的层次,结构更具有逻辑性。与原曲相比,改编后的钢琴曲保留了引子、主题段落及第五次变奏外,作者把原来的五次变奏精简为四次变奏。

(二)旋律

线条旋律由传统的音乐文化和审美习惯决定,是我国传统音乐的典型特征之一。

钢琴曲《二泉映月》在钢琴不同音区的按压,就相当于二胡曲在不同把位上的演奏,对倚音和颤音的利用高度模仿了二胡滑奏和颤音的使用,特别是对五声性质的琶音运用,可以起到装饰旋律的作用。改编后的乐曲充分利用和声、织体等多声性乐器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了原有线性旋律的丰满度和充实性。

(三)和声

钢琴曲《二泉映月》在不同声部中穿插使用复调手段,大胆突破民族器乐曲在西方音乐体裁的限制,使得原来的二胡单声旋律作品发展成多声交响性作品。

(四)节奏

钢琴曲《二泉映月》就有非常显著的节奏感,全曲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即使在一个长音中,这种现象也非常显著。在长音符上作次要的停顿或者延长,可以有效抒发音乐的情感,既有节奏感,又不显过分柔软,反而柔中带刚。

(五)风格特点

这首乐曲给人感觉凄惨,荒凉,令人深处冷风之中。储望华先生赋予了这部作品更深一层次的感觉,使得乐曲更为精细,层次更清晰,尤其在高潮部分,更让人备受感动。这首乐曲的创新在于西洋乐与民乐的结合,需要演奏者自行体会,演奏出个人风格。

三、钢琴曲《二泉映月》的美学特征

从结构上看,他很好地继承了原曲“变奏曲”式的结构,但比原曲更加紧凑、合理。每一次的变奏都有情绪的推进。既符合人的情感特点又与音乐内在逻辑相吻合,更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联。钢琴曲《二泉映月》中的“音色韵味”反映了中国人特有的思想文化气质和审美情趣。“韵”是通过音乐的每一个基本要素、即单个音、节奏、力度、音的长短与音高之间的细微变化进行艺术处理,它更是音乐风格特征的决定性因素。一般写意性作品的标题多数具有概括性文字提示一定情绪范围或某种意境,让听众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艺术经验去感受乐曲抒发的感情。钢琴曲所改编的《二泉映月》着重于人的情感,把表现人的内心世界作为突出线条,使音乐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时代感。

四、结语

钢琴曲《二泉映月》可谓中西合璧,各取所长,这其中的“意境”传统美学思想在该曲中得到了别样的彰显,成为一首具有时代意义的杰作。

参考文献

[1]于立刚.论钢琴曲《二泉映月》的音乐特征[J].信陽师范学院学报,2007.

猜你喜欢

二泉映月艺术特征
《二泉映月》的对外传播
谈二胡曲《二泉映月》的艺术地位及价值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阿炳的悲剧与《二泉映月》悲剧的艺术
如泣如诉等
跪听才有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