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中的茶文化与音乐审美意境研究

2018-05-14张展

北方音乐 2018年12期
关键词:茶文化

【摘要】茶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灿若星河中的一支,是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精品。纵观古诗词中,有大量有关茶的论述,即所谓的茶诗,在这些茶诗中与音乐形态相关联的不在少数。本文拟以古诗词中的茶文化和音乐形态为研究对象,在先前的研究基础上,探究茶文化与音乐审美意境。

【关键词】茶诗;茶文化;音乐形态;审美意境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在归类整理出相当数量的茶诗与音乐相关联的古诗词基础上,要做进一步研究,探讨茶文化与音乐审美意境。首先要提出几个问题,什么是审美?意境作何解释?审美意境又是什么?茶文化与音乐审美意境具体研究什么?什么是古诗词中的茶文化与音乐审美意境?

审美是区别美与不美的一系列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等条件下形成的评价标准,不同的知识构建形成不同的评价准则,构成多样的认知美的层次。意境是客观事物或主观情感带给我们对事物环境产生的一种虚构的内心体验,是因事物或情感引起的一种心境共鸣。审美意境即用评判美与不美的准则来体验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感产生的内心情境,以赏析的角度体会事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茶文化与音乐审美意境研究茶的历史、发展,以及器具、烹制、茶事等,并与音乐形态关联所形成的茶文化与音乐审美情趣。研究在古诗词的范围内,因此为古诗词中的茶文化与音乐审美意境研究。

一、茶诗中的音乐意境列举

音乐词语在茶诗中的存在形态,有时是带有情境描写的,这些修饰词语恰当地描绘了诗词中音乐形象的轻重缓急、喜怒哀乐,为我们保留了古诗词中的音乐意境体验。

如李中《访山叟留题》中诗句“茶美睡心爽,琴清尘虑醒。”茶的美好使得本有睡意的心情变得神清气爽,琴音清丽赶走了尘世烦忧变得清醒起来。茶的芳香、清思、益神与琴声的清新、雅致相得益彰,体现了思绪清晰、乐音明朗的美好意境。

归纳起来,茶诗中出现形容音乐形象的词语有雅、素、孤、欢、繁、清、迟、淡等,形容茶的词语有香、美、新、旧、爽、好等。这些词语相互间构成了品茶饮茶与赏乐奏乐的不同意境。

二、茶与音乐在不同形态上的比较

茶与音乐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一个是品饮之事,一个是听觉之物,但在一定的环境下二者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形态

茶经过生长、采摘、制茶、茶饼茶砖或散茶,最终以水煎成,经过了几道工序。在烹点茶的环节上,又有焙茶、煎茶、点茶等工序。其中,焙茶时产生的烟熏,煎茶时水汽的蒸腾,点茶时搅拌出的泡沫,以及茶叶在杯中舒展、翻滚、游荡的形态,都与音乐流动、无形飘渺等特质存在相似之处。两者都是朦胧、飘逸、无形、飘渺的形态。茶是固态,水是液态,音乐是时间的流逝……

(二)感官

从感官上来体会,茶醇厚、甘甜、青涩、芳香,与音乐的柔和、清新、悠扬、余音迟缓相得益彰。如郑谷诗句“茶香紫笋露,洲迥白蘋风。歌缓眉低翠,杯明蜡翦红”中,“茶香”对应“歌缓”。

(三)颜色

茶豐富的颜色绿、黄、红、黑、褐等,又可以与不同音色演奏的清新、淡雅、欢快、悲凉、神秘相对应。如钱起《过张成侍御宅》中诗句“怀里紫茶香代酒,琴中绿水静留宾。”作者以“紫”茶对应琴中“绿”水(《渌水》),是茶色中最有说服力的例证了。

(四)理智

茶的清逸、清爽,给人以理智、清晰的头脑和精神,与音乐的深邃、沉稳、富含哲理,有着相同的功能。如李中《访山叟留题》中诗句“茶美睡心爽,琴清尘虑醒。”

三、古诗词中的茶文化与音乐审美意境

茶诗中与音乐相关联的古诗词,大致有以下几种意境,或清新雅致、悠然自得,或欢快愉悦,或伤感离愁,以这些风格为评判美的标准,构成了古诗词中音乐审美的不同意境。

(一)清新雅致

李中《寄庐山白大师》中诗句“泉美茶香异,堂深磬韵迟。”名泉好水沏出的茶特别的香气,远处厅堂里传出钟磬和谐悦耳迟缓的声音。诗句用“深”“韵”“迟”描述了钟磬声响的风格特点,似身临其境一般感受到钟磬悠远、缓慢、醇厚的声音色彩,好泉沏出的茶在这样动听的钟磬声中品尝,别有一番意境。

(二)悠然自得

白居易《晚起》中诗句,“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慵馋还自哂,快活亦谁知。酒性温无毒,琴声淡不悲。”中体现了茶的清香,描绘了音乐形态的淡雅,不悲不喜。茶与音乐形成了相得益彰的呼应。虽然这里琴声看似与酒性相呼应,但酒与茶的关系在中国文人那里处理得非常和谐,“爱酒不嫌茶”。

(三)欢快愉悦

吕从庆《山中作》中诗句,“人生自古少百年,弹琴饮酒须欢然。老子于今得此趣,纵有尘事难纠缠。左安药炉右茶具,失记朝来与朝去。”其中说到,弹琴与饮酒都要需尽欢,因为人生只有短短的不到百年。一边是熬药的炉子一边是煮茶的茶具,纵使有烦事缠心,也有自己的乐趣,不管它日出日落时间逝去。由此可见,这首茶诗中的弹琴倡导较为欢快乐观的乐曲,以及作者泰然处之的处世之道。

(四)伤感离愁

皎然《送许丞还洛阳》诗句“剡茗情来亦好斟,空门一别肯沾襟。悲风不动罢瑶轸,忘却洛阳归客心。”情真意浓,斟好剡山好茶,佛寺门前相别,泪水湿透衣襟。清风悲凉不动,停止弹奏琴曲,忘却了客人还要回洛阳的心情。诗词中“沾襟”“悲风”营造了全诗伤感的基调,“罢瑶轸”描绘了作者伤感、不愿分别的心绪,一种送友人离去的画面感油然而生,此处无声(琴音)胜有声。

四、古诗词中的茶文化与音乐审美意境对现代饮茶文化的启示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茶成为我们日常的一种饮品。茶文化虽在当今也得到了发展,但却失去了茶传统的历史文化承载的厚重。我们只能通过这些古诗词,了解古人在山水间悠然自得的品茗赏乐、品茗斗茶、吟诗歌赋,体会宁静悠远、如入仙境的哲学意味,以提升对茶文化的修养。

五、总结

通过研究,论文归类整理了古诗词中茶与音乐相关联的诗词,将描写音乐的乐器形态、词汇色彩、审美意境与茶诗中的诗句相对应,进行分析思考,对古诗词中的茶文化与音乐审美意境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本课题为茶文化的进一步研究及古今茶文化的衔接与契合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尝试。

参考文献

[1]钱时霖,姚国坤,高菊儿.历代茶诗集成·唐代卷[J].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6.

[2]钱时霖,姚国坤,高菊儿.历代茶诗集成·宋金代卷[J].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张展,讲师,古筝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就职于安康学院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茶文化
茶文化教学对幼儿审美的影响
虚实融合的对外汉语传统茶文化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外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探讨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贵州茶文化旅游开发困境及创新路径研究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浅谈茶文化如何在高校宣传推广
校园茶艺飘香
贵阳市400余名机关干部参加茶文化活动
茶都茗史翰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