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探索传统音乐在中俄高校艺术交流中的策略

2018-05-14黄粤

北方音乐 2018年3期

黄粤

【摘要】根据“一带一路”倡议下形成的文化与艺术的发展战略相关政策,在保持国家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将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地输出是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话与交流,增进文化融合与认同,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岭南音乐文化”输出交流的模式建设构想将对未来进一步探索中俄高校艺术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岭南音乐;中俄高校;对外交流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一带一路”倡议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文化作为交流合作的软实力是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的基础,是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四通”的重要润滑剂。传统文化是所属族群在在文明演化过程中汇集成意识形态的总汇,涵盖了该族群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等诸多内容,是族群对外沟通联系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与他族群对话的重要途径。那么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之下,作为岭南文化重要载体,也是中华传统音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岭南音乐文化,应当以何种模式面对新的形式和机遇,借助国家政策平台进一步通过海外输出,既达到与沿线国家互通、共鸣的作用,发挥出文化的导向、凝聚与激励功能,进一步激发传统文化在海外本族群内的传承与创新活力。本文将以中俄高校艺术交流为例进行探讨。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艺术交流中的主要形式

俄罗斯音乐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创造了杰出的俄罗斯乐派,培养了众多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俄罗斯的音乐教育无论是上世纪20年代,还是在当代的中俄文化交流中,对我国都起到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表现在音乐创作上,更体现在音乐教育及人才培养的理念上,对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俄两国各自在教育领域出台了多项创新改革措施,尤其中俄文化艺术高校联盟平台的搭建,促使两国通过艺术为媒,在青年群体中搭建互动平台,为两国人民未来的交往搭建更好的关系,中俄两国的艺术交流再度蓬勃发展,目前中俄艺术交流的形式主要可分为政府主导下的行业组织形式、民间自发组织形式、“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教育合作形式。

其一,行业组织形式。在政府推动下,在艺术行业内形成有效整合,双方进行具有官方效应的表演性交流,如“中俄舞台艺术对话”是由中俄两国文化部每年互办文化节框架下的系列活动之一,2013年第三届“中俄舞台艺术对话”交流会进行了“俄罗斯专场”和“中国专场”,中俄双方分别推介了各自行业组织的作品,中方就有国家话剧院的著名剧目《理查三世》和《红玫瑰与白玫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有《茶馆》和《天下第一楼》两部经典剧目;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蛇诗慢·青白娘子传奇》《秀才与刽子手》和《人模狗样》;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的《原野》《相士无非子》和《花蕊夫人》;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携经典曲目《龙声华韵》等。这类形式具有计划性、组织性、公开性特点。

其二,民间组织形式。在中俄两国互访的机制的推动下,民间团体和社团组织加强联系,通过个体的活动和情感联系加强往来和合作。如深圳“女企业家之声”合唱团用歌声架起与俄罗斯女企业家联盟友谊的桥梁,2016年该团举办了俄罗斯之行活动,除了参加在索契的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之外,该团还与“友好音乐会”的众多现场观众、以俄罗斯女企业家联盟为代表的商界、以索契艺术博物馆为代表的商界、以中俄友好促进会为代表的华人华侨等进行了多层次的友好交流和互动,即增进了友谊,也为俄罗斯人民展现了深圳的风采。民间组织形式具有具有私人化、商业化、松散性的特点。

其三教育合作形式。通过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将文化艺术在文化艺术交流体系中的传播传承环节与文化艺术教育体系中的教学、科研和实践有机整合。教育主要含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大主体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音乐家在广东珠三角地区的私人音乐培训机构任教的人数和比例逐渐增加,由于其扎实的艺术功底、一流的艺术素养和相对低廉的费用,吸引了许多家庭选择其为家庭私教。学校教育是系统性完成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机构。因此,在中俄艺术文化交流中,以高等院校为主体进行的艺术交流活动比例越来越大,影响力越来越深,如从2011年开始的历届“中俄青年文化交流活动”均由高校承办,教育合作形式具有专业性、非商业化、狭隘性的特点。

二、“一带一路”战略中俄高校艺术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中俄两国的交往一直以来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战略合作伙伴,两国在原深入合作基础上于2017年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其中涉及到“鼓励两国专业文化机构、艺术院校、艺术院团加强联系,深化合作”。可见,中俄两国的文化艺术交流在国家政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表现为:

(一)推动两国文化认同与文化互动良性交往的重要途径

从两国政府的政策举措来看,正是两国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了两国文化艺术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文化是一个民族有别于它民族的重要的DNA,是多民族共生共有的存在。“文化渗透在民族和国家的各个细胞,国家或地区间的任何领域的交流合作都无一例外的包含着文化的元素。文化上的相互理解构成一切方面相互理解的基础与纽带,相反文化的差异与误解就会造成交流的障碍”,我们在交往的过程中必须要看到“文化的差异性”与“共生性”是同时存在的,“共生性是弥合差异性的基础,差异性又促进了进一步沟通交流的动力,并在相互碰撞中互相借鉴与补充——不是在碰撞中使一种文化消失,而是在碰撞中共同成长”。在民族在多样性中进行不同民族间的平等交流,在交流孕育理解,理解中促进对话,在对话中完成认同并产生合作。

(二)在高校的艺术文化交流中促进传统艺术的互动、传播及创新

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是人类文明智慧的基本元素和珍贵结晶。她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超越时代局限、反映人类文明永恒价值的特征,与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相贴近,是民族共同体——文化的重要载体。岭南音乐文化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支脉,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其进行输出,其一体现海外本族群对母国的认同;其二提供他民族对岭南文化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文化共存,文化互动的作用。

(三)两国通过文化艺术交流促进教育领域互动

教育是民族文化存续的重要渠道,蔡元培先生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文化”与“教育”具有天然的密切联系。教育与文化互为依存、互为目的和手段。离开了文化,教育缺少育人的凭借而无法进行;离开了教育,文化也无法有效地传承与发展。教育是中俄文化交往中主体内容培育的基石。同时,中俄两国都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教育基础,在当代艺术教育领域,我国更是受俄国影响深厚,通过文化交流更能促进两国在新时期开展教育领域的合作。

參考文献

[1]隗斌贤.“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战略及其对策[J].浙江学刊,2016.

[2]杨冬梅.中俄大学生文化艺术交流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6.

[3]万红.中俄文化大集战略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