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上的运用与尝试

2018-05-14童琳

北方音乐 2018年6期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

【摘要】现如今,体态律动成了小学音乐课中经常会运用到的一种教学手段,但在实际的小学课堂中却不够有新意。一方面孩子一开始会显得比较的收敛和羞涩,再加上家长的思想模糊、师资队伍紧缺、设施落后等原因导致小学的“体态律动”基本处于口传心授的状态,教学效果与目标不尽人意。

【关键词】小学;体态律动;运用与尝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体态律动教学法大多是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的,学生们可以在教室里自由的律动,按照听到的音乐做出走路或摇摆等合乎节律的动作。在课堂中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不仅能活跃课堂的气氛、解决课堂难题,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激发学生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表演能力等。

一、利用体态律动衬托课堂气氛

以往的教学模式呆板沉闷,往往使学生产生不了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因此创建一个气氛融洽、和谐友爱的教学环境,是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思考、勤于思考的前提因素,让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小学的音乐课基本安排在下午最后一节,这时上音乐课已经觉得有些疲倦了。再加上小学的孩子比较内敛,他们总是不敢说、怕说错。导致我的音乐课总是死气沉沉的,问出的问题也没人回应。针对这一现象,我在课程开始前安排了一些律动,比如上三年级上册第二课的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课前我带领学生排着队跟着歌曲的节奏做着挥鞭子的动作进教室。如此简单的肌体运动一扫之前的疲倦,集中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在这样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也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孩子们也不再因为“学不会”而有担心的精神负担。

二、利用体态律动浅化课堂难题

(一)体态律动帮助浅化音调问题

声音频率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由声音的频率决定,但也与声音的强度有关。训练掌握音高音准的教学是非常枯燥的,他们很难理解音与音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小学的孩子对于音调更是难以把握,甚至有些孩子連音阶都不会唱。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在学唱歌谱的时候我发现多数孩子不认识音符,根本没法学唱。基本都是我唱一句他们学一句。于是我编创了一套身体律动操,利用身体位置的变化来帮助孩子们感知音高,在身体的律动中达到目的:do是摸自己的小脚,re是摸自己的膝盖,mi是拍自己的双腿,fa是叉自己的小腰,sol是在胸前拍拍手,la是拍自己的肩膀,si是摸自己的脑袋,do是举起自己的双手。等孩子们能熟练唱出音阶了之后还可以加上些音阶小游戏,比如:孩子们分别扮演音阶中的一个音,我弹到哪个音,扮演这个音的孩子就站起来。针对高年级的孩子我采用的是位置运动。不同拍子的强弱关系用了不同的拍击方式,四三拍的强弱关系是强弱弱,拍击方式是强拍拍手,第二和第三弱拍拍肩膀;四二拍的强弱关系是强弱,拍击方式是强拍拍手,弱拍把手打开等。慢慢的孩子们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识谱快了不少还有了音高概念,在学唱歌曲时也轻松了很多。

(二)体态律动帮助浅化节奏问题

音乐中最重要的基本因素就是节奏,欢快优美的节奏是悦耳音乐的要素,优美的音乐无法离开良好的节奏编排。节奏的运用是让音乐提升感染力和声音魅力的重要环节,掌握好节奏就是上好了一堂音乐教学课。很多孩子节奏感强多数是因为他们从小参加艺术特长班,通过学习乐器等强化自己的节奏感。而有的孩子只有通过音乐课上的学习来感知节奏,课堂上教师能采用的教学工具也有限,这些差距是影响学生识谱和节奏掌握的重要因素。于是我在有限的条件下利用体态律动强化节奏问题。例如四年级第八课歌曲《龙里格龙》,这首歌曲是利用传统京剧音乐素材,采用现代歌曲创作手法创作的“戏歌”。课程要求在学唱歌曲的同时引发对京剧的兴趣、感受京剧的美。但京剧元素的歌曲的节奏总是一个大难题。歌曲中又出现了很多的空拍,导致在唱到合唱部分时孩子们不是抢拍了就是拖拍了。于是我根据空拍时值长度的不同设计了走步、亮相等不同的京剧动作,用不同的肌体动作代替了歌曲中的空拍。。

三、利用体态律动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可是孩子从小接触到的音乐艺术就比较少,听到最多的可能就是电视上哪些流行音乐节目。音乐课对他们来说更是可有可无。要让孩子们需要音乐课,就要让他们喜欢上音乐课。要让他们喜欢上音乐课就要让他们对音乐的学习产生欲望。我认为在课堂上使用体态律动就可以激发孩子们对音乐学习的欲望。

我以四年级上册第六课的欣赏课《划龙船》为例谈谈我是怎样用体态律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的。歌曲《划龙船》是一首安徽当涂民歌,歌曲采用“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这种体裁的歌曲往往是为了能统一节奏、齐心协力地参加劳动,提高劳动效率。安徽民歌《划龙船》极具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风格,可以感受到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对生活的向往之情,本课的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是感受和了解劳动者“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课程开始我让孩子们一起围着圈走走,可是大家走的一团乱。于是我又找了个同学在中间打鼓,让孩子们踩着鼓点走一走。孩子们一下来了兴致,越走越来劲,到后来齐声喊道:12、12、12。我顺势导入歌曲并介绍了歌曲的演唱形式,孩子们也在这一律动活动中了解到了这一演唱形式及它的特点。接下来的课程中复听歌曲时我安排了划龙船的小游戏,让学生们分组以“一领众合”的方式表演出来并让其他学生评价,及时评价也能增加学生们再次表演的信心。拓展环节我让学生们自己编创划船号子演一演。整节课我尽量将每一个环节都融入了体态律动,用体态律动贯穿了整个课程。从学生们高涨的热情中能看出他们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对这节课的喜爱。所以我觉得要想让学生们对音乐课有兴趣,就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

四、利用体态律动帮助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力是人们头脑里各种天马行空的思考,而创造力则是把想象的东西变到现实中,变成可实际操作的东西。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时候其想象力也是最为丰富的时候。体态律动进入到音乐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在体态律动中展现肢体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展示自己最喜爱的音乐。学生用肢体表达思想时,其理解能力是最强的,通过学习活动,学生的表演能力充分的调动开来。

在学习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候,我用他们生活中常接触到的动作来教学。比如拉磨的动作表示二分音符、洗衣服的动作表示八分音符等。马上孩子们便开始思考自己身边的“音符”了,有人用拖地的动作表示二分音符,有人用种地的动作表示附点四分音符......在孩子们表演的同时也认识了这些音符,可以说这节课的内容是孩子们自己学会的。

五、利用体态律动提升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作品有些抒情有些欢快,表达着不同的情感。可不同的人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也是不同的,它需要在长期的熏陶和培养下逐渐形成。所以音乐欣赏也成我们小学阶段的必修课。如上四年级上册《生日快乐变奏曲》这类的音乐欣赏课时,我总会问孩子们你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可得到的答案总是沉默。因为对于不能长时间集中精力的小学生来说,让他们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听完歌曲或乐曲本是难事,再加上有些欣赏曲目比较抽象,这让我在上这类欣赏课时非常困扰。于是我将律动与音乐作品结合起来,在分段聆听时用律动设计生日聚会的情景,随音乐表演。在设计中可以一组一个变奏的方式,来设计每组完整的全曲。学生在律动的同时用肌体动作划分出音乐变奏的次数,使音乐形象更具体。

六、结语

综上所述,体态律动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索的教学领域。虽然体态律动有很多优点,但也不能加入过多。有时仅仅是为了跟学生有互动而加入过多的律动,反而课堂变得乱糟糟,学生都跟着起哄,从而影响教学秩序。通过学习,师生互动交流的同时发挥学生的作用,音乐课堂能做到动静结合,动静分明,动中有静,让学生在体态律动的环境中去体验音乐的美。

参考文献

[1]缪力.体态律动课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童琳(1982—),女,汉族,四川成都,本科,德育主任、音乐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德育教育。

猜你喜欢

体态律动小学
少儿器乐教学法创新研究
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启示
体态律动在音乐歌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