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彩导入,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18-05-14岳陈

好日子(下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课堂导入小学数学对策

岳陈

摘 要:課堂导入是一节课堂开始的前奏,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让学生将注意力从课间转移至课堂,同时也能让学生产生课堂学习的欲望,在课堂中也能投入自身的更多思考,从而让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方案,充分考虑其趣味性,结合课堂所学内容,为课堂教学打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对策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巧妙、新颖、别致的导入,就如同一块磁铁可以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既能让学生充满学习的兴趣,又可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后面课堂教学的有序展开自然就会顺理成章。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各种策略,结合教学实际,正确巧妙地设计课堂导入活动,从而使学生主动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设计导入活动,谈谈个人的粗浅做法和见解。

1、悬念导入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置悬念导入就是以认知冲突的方法设疑、以学生强烈关切心情为特点的导入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地选择符合实际、经过努力又能解决的问题悬念,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既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开拓思维,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以教学“圆的认识”为例,上课伊始,我就向学生们抛出一个看似简单而又习以为常的问题:“同学们见过的篮球、足球什么形状的? 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篮球、足球吗? 为什么不能是正方形或三角形的呢?”“橄榄球是椭圆形的,椭圆也是没棱没角的,篮球、足球作成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一连串问题的发出,学生们也进入了思考之中。我因势利导,逐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圆的基本特征。不知不觉中,学生认识到了学习这节课的现实意义,学起来更积极主动。所以,教师若能在课堂导入中巧妙设疑,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使学生“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就很好的触发求知愿望,让学生的学习情绪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状态。

2、游戏导入

小学生年龄小、玩心重、形象思维能力强,而数学又是一门抽象性较大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学生喜欢的游戏中去,通过游戏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游戏体验中让学生爱上数学。在课堂引入中,很多教师借鉴了这一做法,利用游戏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关注度,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因此,利用游戏进行课堂导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举措。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采用“猜角”的游戏法,先让学生在黑板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对照量角器,让学生报出任意两个角的度数,让老师猜第三个角的度数,老师一一猜对了。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渴望、兴奋,想知道究竟,而这种状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减两个角的度数等于第三个角的度数。教师顺时提问: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多少度,于是板书新课题,于是新课在热烈的气氛中开始了。这样一来,运用悬念导入课堂,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要远远高于传统的课堂导入,带来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3、故事导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形式来表达和呈现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因为学生的学习需求各不相同,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中得到智慧的启迪,兴趣盎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例如,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时,课始,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花果山猴王给小猴子分桃的情景。师:花果山的桃子熟了,又大又甜。这天,猴王给4只小猴子分桃子,刚分完,其中一只叫乐乐的小猴子说:“不行,我的桃子怎么比别人的少?”另一只叫皮皮的小猴子也说:“对啊,我的桃子也少。”那个分得最多一份桃子的猴子花花一看不妙,赶紧把桃子往嘴里放。这时,那只叫豆豆的大猴子一把抢了过去,几只猴子因此揪斗起来。猴王赶紧制止了它们,并收回了桃子,又摘了一个大桃子重新分,这回4只猴子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满意地吃起了桃子。同学们想一想,小猴子为什么不接受第一次的分法呢?

生1:肯定是猴王偏心了。

生2:对,大概是给最小的猴子分的桃子多。

生3:最后猴王就采取了平均主义。

师:同学们回答的不错。那么,第二次分桃子时,每只猴子分得的桃子是这只桃子的几分之几呢?

……

上述教学,学生首先被故事的趣味性所吸引,激发了他们对问题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聚精会神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4、动手操作导入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暂时停留在直观思维层面,很多时候他们无法很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而动手操作则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了形象直观的操作活动,使小学生能够借助操作等感知形式,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等思维活动而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从而真正理解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

比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对于图形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关注,教师设计了操作导入环节。要求学生先对教材中线段与平面图形进行简单认识,然后动手操作,用火柴作为三角形的一条边,来围成三角形,引导学生思考几根火柴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几根火柴能围两个三角形?学生动手操作后回答6根火柴可以围成两个三角形。这个时候教师继续让学生用6根火柴操作,提出能否用6根火柴围出更多的三角形?学生操作后教师小结:同学们都是在同一个平面上考虑的,其实六根火柴可以围成四个三角形。(出示教具)问:它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出示各种物体,这些物体是不是立方体图形?谁知道它叫什么?(揭示课题)这原本是非常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但是经过操作,学生很快便明确了何为线段,何为平面图形,何为立体图形。接下来教师引入长方形与正方形内容,学生便会十分感兴趣。

5、多媒体导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进行课堂导入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形式。多媒体具有图形并茂、声像兼备的特点,通过多媒体的动画、声音等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教学“图形的变换”时,可以提前准备多媒体素材资源,课前利用多媒体动画依次展示等腰三角形、钟表、飞机、故宫太和殿等图案,再用线条标示对称轴,动画模拟显示对称折叠过程。利用多媒体逼真演示,创造意境,学生很快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这样的情景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总之,课堂导入是否恰当合理,对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教师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应设计有效的课堂导入方式,将学生目光集中于课堂之上,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打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1]余万明.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导入教学方法[J].未来英才,2015(11)

[2]韩曙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导入[J].小学教学参考,2014(3)

[3]豆海燕.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5(25):111-111.

猜你喜欢

课堂导入小学数学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