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引领下中职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18-05-14蓝国爱
蓝国爱
[摘 要]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而会计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培养会计人员的工匠精神至关重要。当前如何在中职实践教学中进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已成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发展与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5-0106-02
作为培养专业会计人员的重要阵地,中职学校对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而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中职学校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仍存在一定问题。故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培养高素质专业会计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会计专业为例分析如何在实践环节上践行“工匠精神”。
一、会计实践教学改革中培养会计人才“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工匠精神原指工匠的一种精神,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执着地追求产品的完美。“工匠精神”同样是会计人员务实敬业、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职业能力的基本元素,而如今会计行业已经不再是只要求满足当初的最基本的社会需求了,更多的是作为基础行业,应用多种工具对企业进行控制调整从而实现企业价值。会计人员与数字信息打交道,因此更需要匠心传承,在基本的日常工作中做到严谨细致,讲求数字信息的精确性与完整性,所以在中职教育中,会计专业课程就要求对已有的教学模式加以调整,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环节除了要重实践、重技能外,更需要培养会计人员的“工匠精神”。
二、会计实践教学改革中培养会计人才“工匠精神”的内涵
要培养会计人员的“工匠精神”,中职学校要着力对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行培养,从“匠德”“匠心”与“匠行”三方面培养“工匠型”的会计人员。对学生“匠德”的培养,不仅指在以后从业过程中遵守道德标准,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以后从业人员对工作能够做到遵循准则、具有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和拥有会计人的职责担当。
(一)培养诚实守信的品格
诚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关乎一个人的信誉问题,而会计专业的人员更是要以诚信为最基本的要求。“匠育”培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科学文化,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他们诚实守信的品格。在中职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需要将工匠精神的培养渗透到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每个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诚信品格,弘扬工匠精神。
(二)培养专业精神、素养
古代工匠的“匠心”,使他们生产出卓越的产品,高质量的货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凭借着专业的工匠精神,全身心投入,持之以恒,最终将其“匠心”体现在产品的完美呈现中。会计的知识包括审计、财务、法律等多种信息系统理论,属于基础的行业知识,为其他的行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不仅关注会计人员的基本能力结构,更关注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修养,因此在中职实践教学中要注重“匠心”培育,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教育,达到专业能力与“工匠精神”同行的教育目标。
(三)培养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
古代工匠不仅将作品认真严谨地完成,更是追求精益求精的质量,追求卓越,以达到炉火纯青的制造境界。而会计所做的工作不仅复杂,而且要求精准度也比较高,教师主要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其中包括点钞技能、假钞鉴别技能、珠算技能、小键盘录入技能以及软件应用技能等。因此,中职学校在实际教学中应增加对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比重,改变教学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
三、会计实践教学改革中培养会计人才“工匠精神”的方式
培养会计人员的工匠精神,其实质就是指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专业的精神素养以及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而当代最著名的就是以德国“双元制”为代表的教学模式了,校企合作、学做一体化的中职实践教学模式,为培养会计人才的“工匠精神”提供了可行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
中职教育教学要以“工匠精神”培育为导向,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重视理论与知识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结合现代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中职学校教学可以将“工匠精神”的办学理念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体系的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在教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培养优秀的品质。
(二)重构课程体系
中职学校应当首先到各行业及岗位进行实地调查,弄清楚不同行业对会计的需求情况及能力、素质要求,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将工匠精神的培育根植于专业的坚实土壤之中。通过校企双方合作,遵循“合作共赢、职责共担”的原则,根据各行业对会计的不同需求,重构基础课程体系,将相应的素质教育融入教学模块中,构建基于培养“工匠精神”为工作导向和任务驱动的新的课程体系。
(三)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
在现代的中职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中,可以与实践工作过程相结合,形成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将教学过程分为四种形式,首先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其次,进行企业基础的技能培训,再次,让学生开始专项技能训练,最后,让学生进行在岗实际培养。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时,可以采用情景结合的方式,也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快速、更牢靠地记忆知识。在进入基础技能培训的时候,课程的设计要实现教学的实际情况并与企业资源有效结合,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与实践应用完美连接。专项技能训练时,要更多地采用小组讨论或专题调研等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最后让学生在岗位上实践,教师从学生實践中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觉自愿地培养“工匠精神”。
(四)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
会计人员“工匠精神”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培养。所以,首先老师应具备将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相融合进行教学的能力,能给予学生较为平衡的教导。2013年财政部印发《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特殊支持计划正式启动。因此,不仅要健全基础会计教学体系,还要加强专业指导老师的能力,健全“双导师”制度,进行优秀教师的选拔、培养与激励。要进行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利用以下方法对教师进行培养:(1)对新任的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一年的实训,让他们得到实践锻炼,期间可以随时进行资格考证。(2)可以让教师在业余时间到不同的企业进行兼职与学习,学校也可以与相关企业展开合作关系,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社会实践。(3)采取个性化培养方式,实行“一人一方案”教育方式,实行“导师制+海外研修+研究课题”培养模式,实现教师一对一指导方法的快速形成。(4)让教师接受名家的指导,提供到海外知名院校研习的机会,提升教师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对教师提出具體要求,即“明确方向,立足改革,面向世界,高端引领,统筹推进”的高标准、高要求。
(五)在教学环节植入“工匠精神”
管理会计贯穿于战略规划、控制、评价及应用管理等各个环节,因此要从这几个方面对会计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在进行战略规划时,要做好相关其他的工作,提供信息支持,进行目标设定,选择实施方案,进行信息的整理与加工。这时候就要求会计人员发挥“工匠精神”,对数据信息的整理要诚实守信,精益求精,能够及时向上提供正确的信息。在控制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设定具体的标准、强化控制机制等来实现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按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定量定性的任务,也可以强化他们分析、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在评价环节,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会计基础信息的情况下,合理设计评价体系,完善考核方式及奖励机制,对管理会计活动进行评估和完善,以持续改进管理会计应用。
(六)各方合力助推“工匠精神”落地课堂
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统筹规划,完善会计人才培养机制,丰富实践教学活动形式,严格教学考核制度,使会计的工作质量可以凭借“工匠精神”得到全面提升,让科学的管理及学生诚实守信、坚守原则、勤恳敬业和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打造会计行业的诚信文化,营造会计行业的健康氛围,实现“工匠精神”引领下中职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推进,加快中国由“会计大国”向“会计强国”的进程。
会计人员从事财务工作,为外界提供经济信息,具有行业的特殊性。一旦会计行业人员出现道德事件,势必也会对其他行业产生影响,甚至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产生巨大影响。会计职业道德具有自身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因此,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发扬工匠精神任重而道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岳.浅谈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职业,2017(1).
[2]屈娜.关于培养技校学生“工匠精神”的思考[J].新西部(旬刊),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