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音乐鉴赏课教学的有效性
2018-05-14何英奇
【摘要】音乐鉴赏课程是各大高等院校开设的艺术类选修课程,音乐鉴赏课程是培养大学生音乐审美、艺术感知能力、内在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但是通过对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实情的分析,音乐鉴赏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广大高校音乐教师高度重视,并通过课程的有力创新实现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高,为学生内在音乐、艺术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打下夯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音乐鉴赏课程;问题;创新;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开设高校音乐鉴赏课程意义浅析
音乐鉴赏指的是听众对音乐作品的聆听和感知能力,在高校层面,通过课程教学,可以实现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审美能力、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提高。在高校中开设音乐鉴赏课程,教师可以通过在课上向学生展现古今中外的优秀声乐作品,正确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在日常音乐审美过程中得以去粗取精,实現自身文化、艺术、内在精神世界的不断填充与发展。
二、高校音乐鉴赏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缺乏完整性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音乐知识点的展现,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关注重点多为图片和视频;其次,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音乐的播放仅有一遍,学生还未形成丰富的听觉体验,就被教师的知识点提问打断,导致学生的课堂回答并非来源于音乐本身,仅是根据教师问题进行揣测。以上两种现象导致音乐鉴赏课堂教学完整性缺失,导致学生音乐体验不能达到最优,限制了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
(二)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仍沿用应试教育模式,在课上向学生单方面灌输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上过多的关注于教学任务的达成情况,把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作为教学重点,未能从学生感性、感知角度进行课堂建设。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被动记忆音乐知识,导致音乐思维培养有所缺失,音乐鉴赏课程教学目标有所偏离。
(三)音乐鉴赏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在非艺术高校中,音乐鉴赏课程的开课方式多为选修课,存在课时较少、知识体系不够全面的现象。在许多高校,音乐鉴赏课程设置不够完善,没有形成一套具有渐进、连续的课程体系,许多教师由于课时缺乏,在课程开展过程中不知如何系统教学,存在课上仅播放相应音乐及电影的现象,导致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有效性所缺失。
三、音乐鉴赏课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浅析
(一)教学内容需实现适时性、拓展性、有趣性
音乐鉴赏课程开展的基本构成为音乐素材,学生音乐审美的有力培养离不开教师选取的鉴赏素材,好的音乐鉴赏素材可以实现学生对音乐知识点的有力掌握,还能培养学生的内在音乐审美、音乐情感等核心素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对现有音乐教材进行选取与拓展,在学生兴趣点所在的章节多下功夫,并适当、适时地加入新鲜元素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那些学生觉得深奥、难懂的章节有所删减,实现高校音乐鉴赏课有效性全面提高。其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填充课堂教学,通过网络渠道选取适合学生当前发展的“微课”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在课后要求学生对微课自发的学习,并通过微课讲解的音乐知识点进行音乐素材收集。在下一次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针对知识点开展讲解或演唱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的有力翻转。
(二)教师运用创新性教学手段提高音乐鉴赏课程有效性
教师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效果达成情况的指向标。首先,教师在备课阶段就需要从学生实情出发进行教学案例选取,通过优秀作品和学生兴趣点的有力结合,实现对学生的充分教学。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需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开展课堂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传达相应知识点后,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实现学生对知识点的拓展性思考,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时常能够提出许多具有创新性的想法。在教授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活动的的开展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在课上组织歌唱比赛、舞蹈比赛等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通过活动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
综上所述,音乐鉴赏课程作为高校培养学生内在艺术审美、文化素养的重要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充分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并通过相应创新性教学手段的运用,不断提高音乐鉴赏课程的有效性,最终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兰芳,孟维平.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一个新学科的崛起[J].人民音乐,2007 (12) .
作者简介:何英奇(1983—),男,汉,本科,讲师,音乐理论,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